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9:28
江蘇省茅山,原名句曲山,西汉景帝时,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此修道背後人尊奉为三茅真君,山亦易名为"茅山"。南朝梁陶弘景(456-536)在茅山创立了"茅山派"的道教科仪及音乐,此派又称上清派,隋唐时代又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人竭力推崇而名声大振,该派从梁至北宋中期,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与龙虎山、合皂山同为道教著名的三大符録派。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正一道地三十五带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合皂山、茅山)符録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茅山归入正一道。但茅山派的道教音乐及科仪,仍然保持其独特传统,并由茅山道士代代相传而至今。《太上灵宝朝天*大懴》卷一列茅山为道教之"第八洞天"
茅山道教音乐以及斋醮活动,经隋唐之兴盛,在宋、元二朝又受宫廷的宠幸,文史资料甚富,明正统年间版《道藏》的《茅山志》以及嘉靖中《茅山志後编》等书中,茅山受皇命所举行的醮事和节日次序、唱曲等,甚至醮事所用的法器、乐器、演唱和演唱人员的配备等都有较详细的记录。这些资料,对研究唐、宋时代茅山道教音乐及仪范,极为重要。
茅山道教在清末以及日本侵华战争中,遭受了重大破坏,加之十年**,使茅山道教科仪音乐的资料,遭受焚毁於尽的结局。茅山道士数量锐减,目前能演习少量茅山科仪的亦仅十馀人而已。茅山历来师承关系极为严格,辈份清楚,本世纪出家于茅山道院的道士,按辈份取用"启、先、觉、钦、敏、澹、指、浩、念"等字,法师的法名亦是"高、宏、鼎、大、罗"等辈。
茅山道教音乐,保持了"茅山派"的传统,也就把唐、宋时代的茅山道教音乐保留至今。本集录音的《卫灵咒》、《三茅真君诰》均为茅山派道教歌曲,词为茅山专用而独此一家。据《道藏》的《三茅真君加封事典》卷下第三,淳佑九年六月(1249)举行"庆礼设醮仪"的节目一开始,就有咏唱"卫灵咒"的记载,可见此曲历史之长。此外,茅山道教的许多唱赞,每一个字都用较长的节拍或较多的音符拖腔来演唱,这和北宋时代道教音乐谱本《玉音法事》所表达的演唱要求十分相似。
茅山道教音乐除有悠久的传统之外,其地方音乐的特点亦十分明显,茅山虽属蘇南地区,但和邻近的常州、无锡、蘇州道教音乐截然不同。第一,在调性上五调皆用,无偏爱羽、角调的倾向;第二,在行腔上,比较高亢有力,注重大线条起伏,曲调小转弯及装饰音运用较少,加之读词使用近南京官话的语言,曲调居"刚",和蘇南其他地区的道教音乐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茅盈在汉宣帝地节(前69-前65)四年受黄金九锡之命,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茅固和茅衷分别被封为"定禄君"和"保命君"。宋时,宋太宗、宋真宗封他们为"真应真君"、"妙应真君"、和"神应真君"。统称"九天司命三茅应化真君",后世称之为"三茅真君"。 起初在魏晋民间传说中,只有茅盈得道成仙,晋葛洪《神仙传》说:茅盈是幽卅人,在齐地学道二十年,回乡后极有法术,能治病救灾,起死目生,善于变化,外物莫能伤害。乘羽盖升入仙界后,“远近为之立庙奉祀之”。南北朝时,民间则传说三兄弟俱成神仙。《汉武帝内传》说茅盈在汉宣帝地节(前69—前65年)四年(公元前66年)受黄金九锡之命,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他的二位弟弟也都列入仙班,分别被封为“定录君”和“保命君”。宋时,太宗真宗封他们为“真应真君”、“妙应真君”和“神应真君”,统称“九天司命三茅应化真君”,后世称之为“三茅真君”。 二茅君名固,字季伟。《茅山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其曾官拜执金吾,听说兄长茅盈学仙得道,遂弃官渡江,从兄入句曲山学道,后得道仙成。《后汉书·郭太守传》附有《茅季伟传》,后汉流行《茅山父老歌》,又作《三茅歌谣》,即颂咏三茅事迹。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将茅固列为太清左位,名“句曲山真人定录右禁师茅君”。 三茅君名衷,字思和。曾为五官大夫、西河太守。闻兄长茅盈得道,弃官渡江,从兄学道于句曲山,后治良常山,得仙道。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将茅衷列为第六中位,名“右禁郎定真君中茅君”,治华阳洞天。 早期道教没有象现在所说的“派”,道教成立之前的方仙道,黄老道学术性派别,被张祖天师吸收为道教内容,后人把他称为教前派. 张祖天师所创的五斗米道也称作天师道. 张角天师以<太平经>信仰创了太平道. 晋代由帛和创立的“俗神祷”称为帛家道. 以经籙传授的有茅山上清道 `阁青皂山灵宝道 ` 陕西周至的楼观道等. 直到南宋 `金 `元时期出现的净明道 `太一道 `真大道教 ` 全真教等和与符籙派同时出现的金丹道(包括内\外丹派),皆不以“派”称. 把某某系统称为某某派,是元未明初盛行的. 道教各个修持方法为了追宗溯源找出自己的传授系统,遂有了“派”的名称和世代系统.元成宗大德八年授龙虎山三十八代张与材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从此天师道改称“正一教”. 凡偏重符籙修持的,如茅山上清 `阁青皂山灵宝道 `龙虎山天师道 `西山净明道,皆称作“正一派”; 凡偏重於内丹清修的包括张紫阳一系的皆称作“全真派”.属於正一的主要有龙虎山 `茅山等等……的三山各派. 正一派和全真派除信仰一致,修持有所偏重外,在仪规方面正一大多数不出家,不住庙,可结婚,生活与俗人一样,称之为“伙居道”. 全真则多数出家住庙,不结婚,吃素. 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是一个正一派的小弟弟告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