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挥手从兹去"是挥手从此离去的意思。出自*的《贺新郎·别友》。
诗词原文: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译文:
挥手从此离去。离别前凄然相向,倾诉离苦让人如何承受。我看你眼角眉梢,强忍热泪满是哀怨。
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
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
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
早晨东门路上被霜覆盖着,横塘之上还有半天残月,显得如此凄清。
汽笛声响令人肠断,从此天涯孤旅。
割断愁思恨缕,参加到*中去吧。
让我们像昆仑山的峭壁倒塌,台风扫荡寰宇一样。
在将来的斗争中相会,让我们比翼双飞。
创作背景
本词又名《贺新郎·赠杨开慧》 。
1923年4月,*从长沙调到上海党*工作。6月到广州出席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国*动及*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在会上批判了“左”倾机会错误的观点,使大会解决了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
于是,他写了这首词赠给爱妻杨开慧。据此,本词可能作于这年12月底离开长沙的时候。当时*形势在上升,作者“割断愁丝恨缕”而为*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风暴的猛烈壮阔,在词中“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的比喻中得到强烈的表现。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热心网友
挥手从此离去。
出自《贺新郎·别友》: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诗词译文:挥手从此离去。离别前凄然相向,倾诉离苦让人如何承受。我看你眼角眉梢,强忍热泪满是哀怨。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
诗词鉴赏
《贺新郎·别友》一词从“挥手”告别踏上火车起笔,写到“汽笛一声”,把丰富的内容压缩到短暂的瞬间,又用很慢的镜头把这瞬间的丰富内容徐徐展现出来。
整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妻子的离别之情和*志士的远大抱负,既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更有为*事业的义无反顾,将青作者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巧妙的古诗词的或诗句或文意或意境,感情表达得情真意切,实属佳作。
热心网友
不是李白的《送友人》里的吗?
热心网友
“挥手从兹去”出自毛*词《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解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诗《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即挥手、招手;“兹”即此;“去”离开;“从”、“自”二字意思相近,都是从。这两句的意思都是“挥手之间就从此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