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现在辩证法主要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进化的概念。古代希腊思想家是这样解释辩证法的,辩证法的含义范围很广,从辩论中的一种反驳技巧,到对定义做系统评价的方法,直到研究和划分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之间的联系。
到中世纪末,辩证法一直同形式逻辑保持相当密切的联系,更晚一些,康德用术语“先验辩证法”表示揭示假相的努力,在到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看来,辩证法是:一个概念由于它自己固有的矛盾双方冲突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采纳了黑格尔的定义,并应用于他们对社会和经济过程所作的解释中。辩证法2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联系,一个是发展。而关于联系,还有四个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关于辩证法的解释变成了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和理论。也就是把世界理解和描绘为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把发展理解为事物自身固有的各种矛盾发展的结果。
辩证法的要求是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而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同时还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总之,考虑事物时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培养,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还要着重白领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而且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最后,在简单说一下辩证法:辩证法就是是思考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
热心网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所谓朴素,不是指生活朴素,而是指在对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的概括上,它的抽象度不够。比如,有的说世界本原是“水”,有的说是“火”,有的说是“气”,有的说是“五行”,有的说是“四元素”,这样就把本原的东西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反而把问题简单化了。倒是唯心主义有抽象度方面进行了专门的探索,只不过是抽象地发展了(马克思语)。后来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所谓“形而上学”,本义是关于“形而上”的学问,但在这里是“反辩证法”的意思,即它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本原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但到了十九世纪末,约翰·汤姆在原子里发现了电子。这下,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大为被动,因为:既然原子是不可分的,那么电子就不是物质的,而只能是精神的粒子;进而,电子是在原子里发现的,则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那么物质的原子就是由精神的电子组成的。这样,唯物主义所谓的物质本原,不过是精神的电子组成的了。这个逻辑上的悖论,标志着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破产。于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了。这就是“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它作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对立物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