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花大价钱救回蔡文姬,两人之间有哪些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3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8

三国,是一个男性纵横沙场、建功立业以名垂千古的时代,文臣武将的光彩交相辉映,流传至今。

蔡琰,犹如沙漠中突然钻出的一颗玫瑰,虽不那么耀眼夺目,却也惊艳万分。

她是史书中较少记载的女性人物之一,虽非武则天那样的女皇级别的人物,却也才华横溢,也能以一己之力将丈夫的性命挽回,起到扭动乾坤之效。时间跨越两千年,史学家仍对她颇为好奇,不惜因为一个问题辩论的面红耳赤,也不惜刨根问底一番。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1.早慧的名门之后

蔡琰,名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著名的文学家,乃东汉文学家家蔡邕的独女,母亲叫赵五娘。

《后汉书》记载: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历史上说,蔡文姬从小就博学多识,音乐课学的也很好。这得益于她家里的优良基因和光荣传统。

蔡文姬的祖籍是在关陇一带,高祖辈迁居于今天的杞县。她的爷爷蔡棱和二爷爷蔡质当年分家,爷爷留杞县,二爷爷迁往洛阳。

蔡家是杞县的大户人家,在蔡邕之前的几代人,都在经商,家境非常富裕。但那个时代商人地位不高,到蔡邕这一代,蔡家就放弃经商,走仕途一道。

父亲蔡邕博学多识,饱读诗书,其书法为世人传颂,文学方面颇有建树,作品至今流传;蔡邕通天文、长音律,俨然一名大才子的派头。由于家境富裕,蔡家藏书颇多,汉末有头有脸的学者,如杨赐、玉灿甚至枭雄曹操,都是其家中常客。

蔡邕45岁时有了蔡文姬这个独女,所以蔡文姬自幼非常受宠。蔡邕将一身绝学传给蔡文姬,蔡文姬作为高智商的才女,也得了蔡老师的真传。

《三字经》上也说:蔡文姬,能辩琴。

蔡文姬耳濡目染之下,不仅早慧,还能时常向各位名流请教,且音乐天赋极高。

宋代朱文长《琴史》记载,蔡文姬在10岁的时候,父亲发现他的音乐天赋,开始教她学琴,仅两年,文姬琴艺已有所成。

唐代刘商《胡笳曲序》中说,“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这说明其琴艺水准极高。

蔡家的家教严格,蔡文姬曾写有一篇《女诫》,大概意思是说:女子要注意外在形象,经常保养一下皮肤,保持心境平和。头发要打理好,不要乱了,这样很没礼貌。

美貌与智慧并重在蔡文姬这里不是空谈,她不仅才华横溢、气质出众,相传有沉鱼落雁之容,故粉丝众多,追随者甚众。曹操当时也对蔡文姬有倾慕之心,只是那时他大业未成,蔡文姬尚且年幼,这件事情暂时搁浅了

公元1年,董卓率军入长安,其早听闻蔡邕大名,封其为侍御史,拜左中郎将。这一年,蔡文姬12岁。

2.曲折的婚姻

尽管蔡文姬很有才华,但她依然没有摆脱古代女子悲哀的命运。

192年,16岁的蔡文姬嫁给了河东大族的公子哥卫仲道。卫仲道熟读经史,也是才子之一,两人算是绝配。未料婚后一年,卫仲道忽染重病,撒手人寰。

婆家没给他好脸色,觉得是文姬克死了丈夫,无奈之下,她只有回家生活。

这一年夏天,董卓被杀,王允当政,诛杀同党,蔡邕遭受余波,冤死狱中。母亲2年后也病故。

孤苦无依的蔡文姬,此时又遇到李傕、郭汜之乱。机缘巧合之下,李傕手下胡兵将她俘虏,俘虏她的胡兵还背叛李傕,投奔到南匈奴的南庭大本营西河美稷县。

辗转千里,颠沛流离,蔡文姬终于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她被作为战利品,送给了南匈奴左贤王。这一去,就是12年。

