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贵州
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类似贵州省的麻山地区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据调查统计,贵州全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由于生态恶化已不具备生存条件而需要移民搬迁的有约45万人。
贵州石漠化程度及喀斯特地貌分布
贵州省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3592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0.39%。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22733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积10518平方公里,强度石漠化面积2669平方公里。另外,尚有43714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潜在石漠化趋势。从石漠化在县级行政单元的分布来看,除赤水、榕江、从江、雷山、剑河5县(市)无明显石漠化外,其余都有明显的石漠化现象。从空间分布看,石漠化土地多集中分布在喀斯特发育的南部和西部,以六盘水、黔西南、黔南、安顺、毕节所占面积最多,呈现出南部重北部轻,西部重东部轻的特点。以县级行政单元分,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40%以上的有9个县,小于10%的17个县,其余均在10%--40%之间。在贵州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20%以上的有30个县,而且凡是石漠化严重的地方,都是贵州最为贫困的地方。
至2005年底我国的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2.96万平方公里,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28.7%。
广东
在广东,21个县(市、区)受石漠化困扰。全省岩溶区面积15968490亩,其中石漠化区域占了45.6%,分布在乳源、乐昌、阳山、英德、连平、怀集、阳春等县(市)。
“广东石漠化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东江、西江、北江流域中上游,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院长薛春泉说,北江流域占全省石漠化区域面积的95%。
对于乐昌市沙坪镇南洞村的村民而言,“石漠化”是个新鲜的词汇。生活在广东最穷地区之一的沙坪镇,严重的石漠化使村民为改变贫困的努力显得无助。
石漠化导致的严重缺水,使身处南方多雨带的他们只能分到人均少许旱地,年产数百斤的玉米。
和沙坪其它地方一样,南洞村村民大量种植黄烟。因为海拔太高、水太少以及土地贫瘠,南洞村黄烟的亩产量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广西
加快植树造林,活化治理机制,推进生态扶贫……如今,广西通过探索科学的综合治理模式,已让石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统计显示,近几年广西全区增加石山森林植被2000多万亩,全区覆盖率已从2005年的52.7%提高到了2011年的60.5%,石漠化地区每年提高森林覆盖率1个百分点以上。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极端退化的结果,是广西面临的头号生态问题。据广西林业厅*陈秋华介绍,广西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全区岩溶区土地面积1.25亿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2%,涉及10个市76个县(市、区)779个乡镇(林场)。在岩溶区土地面积中,石漠化土地达3568万亩,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云南和贵州。岩溶地区人口1200多万,约占广西全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由于石漠化严重,造成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十分滞后,广西全区90%以上的贫困人口都分布在石漠化地区。
为加快石漠化治理,2008年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后,广西各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治理工作。通过整合“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植树造林,大幅度增加森林植被。近几年来,广西全区增加石山森林植被2000多万亩,全区覆盖率已从2005年的52.7%提高到2011年的60.5%,石漠化地区每年提高森林覆盖率1个百分点以上。
在活化综合治理机制方面,广西从2008年起全面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农业生产力。通过将林地经营权落实到广大农民手中,颁发林权证,并开展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极大提高了农民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广西全区3000多万亩石漠化土地面积已有90%以上确权到户。
在石漠化治理中,广西还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林业生态扶贫,让群众牢固树立“石山也是宝”的发展理念。如今,广西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了降香黄檀、柚木、任豆等珍贵树种,以及核桃、板栗、竹子、山葡萄、金银花等经济林木和中草药等,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凤山县在治理石漠化中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已在石山种植核桃10万亩,成为广西核桃产业第一县。
为巩固综合治理成效,广西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在岩溶地区坚持以“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厨、改圈、改厕)为建设内容,以沼气为纽带,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猪—沼—粮”、“猪—沼—菜”等模式,积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广西的农村沼气池入户率已居全国第一。
为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陈秋华表示,“十二五”期间,广西全区将规划完成封山育林600万亩、人工造林150万亩、植被管护900万亩。2016年至2020年,广西全区初步规划完成封山育林800万亩、人工造林200万亩、植被管护1000万亩。到“十二五”期末,广西力争实现三大目标:一是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190万公顷,全区石漠化土地治理率达80%以上;二是全区岩溶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治理区石漠化土地平均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70%以上;三是通过发展林业产业,使岩溶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
河南
河南南阳220万亩土地石漠化 或影响丹江口水库
对中原人来说,石漠化是个遥远陌生的名词。如今,石漠化真切发生在了中原大地上。
不久前,省林业厅消息,南阳有220万亩土地出现了石漠化。
南阳这些石漠化的土地不仅植物不能生长,还影响到吃水安全,特别是威胁到备受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
热心网友
沙漠化最广的是
