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48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3:48

http://www.51jiasu.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51&filter=typeid&typeid=221
这个行么?应该是初二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5:06

你去买教材全解 那上面很详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6:41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有鳍游泳:(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5)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
6)体内有鳔,能调节身体比重,在鳍协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7)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形 态:鳃丝呈细丝状
3.观察鳃 颜 色: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 构:有鳃弓、鳃丝、鳃耙组成
腔肠动物:海葵、珊瑚等
软体动物:乌贼、河蚌等
4.其他水生动物 甲壳动物:虾、蟹等
其他水生动物:海豚、龟等
水域环境是水生动物的乐园
5.水域环境的保护 污染物、农药化肥的使用等破坏水域环境
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陆生生活的动物
1.陆地生活的动物 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发对环境的适应
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蚯蚓(环节动物)的形态特点:
(1)体形:长圆柱形,两端尖细,可减少土中钻动时的阻力,适于穴居钻行生活;
(2)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3)环带:靠近身体前端有一节特别大,颜色较浅,且光滑,指环状,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
(4)刚毛:协助运动;
(5)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
3、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对家兔维持体温恒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2)消化:牙齿分化为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3)血液循环:心脏为完整的四个腔,两条完整的循环路线,体温恒定。
4)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5)生殖:胎生(有胎盘)、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例如:蝙蝠、鸭嘴兽、袋鼠鲸、虎、黑猩猩等
三 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类
1)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两翼和尾部生有正羽,可以扩大两翼面积,使两翼扇动有力,尾部的正羽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2)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3)有的骨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充满空气,减轻体重,胸骨发达,有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
(4)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有喙无齿,直肠短,不储存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
(5)心肌发达,血液循环快,血液输送氧、营养物质的能力强;
(6)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保证家鸽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2)鸟类的主要特征: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
2.昆虫 1)观察昆虫的翅辨认昆虫
2)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发育
孵化 5次蜕皮
受精卵 跳蝻(幼虫,没有翅,不能飞,能跳跃,形态与 成虫(能飞)
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
殖器官不成熟,也叫若虫)
不完全*:卵 若虫 成虫
3)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着生有运动器官-足和翅
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四.水陆两栖的动物
两栖动物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都在水中进行,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发育。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2)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
2)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成成体
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第二章 动物的行为
一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骨 关节面(有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骨骼 骨连接(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 关节囊
2.运动系统的组成 关节腔
骨骼肌 肌腹:由肌肉组织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
肌键:位于骨骼肌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属于结缔组织。
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
3.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既牢固又灵活
关节面 关节头 覆盖有一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连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4.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运动由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调节)、消化系统(提供能量)、呼吸系统(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动作产生的意义:动物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从动物行为的表现上,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概念
先天性行为 实例
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动物行为分为 概念
学习行为 实例
1)、先天性行为:凡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是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由遗传因素决定。
实例:蜜蜂采蜜、蚂蚁作巢、鸟类迁徙、小鸟在池边喂金鱼等
2)、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实例:训练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3.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探究动物的绕到取食

