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2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04:44
展开3全部
萧红的第一部作品是中篇小说《生死场》,描写的是东北农村死气沉沉的日复一日没有变化的生活,她也有此一举成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枝奇葩。萧红的第二部著名作品是唱片小说《呼兰河传》,小说也作者自己的家乡作背景,描述了呼兰人民的生活,北方的风土人情,沦陷区人民的生活等等。
1、《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以作者自身的童年回忆为线索,通过描写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2、《生死场》:《生死场》是中国三十年代东北文学作家群中最著名的女作家萧红的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写于1934年9月.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份作家。
3、《马伯乐》:《马伯乐》描写了抗战初期国统区的混乱和狼狈,刻画了马伯乐等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惊慌失措纷纷逃跑的投降主义者的嘴脸。在当时给世人一个警醒,也给历史留下了一幅难得的战乱世俗图。该作品揭露了中国抗战现实中“一方面庄严,另一方面却荒淫无耻”的状况。
4、《旷野的呼喊》:《旷野的呼喊》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
5、《小城三月》:《小城三月》讲了一个关于“我”的姨——翠姨的爱情故事,作者以一个家族小辈的角度,用淡淡的笔调、平稳的口气讲述了这样一个无疾而终却又透着无尽悲凉的故事。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系列散文《商市街》在发表时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议论,因为萧红使用了不少小说的技巧,这样的写作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异常新颖,从文体上看,它更接近小说,不过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记录”(萧军《商市街·读后记》)。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商市街》、《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萧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04:44
《生死场》是萧红的第一个中篇小说,是她的成名作。而《呼兰河传》,则是萧红在完成的一部最重要的作品,是她后期的一个代表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04:45
成名作《生死场》 代表作《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