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2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8:17
她垂下帷幕,汹涌的涛声绝尘而去,
月光如下,浮出一片梦幻般的愁怅。
很喜欢在《雪国》上的淡淡的两行简介,迷蒙与怅惘,含蓄与不舍。故事退居其次,留下的只有一幅淡雅唯美水墨山水画卷,和难以名状的哀伤。
故事发生在驶往雪国的列车上。黄昏的夜色在身后流动,人物是透明的幻想,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不是起点,却向着注定的终点驶去。身后不停掠过的幕景,映衬着玻璃上反射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找不到焦点。这恰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这一切只是一个迷朦的投影,无关乎真实。
据川端康成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中讲,日本雪乡越后就是雪国所在地,古禅僧良宽曾生活在此。因此,时时刻刻感受到的是“清冷寂静”。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地方。常年的积雪仿佛隔绝了尘世,渺远处隐约传来艺伎的浅吟。
对于主人公来说只是”凭着指头触感记住的女人“而已,一夜的邂逅,她并不是他此行的目的。
奔放的驹子,独自数十个本子日记再去烧掉的少女,一个对着空旷的山谷地练习的艺妓,一个为治疗恩人家少爷而自愿卖身为妓的女子,一个爱上有妇之夫的顾客的情人……她的被漂白的肌肤仿佛伸手可及,浓密的睫毛好像半睁的眸子。醉酒之后近乎疯狂的告白,凄迷的泪。
”完全是一种徒劳嘛。“
”是啊。“
温婉的叶子是驹子的对立,“优美而近于愁凄”的声音,她对弟弟无微不至的关怀,对行男耐心的侍奉,天天凭吊行男的执著、忠贞。最后从火光中,轰然坠地。
‘银河好像花哗的一下,向他心坎上泻了下来’。
积雪与高山,凄冷冰雪的荒原里,一束指向的火焰,背对着寂寥的星空,苍白的跳动。纵使感情如何炙热,在此,只是一种无奈的挣扎,已然只是一种徒劳,回荡在这空旷的雪国。
驹子是他的肉。徘徊在情欲之下,冷漠不关己的注视着一切,不拒绝,也不接受。不疏离,也不靠近。看着她酒后迷醉的双眸,雪白的肌肤淡淡的红晕,触手可及。他明知自己寂寞,却一动不动的呆在那里。驹子撞击墙壁的的空虚的回声,他听起来有如雪花飘落在心里。他不可能永远这样放荡不羁,当驹子铃声似的碎步传来时,他知道已经到了离开的时候。
“你是个好女人。”
“真可悲啊!”
叶子是他的灵。所以当闪耀的火光中摇曳着她惨败的脸时,无以名状的痛苦向他袭来,他踯躅不前。
最后,他始终会离开,面无表情。因为雪国终究只是自己的梦,迷朦的投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9:35
读《古都》
平凡,具体,真实,对生活的描写近乎繁琐,是对战前时代的追溯与缅怀,又是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及人性的无所适从……….这一切的后面是种莫可名状,难以言喻的悲伤。
这是川端的一贯美学风格,悲伤是淡淡的,但它永远是悲伤---------既不能把它裹于身上,更不能把它斥之于外。
这是两名少女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大时代之下的小人物,自己是意识不到时代强加于人的痛苦的吧。忧伤但不知为什么。仔细想想,这种痛苦更深刻,连旁观者都感受到了。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谁会在意哀愁,忧伤,痛苦等等人性的弱点??而正因为是在时代阴影的笼罩下,这些才显得更加的可贵。无论是代表逝去年代的千重子,还是代表未来年代的苗子,都不是幸福的,一个忧伤现之于外,一个则隐藏在内心深处………我想起《雪国》来了。世外桃源似的雪国,悲伤亦无所不在。川端大概无以排遣,在古都,在雪国,在伊豆……在任何地方,悲伤是无所不在,紧随着他的,从而形成他的独特艺术风格--------“悲剧美”。
川端,自觉地选择了悲伤的心境,与张爱玲最终自觉地选择了孤独的心情,该是相同的吧---------选择有时也是对“命运”的坚定的顺从。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102946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