三、 社会行为
1.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一系列行为。
群体内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通过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来传递信息。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3.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举例 白蚁群体(无等级制度: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狒狒群体(有等级制度:“首领”雄狒狒、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幼狒狒)
4.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物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探究蚂蚁的通讯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 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概念
动物食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维持着生态平衡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
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也可被重新利用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有益:传粉、传播种子,扩大分布范围
有害:数量过多危害植物
二、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调查活动:调查目的、材料用具、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
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食用、药用、观赏用等
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生物反应器的概念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 最理想的“乳房生物反应器”及开发前景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
仿生的概念
动物与仿生 仿生的例子:雷达、飞机、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菌落的大小
观察菌落 菌落的形态 区别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菌落的颜色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接种
恒温培养
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
完成实验过程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归纳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二、 细菌
1.细菌的发现: 17世纪后叶,列文 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细菌
19世纪中叶,巴斯德研究细菌,说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德
大小:个体微小,高倍镜或电镜下可见
形态:单细胞,有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形态和结构 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构成,无成形的细胞核;鞭毛、荚膜、芽孢
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异养型,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方式
细菌的生殖:*生殖,遇到不良环境,可形成休眠体芽孢,速度很快。
三、真菌
多细胞个体:蘑菇:食用或者药用
1.各种各样的真菌 霉菌:青霉和曲霉的观察比较
单细胞个体:酵母菌:酿酒、做面包等
2.主要特征: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3.真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着参与物质循环
细菌引起人或动物患病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
真菌引起人或动物患病:足癣
2、引起动物或人患病 真菌引起植物患病,小麦叶锈病
生产应用:以菌治虫
共生的概念
3、与动物共生 真菌与藻类植物共生形成地衣
共生举例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
肠道内细菌与动物(包括人)共生
二、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发酵现象
发酵原理
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发酵技术的应用及其产品
甜酒的制作
分析食品*的原因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食品保存的原理
分析并归纳食品保存的方法
抗生素的概念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3.细菌、真菌与疾病的防治 转基因技术与胰岛素
4.细菌与真菌与环境的保护:污水处理厂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一、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生物分类法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
藻类植物:水绵
无种子(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葫芦藓
植物的分类 蕨类植物:肾蕨
裸子植物:油松
有种子(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玉米(单子叶植物)、向日葵(双子叶植物)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蜜蜂、蜘蛛、蜈蚣、虾、螃蟹
无脊柱(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珊瑚虫、海葵
软体动物:河蚌、田螺
动物的分类 鱼类:鲫鱼
两栖类:青蛙、蟾蜍
有脊柱(脊椎动物) 爬行类:壁虎、蜥蜴、龟、鳖、鳄鱼
鸟类:家鸽
哺乳类:家兔、猫、虎
二 、从种到界
生物分类的目的和依据
生物的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马: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动物界
桃:桃种、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植物界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世界已知的种类很多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已知的种类很多
二、理解生物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 种间生物基因多样性
种内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成因: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类型: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等
三、三者之间的关系: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每种具有独特基因库的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是相联系的。生物数量的减少,将导致基因资源损失,并且必然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将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全世界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速度惊人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我国特有的部分珍惜动植物濒临灭绝的边缘
生物的栖息地的破还(最终要的原因)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人类的偷猎和捕杀野生动物)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环境污染
外来物种入侵
概念
是天然的基因库
建立自然保护区 意义 天然实验室
活得自然博物管
实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新园、馆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颁布和完善法律和法规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见本资料的第4页)
2.无性生殖
1)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不久,枝条下*出不定根,上部发芽,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
天竺葵、葡萄、月季
2)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接穗 芽接
砧木 枝接
关键:确保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组织培养:
(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都有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
(2)组织培养的过程:
人工配置的营养物质 分化出根和芽 移栽
植物组织 愈伤组织 试管苗 植物体
(3)组织培养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繁殖速度快;可以培育出无病毒的植株;不受季节的影响;易于诱导变异,有利于科研与生产。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的生活史:卵、幼虫、蛹、成虫
*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2.其他昆虫的发育
1)完全*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
2)不完全*发育: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都在水中进行,有性生殖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发育。
2.发育过程:受精卵 蝌 蚪 幼 蛙 成 蛙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被污染不利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四.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1.鸟卵的结构:
卵 壳 保护内部结构
卵壳膜
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
卵黄膜
卵细胞 卵黄:提供胚胎发育用的养料
胚盘:含细胞核,胚胎发育的部位
卵黄系带:固定卵细胞
气室:提供空气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求偶 交配 筑巢 产卵 孵卵 育雏(画线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形状。
2.相对性状:遗传学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分析资料《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得出结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1、染色体:细胞核内存在的一些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数量: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内的少一半
遗传物质:DNA、RNA
基因: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2.基因经精子或者卵细胞的传递
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22条+x或者y),形成受精卵以后恢复。
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1、基因是成对的,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当成对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性基因的性状表现出来。
3、禁止近亲结婚原因:产生的后代增加患遗传病的机会。
四.人的性别遗传
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男性为22+xy 女性为:22+xx
2.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五.生物的变异
1、变异的定义: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根据遗传性分 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类型 不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的
根据对生物个体的意义分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3、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培育生物新品种
高产奶牛、高产抗倒伏的水稻、太空椒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生命的起源: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原始大气:没有氧
2、条件 能量:高温、紫外线、雷电
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植物:原始藻类植物 原始苔藓植物
原始蕨类植物 原始种子植物
2.无脊椎动物: 原始的哺乳类
脊椎动物:原始的鱼类 原始的两栖类 原始的爬行类 原始的鸟类
3.生物进化的特点: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证据:化石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
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
2、原因:人工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地选择而形成的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
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三个基本环节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主要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保护易感者: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1、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功能: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2、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黏膜
功能:阻挡、杀死、清扫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
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功能:溶解、吞噬病
原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8:32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有鳍游泳:(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5)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
6)体内有鳔,能调节身体比重,在鳍协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7)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形 态:鳃丝呈细丝状
3.观察鳃 颜 色: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 构:有鳃弓、鳃丝、鳃耙组成
腔肠动物:海葵、珊瑚等
软体动物:乌贼、河蚌等
4.其他水生动物 甲壳动物:虾、蟹等
其他水生动物:海豚、龟等
水域环境是水生动物的乐园
5.水域环境的保护 污染物、农药化肥的使用等破坏水域环境
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陆生生活的动物
1.陆地生活的动物 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发对环境的适应
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蚯蚓(环节动物)的形态特点:
(1)体形:长圆柱形,两端尖细,可减少土中钻动时的阻力,适于穴居钻行生活;
(2)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3)环带:靠近身体前端有一节特别大,颜色较浅,且光滑,指环状,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
(4)刚毛:协助运动;
(5)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
3、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对家兔维持体温恒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2)消化:牙齿分化为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3)血液循环:心脏为完整的四个腔,两条完整的循环路线,体温恒定。
4)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5)生殖:胎生(有胎盘)、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例如:蝙蝠、鸭嘴兽、袋鼠鲸、虎、黑猩猩等
三 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类
1)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两翼和尾部生有正羽,可以扩大两翼面积,使两翼扇动有力,尾部的正羽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2)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3)有的骨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充满空气,减轻体重,胸骨发达,有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
(4)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有喙无齿,直肠短,不储存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
(5)心肌发达,血液循环快,血液输送氧、营养物质的能力强;
(6)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保证家鸽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2)鸟类的主要特征: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
2.昆虫 1)观察昆虫的翅辨认昆虫
2)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发育
孵化 5次蜕皮
受精卵 跳蝻(幼虫,没有翅,不能飞,能跳跃,形态与 成虫(能飞)
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
殖器官不成熟,也叫若虫)
不完全*:卵 若虫 成虫
3)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着生有运动器官-足和翅
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四.水陆两栖的动物
两栖动物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都在水中进行,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发育。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2)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
2)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成成体
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第二章 动物的行为
一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骨 关节面(有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0:40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是这个么 我也是初二学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