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1、萤火虫喜欢生活在潮湿,多水,杂草丛生的地方,特别是溪水,河流两岸,我国曾有一句古语叫腐草生萤,反映的就是这种习性,成虫不取食只吸一点露水,雌虫比雄羽虫羽化要晚1周多时间,然后它闪著萤光,寻找配偶。
2、当雄虫发现闪光后即飞来交配,交尾后的雌虫通常把卵产在紧靠水面而又蔽阴的灌木,杂草或岩石上。一头雌虫一生可产上千粒卵,但奇怪的是它把这些卵分别产在5-6个不同的地方,这也许是为了更有效地保存后代。
3、卵略呈圆形,常300-400粒为一块,刚产下的卵壳柔软,需经1周左右才能变硬,大周以后从卵壳外可以看到幼的虫发育情况,3周后卵开始孵化,卵期平均都在一个月左右。
4、卵的颜色变化由乳黄到白色,再到乳白色,孵化前变为暗黑色,幼孵虫化都在午夜进行,用上颚把卵咬破,然后破卵而出,孵化过程为半小时左右。
热心网友
《昆虫记》萤火虫习性如下:
萤火虫依其生活环境区分为陆栖和水栖两大类,前者占大多数。陆栖萤火虫多栖于遮蔽度高,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的地方,水栖萤火虫则对环境要求更高,水不能被污染,不能灯光污染。
萤火虫幼虫分为水生和陆生。幼虫一般需要6次蜕变后才进入蛹阶段。幼虫喜吃螺类和甲壳类动物,捕捉猎物后会先麻醉再将消化液注入其身体,将肉分解。
在草丛常发现尾部两点发光的是陆生的山窗萤幼虫,和全身发光黑白双间的双色垂须萤幼虫,这两品种的成长雌虫翅膀退化,与幼虫形状没有太大分别,雄虫才可以飞行。
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萤火虫可以发光,主要是因为它有专门的发光细胞, 发光细胞中有两种物质,一类是萤光素,另一类是荧光素酶。荧光素可以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且直接跟氧气发生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这就是萤火虫可以发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