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嫦娥五号的“太空稻种”已成长为青葱的稻苗,此稻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经过一个多月的繁殖,搭乘嫦娥五号上的“太空稻种子”已经长成绿色稻苗。今天,这些水稻幼苗离开温室,被移植到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研究基地的实验田。据科学研究人员称,这批太空稻有望在7月初收获。嫦娥五号携带的太空稻种子于29日离开温室,被移植到田间,成功地“安顿下来”。

嫦娥五号上使用的水稻种子属于“航2代”,其父母是空间育种的果实,分别名为“华航31”和“航恢1508”。 “与过去的不同之处在于,该载具是世界上唯一在月球周围进行深空诱变研究的载具,并且在载有水稻种子的深空载具方面取得了第一个突破。”中心主任陈志强认为,“种子在骑行过程中会经历微重力作用。 ,黑子爆发和其他特殊环境,这将影响水稻种子的遗传变异,这是极为罕见的。”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王家峰博士带领大约4人的小组在温室中拔出幼苗。将取出的幼苗放入几个烧杯中,经过50分钟的车程,它们到达了广州增城。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在实验田基地,研究人员先将8根双排红绳子拉到田里,然后有序地将“天道”秧苗放到田里。除去一些顶叶后,它们跟随红色的绳索。绳索的位置被整齐地一一插入土壤中。整个过程持续约一小时。

果实将于七月初收获。在同一领域,将有“长征五号”水稻种子和重离子辐照的水稻种子。之后,研究人员将分别进行深空,低地球轨道和地面模拟。比较了水稻种子,以育出最佳品种。移栽幼苗后,研究人员将施肥和喷洒农药。预计抽穗期将在5月底或6月初,而果实将在7月初收获。总共40克,这批40克的“天稻”号将把嫦娥5号带到2020年11月登陆月球,并将在23天后(760,000-公里“绕月球”。播种在同一天完成。

 

在行业专家看来,这批经过深空运输的天道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该中心将利用水稻种子深入了解模型生物应对深空环境的分子和遗传机制,并为探索生命起源,物种进化和航空生物安全提供理论支持。此外,还将获得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优良新基因,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关键基因利用技术体系,为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除了研发之外,此次发布的预期结果还将为我国的“种子安全”提供的“种子芯片”。

热心网友

比一般的稻苗更易生存,这种稻苗受过宇宙辐射的照射,可能在某些基因序列上就与地球上的不一样了。在某一些育苗方法中,就有将稻谷带入太空中种植后带回地球。

热心网友

这次的稻苗属于航二代经历了微重力作用,以及其它的特殊环境,将影响水稻的遗传变异,通过对其研究可以获得更优良的基因。

热心网友

这个稻苗是从太空归来的,和我们平常见的稻苗不一样,他比正常的稻苗矮14公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稻苗倒塌的几率。而且他的产量比正常的高5%~10%,生长周期短,比正常稻苗减少13天。

热心网友

经过太空诱变培育出来的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其植株就比正常的要低14厘米左右,生长周期也缩短13天,而产量却可以增长5%~10%。更矮的植株可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而更短的生长周期可以减少温差,提前收获,并且还能够增加产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