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保护好松果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3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1:41

  松果体是位于人体大脑内的内分泌器官,主要分泌褪黑激素等与生物钟有关的激素,与皮肤上长黑色斑没有关系。生理年龄从35—40岁开始,随着大脑中松果体的渐渐萎缩与钙化,人体自然分泌的松果体素开始下降。松果体无需特别地保护,至今也没有有效的办法保护。现在流行的松果体素营养品,最大的作用是改善睡眠。

  关于松果体的说法一
  松果体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主要分泌褪黑激素。此外,在松果体内还有大量的5-烃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物质对控制生物的周日节律起重要作用。
  松果体位于间脑之上,第三脑室的后端,借短蒂与间脑相连。*松果体长5-8毫米、宽3-5毫米、重约200毫克,形似松果。该腺体在儿童中期发育至最高峰一般在7岁后逐渐萎缩,成年后不断有钙盐沉着。
  松果体覆有被膜,即软脑膜。含有丰富血管和无髓神经纤维的结缔组织自被膜伸入腺内,形成小隔,将腺分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叶。小叶的实质由松果体细胞核神经胶原细胞组成。
  松果体细胞是构成松果体的主要成分。细胞在小叶内排列成索,胞体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而圆,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常含脂滴。电镜下,可见大量的游离核糖体、少量粗面内质网,和广泛的不典型的滑面内质网。
  神经胶原细胞为有长突起的细胞,位于松果体细胞索和血管之间。电镜下,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内质网,并有少量游离的核糖体。一般认为它们属于星形胶质细胞。
  小叶除上述两种细胞外,还可见到其他神经胶质细胞及肥大细胞。后者可能与松果体内含有多量的5-烃色胺有关。
  褪黑激素可能是松果体的特殊激素,它在松果体细胞内合成并释放,能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可以防止性早熟。如果在儿童时期松果体遭到破坏,则出现性早熟或生殖器过度发育。
  目前认为松果体起生物钟作用。通过影响一些内分泌腺体(主要是性腺,还可能有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功能,来控制生物的周日节律。

  关于松果体的说法二
  神秘的第三只眼
  在我们头顶正中的深处,有一个豌豆大小的东西,形似松子,故名为松果体。
  通常,松果体长约1厘米,宽约0.6厘米,厚约0.4厘米,重约0.2~0.3克。对这样一个小不点儿的腺体,人们却长期弄不清它究竟有什么作用。
  由于松果体处于前后脑的关键部位,所以解剖学家卡里盎说它是人类思想通过脑腔的必经门户。德国科学家笛卡儿认为这是“灵魂所在之地”。也有人把它看成“智慧库”。
  后来,人们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对它进行考察,认识到,它本是动物的第三只眼。本世纪初,瑞典的解剖学家发现,金鱼和蛙的松果体内竟然具有对光敏感的结构,“第三只眼”的说法于是渐渐流传。此外,它还有调节体温、改变肤色等作用。它分泌的激素,可直接和间接影响人体的许多功能。
  现在知道,黑暗环境会刺激松果体大量分泌一种名为“褪黑素”的化学物质,它能抑制生殖功能。北极地区的因纽特妇女,在漫长的冬夜停止排卵,在春暖花开时才出现月经。芬兰北部的大部分妇女要在光照20小时左右的夏季才怀孕。故有人认为,盲人不孕症可能与松果体分泌机能过强有关。孩子的性早熟,也许正是松果体解除“控制”的缘故。已经证明,老年人睡眠少的原因,是褪黑素分泌不足造成的。有人认为,褪黑素还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防治孤独症和冠心病等多种作用。
  松果体内有磷酸或碳酸钙沉淀的有机质,称为“脑沙”,随年龄而增多,其作用至今尚不清楚。
  意大利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正常的松果体可能还有防癌作用。因为发现切除松果体后能促进某些肿瘤的生长。
  小小的松果体,真是奇妙而神秘。

