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3:09
首先是确定控制的标准。标准愈明确,控制就愈有效。如果没有标准,就无法衡量实际执行情况是否发生偏差,也不知道如何纠正偏差。一个可行的标准应包括六个因素:对象,即需要进行控制的内容和范围;目的,即标准的任务、各项具体要求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地点,即执行该标准的空间范围;时间,即规定完成标准的时间期限和日程安排;执行者,即规定标准的执行单位和人员;方法,即实现标准的途径和措施。
衡量绩效就是按照控制标准,衡量实际成效,检查执行情况是否与确定的标准相一致,找出执行中出现的偏差。为此,必须做好测量工作。测量工作要注意全面性、客观性和敏感性。测量既可以全面测量,也可以抽样测量。
有效的控制必须能够做到令行禁止。而要真正实现有效的行政控制,就必须讲究控制的方式与方法。 行政控制的方式大致有上下对立的控制方式和上下协调的控制方式两种。前者是以力服人,采用管、卡、压等手段,这多存在于泰罗制管理方式之中;后者是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让被管理者了解*目标,使行政管理能够做到上下一致,左右同心,这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控制方式。行政控制的方法主要有:
工作指导的方式有三种:
(1)命令。处理紧急事件、执行纪律及需要立即行动时使用命令最为有效。
(2)要求。用于处理正常工作及对新进人员。
(3)指示或建议。用以鼓励下属,给予其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机会。这是一种事前的监控,通过上级的确认,防止出现失误。
工作考核是指对比工作计划与工作的实际成果,以对执行者的行为做出评定,排出优劣等差。对工作成果较好的予以奖励,对成果较差的予以惩戒。通过检查,可促进被检查单位与个人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同时通过奖惩,使工作绩效与个人的利益直接挂钩,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行政领导或特派员对一些专项工作深入到具体执行机构进行详细的检查;
(2)纪检监察部门对专门事项进行专项调查,如监察部门的专项执法检查,这项工作一般要定期开展;
(3)*、政协委员组织的视察、调查团,这是较为正规的监控制度,也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
因为在偏离计划标准的诸多工作中,有的可能相当重要,有的可能不太重要,有些偏离计划标准较少的问题可能比偏离计划标准较大的问题更加带有根本性,所以,进行控制仅注意例外原则是不够的。领导者和主管人员在注意例外原则的同时,还必须把它与控制关键性问题的原则结合起来,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在绩效评估时起关键性作用的那些问题上。也有些人将这一原则概括为“着重于关键问题的例外情况原则”。哪些问题属于关键性问题呢?德鲁克以企业为例所提出的关键性成果领域颇具启发意义。这主要包括:市场信誉、革新、生产率、物质和财政资源、获利性、管理者业绩和发展、员工业绩和态度,以及社会责任。虽然行政管理作为公共管理,它和企业管理有本质的不同,但就管理过程意义而言,这八个关键性成果领域无疑具有参考价值。 总之,要有效地实现行政控制,首先必须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标准。在行政控制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到组织机构健全、办事程序明确、信息传递畅通、考核标准完善,最后整个行政控制活动都必须坚持系统、客观、适时、灵活、经济的原则,具体控制手段的选择则需要适合每个领导与管理者的情况及其个性,才能达到迅速纠正错误的控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