热心网友
贵州
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类似贵州省的麻山地区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据调查统计,贵州全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由于生态恶化已不具备生存条件而需要移民搬迁的有约45万人。
贵州石漠化程度及喀斯特地貌分布
贵州省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3592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0.39%。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22733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积10518平方公里,强度石漠化面积2669平方公里。另外,尚有43714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潜在石漠化趋势。从石漠化在县级行政单元的分布来看,除赤水、榕江、从江、雷山、剑河5县(市)无明显石漠化外,其余都有明显的石漠化现象。从空间分布看,石漠化土地多集中分布在喀斯特发育的南部和西部,以六盘水、黔西南、黔南、安顺、毕节所占面积最多,呈现出南部重北部轻,西部重东部轻的特点。以县级行政单元分,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40%以上的有9个县,小于10%的17个县,其余均在10%--40%之间。在贵州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20%以上的有30个县,而且凡是石漠化严重的地方,都是贵州最为贫困的地方。
至2005年底我国的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2.96万平方公里,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28.7%。
广东
在广东,21个县(市、区)受石漠化困扰。全省岩溶区面积15968490亩,其中石漠化区域占了45.6%,分布在乳源、乐昌、阳山、英德、连平、怀集、阳春等县(市)。
“广东石漠化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东江、西江、北江流域中上游,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院长薛春泉说,北江流域占全省石漠化区域面积的95%。
对于乐昌市沙坪镇南洞村的村民而言,“石漠化”是个新鲜的词汇。生活在广东最穷地区之一的沙坪镇,严重的石漠化使村民为改变贫困的努力显得无助。
石漠化导致的严重缺水,使身处南方多雨带的他们只能分到人均少许旱地,年产数百斤的玉米。
和沙坪其它地方一样,南洞村村民大量种植黄烟。因为海拔太高、水太少以及土地贫瘠,南洞村黄烟的亩产量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广西
加快植树造林,活化治理机制,推进生态扶贫……如今,广西通过探索科学的综合治理模式,已让石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统计显示,近几年广西全区增加石山森林植被2000多万亩,全区覆盖率已从2005年的52.7%提高到了2011年的60.5%,石漠化地区每年提高森林覆盖率1个百分点以上。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极端退化的结果,是广西面临的头号生态问题。据广西林业厅*陈秋华介绍,广西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全区岩溶区土地面积1.25亿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2%,涉及10个市76个县(市、区)779个乡镇(林场)。在岩溶区土地面积中,石漠化土地达3568万亩,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云南和贵州。岩溶地区人口1200多万,约占广西全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由于石漠化严重,造成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十分滞后,广西全区90%以上的贫困人口都分布在石漠化地区。
为加快石漠化治理,2008年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后,广西各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治理工作。通过整合“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植树造林,大幅度增加森林植被。近几年来,广西全区增加石山森林植被2000多万亩,全区覆盖率已从2005年的52.7%提高到2011年的60.5%,石漠化地区每年提高森林覆盖率1个百分点以上。
在活化综合治理机制方面,广西从2008年起全面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农业生产力。通过将林地经营权落实到广大农民手中,颁发林权证,并开展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极大提高了农民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广西全区3000多万亩石漠化土地面积已有90%以上确权到户。
在石漠化治理中,广西还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林业生态扶贫,让群众牢固树立“石山也是宝”的发展理念。如今,广西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了降香黄檀、柚木、任豆等珍贵树种,以及核桃、板栗、竹子、山葡萄、金银花等经济林木和中草药等,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凤山县在治理石漠化中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已在石山种植核桃10万亩,成为广西核桃产业第一县。
为巩固综合治理成效,广西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在岩溶地区坚持以“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厨、改圈、改厕)为建设内容,以沼气为纽带,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猪—沼—粮”、“猪—沼—菜”等模式,积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广西的农村沼气池入户率已居全国第一。
为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陈秋华表示,“十二五”期间,广西全区将规划完成封山育林600万亩、人工造林150万亩、植被管护900万亩。2016年至2020年,广西全区初步规划完成封山育林800万亩、人工造林200万亩、植被管护1000万亩。到“十二五”期末,广西力争实现三大目标:一是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190万公顷,全区石漠化土地治理率达80%以上;二是全区岩溶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治理区石漠化土地平均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70%以上;三是通过发展林业产业,使岩溶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
河南
河南南阳220万亩土地石漠化 或影响丹江口水库
对中原人来说,石漠化是个遥远陌生的名词。如今,石漠化真切发生在了中原大地上。
不久前,省林业厅消息,南阳有220万亩土地出现了石漠化。
南阳这些石漠化的土地不仅植物不能生长,还影响到吃水安全,特别是威胁到备受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
热心网友
沙漠化最广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