  关于松果体的说法三
  松果体又称脑上腺,呈扁圆锥形,以细柄连于第三脑室顶。松果体表面包以软膜,软膜结缔组织伴随血管伸入腺实质,将实质分为许多小叶,小叶内主要由松果体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等组成。
  松果体细胞(pinealocyte)与神经内分泌细胞类似,在HE染色片中,胞体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胞质少,弱嗜碱性。在银染色切片中,可见细胞具有突起,短而细的突起终止在邻近细胞之间,长而粗的突起多终止在血管周间隙。电镜下,松果体细胞内线粒体和游离核糖体较多,高尔基复合体较发达,可见少量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胞质内还常见小圆形分泌颗粒,颗粒内含有细胞合成的褪黑激素(melatonin)。此外,胞质尚有一种称为突触带(synaptic ribbon)的结构,它由电子致密的杆状体的周围的许多小泡组成。在低等动物,松果体作为光感受器,松果体细胞的突触带为突触前成分的组成部分;但在哺乳动物,则见突触小带分布于相邻松果体细胞相互接触处,或松果体细胞与细胞外间隙或脑脊液相接触的部位。因此,哺乳动物突触带系突触前成分的提法不能成立。突触带可能与化学介质的运输和释放有关。
  神经胶质细胞位于松果体细胞之间,胞体较小,核小着色深。在*的松果体内常见脑砂(brain sand),它是松果体细胞分泌物经钙化而成的同心圆结构,其意义不明。
  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激素。在两栖类,褪黑激素的作用与黑素细胞刺激素相拮抗,可使皮肤褪色。在哺乳动物,褪黑激素具有抑制生殖腺发育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而间接影响生殖腺的活动。近年研究报道,褪黑激素的合成分泌不足,可能会引起睡眠紊乱、情感障碍、肿瘤发生等。经予外源性褪黑激素,可见其具有抗紧张、抗高血压、抗衰老、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睡眠等效应。白天日照时,松果体几乎停止分泌活动,至夜间才分泌褪黑激素。故生物体能依外界的日照变化,有节奏地控制松果体的功能活动。哺乳动物松果体昼夜节奏性变化是受视交叉背侧的视交叉上核的调节;反之,松果体也影响神交叉上核的昼夜节奏变化。
  松果体除接受颈上交感神经节的神经支配外,还可能受其它来源的神经支配。松果体松果体细胞是由神经细胞演变而来的,它分泌的激素主要有褪黑素和肽类激素。来自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神经末梢与松果体细胞形成突触联系,通过释放去甲上腺素控制松果体细胞的活动。(一)褪黑素 1959年Lerner从牛松果体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能使青蛙皮肤褪色的物质,并命名为褪色素(melatonin),其化学结构为5-甲氧基-N-乙酰色胺。在松果体内羟化酶、脱羟酶、乙酰移位酶及甲基移位酶的作用下,色氨酸转变为褪色素。松果体褪色素的分泌出现在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白天分泌减少,而黑夜分泌增加。实验证明,大鼠在持续光照下,松果体重量变轻,细胞变小,合成褪色素的酶系活性明显降低,因而褪色素合成减少。反之,致盲大鼠或大鼠持续在黑暗环境中,将使松果体合成褪色素的酶系活发生增强,褪色素的合成随之增加。摘除动物的眼球或切断支配松果体的交感神经,则褪色素分泌的昼夜节律不再出现,说明光-暗对松果体活动的影响与视觉和交感神经有关。刺激交感神经可使松果体活动增强,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可阻断交感神经对松果体的刺激作用。如毁损视交叉上核,褪色素的昼夜节律性分泌消失。所以视交叉上核被认为是控制褪色素分泌的昼夜节律中枢,在黑暗条件下,视交叉上核即发出冲动传到颈上交感神经节,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松果体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通过cAMP-PK系统,增强褪色素合成酶系的活性,从而导致褪色素合成增加,在光刺激下,视网膜的传入冲动可抑制交感神经的活动,使褪色素合成减少。褪色素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活动均有抑制作用。切除幼年动物的松果体,出现性早熟,性腺与甲状腺的重量增加,功能活动增强。远在一个世纪之前,人们就发出某些性早熟男孩是因松果体肿瘤所致,因此认为松果体在青春期有抗性腺功能作用。正常妇女血中褪色素在有经周期的排卵前夕最低,随后在黄体期逐渐升高,月经来潮时达到顶峰,提示妇女朋经周期的节律与松果体的节律关系密切。(二)肽类激素松果体能合成GnRH、TRH及8精-(氨酸)催产素等肽类激素。在多种哺乳动物(鼠、牛、羊、猪等)的松果体内GnRH比同种动物下丘脑所含的GnRH 量高4-10倍。有人认为,松果体是GnRH和TRH的补充来源。

  关于补充松果体素的说法
  医学研究发现,人脑的核心是位于大脑*仅有黄豆粒大小的松果体,它可分泌出人体所需的荷尔蒙(松果体素)。美国FDA检验证明了脑白金的奇迹. 褪黑激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荷尔蒙,摄取补充足够的褪黑激素,可以改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治心血管疾病、保护细胞防治病变、恢复老年人青春、增强人体组织抗紧张、抗氧化的功能;改善失眠,减缓人体老化的速度。褪黑激素还可以防止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对肾功能失常,白内障、青光眼、安神、安眠、调整时差、黄斑退化,习惯性失眠等患者尤有明显的帮助、可以达到增强抵抗力,促进睡眠之功效。
  由于退黑素在儿童和青少年体内比较充分,到45岁开始下降。因此45岁以下是服用退黑素的最佳时机。因为退黑素的分泌是在晚上,因此夜间服用最好。一般的服用时间是临睡前半小时。因为退黑素随这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所以剂量随年龄而不同。如40-44岁,临睡前服用0.5-1mg。45-54岁服1-2mg,55-岁服2-2.5mg, 75岁以上服3.5-5mg。
  女性在怀孕和授乳期间,不宜服退黑素,因为这时容易将退黑素通过胎盘素或乳汁传给退黑素已很丰富的胎儿或婴儿。

参考资料:http://www.zgxl.net/sljk/imgbody/sgt.htm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