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4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5:16
房颤有几个危害,西医治疗就有几个原则。国内马宝琳研究用中医治房颤,在参照西医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
先说西医原则:
房颤有症状的、难受的,心慌主要(不是全部)是心跳快造成的,所以要控制心跳,控制心室的跳动。同时,心室跳的太快了不光难受,心脏功能也不行,60次的心率是散步,100次的心率是跑步,你不能让心脏一直在跑步。
所以,控制心室率是一个重要原则。
首先是吃药,倍他乐克,有效,无效就加量。但这药有两个问题:一是你不能停药,停药就会反跳,更严重,如果要停,也要缓慢的减量,不然受不了;另一个是不良反应,比如影响性功能,年轻男吃多了还是挺痛苦的。关于西药的问题,我们单独用一篇文章来详细说明:治疗房颤的西药中药大扫描
另一个方法非常容易理解,但也很笨(大多数人一看就懂的方法往往都是笨办法),就是把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 路完全切断,让心房的电一点也传不下来(心室自己是不会放电的,所以也就不会跳),然后单独给心室安一个起搏器,用起搏器放电刺激心室跳动。一个起搏器要 6-7万,天天时时每一秒都放电,电池也就是用个5-6年,没电了重新换新的,而且房室结彻底打断了,永远没有可能变好了。
二、抗凝药物防血栓:
防止形成血栓的治疗,主要是抗凝,有的还切除左心耳。
关于抗凝,西医经验比较多,当然观点也在变,原来见到持续房颤就抗凝,现在主张评估形成血栓的可能性,有些房颤评估的形成血栓的可能性略小,就不抗凝,为什么又主张能不抗的就不抗呢?因为人是活的吗,抗凝药是让血凝不住,所以不形成血栓,同时容易出血,所以血栓没形成,没得脑血栓,但是得了脑出血了,都是半身不遂,还不如血栓好办呢。所以,患者千万不要,千千万万不要,认为治疗是绝对的,要辩证的看问题啊。
至于切除左心耳,是因为左心耳那个地方是较容易形成血栓的,所以西医就直接切了,切了以后别的不容易形成血栓的地方到底长不长血栓,长的几率有多大,长了以后掉下来的机会有多大(不掉下来就没事),手术风险有多大,花的钱受的罪结合年龄,到底值不值?
抗凝的这些问题,我们行善堂没有非常有底气的经验,所以不给患者明确的建议,仅在治疗时告诉患者我们的观点,总体上患者自己拿主意,并要多听从大医院的安排。
三、射频手术治房颤:
接下来就是治房颤了,各种射频消融手术,原理都一样,就是“把那团乱麻剪断,不让电流在里面转个不停!”
有内科导管射频消融,有外科胸壁打眼儿微创射频消融,有开胸直视射频消融手术,别管叫什么了,反正都是把心房的电路烧断(电烧、冷冻、切割等),想让电流别乱转。
目前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碰到手潮儿的医生就会更差些。还有心包填塞和肺静脉狭窄的风险。费用不算少,行善堂碰到很多射频失败的患者,说北京大医院做一次基本上接近10万,天津大约是9万,自费4-5万不等,这比网上公开宣传的要多一些,网上说的很多是手术费,我们说的是包含住院、手术、耗材等为了射一次频花的总体费用。
马宝琳研究得出的原则:
和西医原则相比,马宝琳中医治疗的原则,大原则不同,手段不同,目标更多。
大原则不同:马宝琳认为,房颤是支配心房的交感神经“乱放电、乱传导”造成的。房颤是心脏病,但心脏是全身五脏六腑的一部分,所以治疗房颤既要治疗心脏交感神经,又要治疗全身,这样才容易治好,治好才不容易复发。
手段不同:所以马宝琳的疗法(生物针加汤药)是针对以下4个方面:
1. 调整心脏交感神经兴奋性;
2. 经络疏通;
3. 脏腑平衡;
4. 生活指导(运动、停西药、饮食、禁忌等等)。
治疗目标:
1、让患者不难受,不难受生活质量就高,就不失眠,人就不一样;
2、减慢心率。这点虽然和西医的原则一样,但是马宝琳的中医治疗是停了西药还能让心率慢。
3、让增大的左房变小。这点儿西医没有办法,而马宝琳的治疗能让95%的左房变小,保护心功能。这点具有很大意义。
4、减少血栓形成机会。血栓形成不是房颤单一因素,不房颤的患者也会有血栓。高血压、糖尿病、大量吸烟、中医的痰湿体质、气滞血瘀等都是血栓容易形成的诱因。如果吃得好,睡得好,大小便通畅,就不容易得血栓。而中医治疗能实现这些。当然,由于减少血栓不容易评估,所以没有特别直接的证据。
5、复律。通过中医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能复律。
6、防止复发。由于中医是治疗全身,治疗根本,不但治房颤,连全身其他病都一起治,所以不容易复发。
其中生物针重点针对心脏交感神经,中药重点针对脏腑平衡,同时二者都对经络疏通起作用。生活指导目前主要体现在来诊时的口头指导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6:34
医生对于急诊房颤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首先要评价患者的房颤是否产生了不可接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晕厥,休克,诱发了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这种情况可见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突然发生房颤,心肌梗死急性期新出现的房颤,预激综合症合并快速房颤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等。对这些情况,唯一的治疗目标是立即电复律,否则将危及生命。
房颤的急诊处理原则总体来说是两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应该以控制心室率为主,转复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为什么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要以控制心室率为主?首先部分患者是阵发房颤,一般会自行转复,控制了心室率,虽然不能达到转复的目的,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同时使疾病向好的方面演变,也有利于自行转复。其次,如果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如果没有完全解决其他问题则急于转复,有时结果会适得其反,出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反而造成新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从实践的角度,有时很难搞清楚患者房颤发作的时间,也不了解房颤是阵发还是持续。因此如果不是必须,控制心室率是比较稳妥的途径。但这不应该被错误地解释为急诊房颤都不需要转复。
另外一项重要的评价内容是了解房颤的发作时间是否在48小时以内。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了解房颤的发作时间,以判断是否以及如何抗凝治疗。如果涉及转复,这一点尤其重要。不论是电转复还是药物转复,血栓栓塞的危险是一样的。如果房颤在48小时以内,且合并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则不要考虑抗凝,立即着手转复。发作超过48小时,或发作时间不详,首先了解患者是否具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栓栓塞史,高龄等)。具有一项或以上的危险因素,在急诊处理时就要考虑抗凝的问题。发作超过48小时且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需要转复,应该给予普通肝素诱导抗凝(用APTT指导)后转复,以后按常规接续华法林抗凝至少4周。而没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尤其是合并有上述危险因素,则不主张转复,或至少华法林抗凝3周后再转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