12年中,蔡文姬为左贤王生了一子一女。

12年中,曹操征战沙场,扫荡北方群雄。

12年后,曹操听闻蔡文姬被俘虏至匈奴,赶紧派遣使者董祀前去沟通协调,表示愿意花重金向匈奴赎回这位奇女子。

于是,有了“文姬归汉”千古佳话。

归来中原后,曹操拜请蔡文姬帮助曹魏修撰史书,希望她将《汉书》完成。

事实上,蔡文姬此刻想必也没有那么欢喜。毕竟她已身为人母,在边疆生活了12年。而对于家乡的一切,也早已从熟悉变得陌生。

因为父母早已不在,当她最需要保护的时候,没有一个超级英雄站出来告诉她:不怕,有我。

但家乡毕竟是家乡,这里物产丰富,生活相对稳定。身为女性,她没有太多的选择。

她陷入了两难境地。

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中,有几句话也表达了这时候她的心情: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踏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二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纵有千般不舍又如何?她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后台的弱女子,曹操赎她是好意,她不能不领这个情。只可惜从此之后,*母女,再也不得相见。

曹操很快为蔡文姬物色了一位才子——董祀。董祀文武双全,年轻俊朗,文采斐然,高大英俊,文姬也算找了一个好归宿。

但后来董祀作为屯田都尉,犯了死罪,曹操无奈,下令处斩。

蔡文姬听说之后,披头散发光着脚跑到魏王府求情,当着众多文臣武将的面款款而谈,面不改色,为丈夫做无罪辩护。

曹操为蔡文姬的豪情感动,下令赦免董祀之罪。

3.流芳百世

曹魏的生活相对安稳,曹操对曹文姬也非常重视,蔡文姬终于可以一展才情,安心创作了。

他的五言体《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皆上上之作,一字一句情真意切,诉说自己的故事和见闻,笑中带泪,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悲伤却不怜悯。

这是一种艺术上的高度,千年以来能达到者寥寥无几。

朱熹《系辞》云:《胡笳》者,蔡琰之所作也。东汉文士有意于*者多已,不录而独取此者,以为虽不规规于楚语,而其哀怨发中,不能自已之言,要为贤于不病而*者也。

意思是说,两汉时期文人写诗歌、散文的人非常多,但是文人首推蔡文姬的这篇文章。因为这个作品区别于以往的常用词汇 ,哀而不伤,文辞华丽,比那些无病乱*的文人强多了。

郭沫若也说,这首作品是除了屈原的《离*》之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了。他甚至评价说,这首作品,远远高于杜甫的《寓同谷县作歌七首》,语惊四座,却又无法反驳。

因为蔡文姬写的的确很棒!

写完《胡笳十八拍》这首琴曲,蔡文姬觉得不过瘾,不久后又创作了一首五言体《悲愤诗》,来抒发自己一生的经历。虽名为悲愤,其意不全是愁苦。

这首诗的意思正如前文所说,一面是家国情怀思乡情切,一面是亲生子女母爱情深,悲哀的是,两者不能全。所幸曹丞相治理之下的北方,生活安定,人们安居乐业,自己终归是能安定下来了。

关于《悲愤诗》的原创作者,史学家郭沫若曾提出过三点质疑,这三点质疑被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给当场驳了回去。郭沫若在深入研究之后,写出剧本《蔡文姬》,让一代奇女子的故事再现。

无论如何,这首五言诗,不失为一首佳作。

4.一个女史学家

蔡文姬的记忆力很好,乃是历代少有的天才。如果放到今天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她一样能名列前茅。前文说了,曹操希望蔡文姬归来修史,后来董祀犯事,蔡文姬也曾前去求情。

曹操网开一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委婉的提出一个条件,希望蔡文姬把能记起来的当年的藏书写下来。乱世来到后,蔡家的庭院,不知转了几回手,那些珍贵的藏书,早已不知流向何处。

曹操:“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
蔡文姬:“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这是当时两人的对话,曹操问你能记多少?

蔡文姬说:之前有书四千多本,自己有十多年没看这些书了,只能记起来四百多本了。

这对雄才大略的曹操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就算放到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在12年不看以前课本的情况下,还能清晰的记得那么启蒙书,并一字不漏的默写下来?

蔡文姬可以。

曹操听说后,就说安排十位官吏,让他们听蔡文姬口述,做一下速记,写出来。

但蔡文姬觉得男女授受不亲,多有不便,就给曹操讨要了写纸笔和一处庭院,8年间不间断的回忆、书写,真的还原了当年看过的作品

后来蔡文姬花3年,把当年父亲负责编撰的《续汉书》再次进行了梳理,又有400篇作品问世,这些作品至今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史学家考究历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曾写诗赞扬这位才女:

少小闺中慧辩琴,胡风汉月泣婵娟。
归来剩蝶闲花地,可是秦源别一天。

公元249年,73岁的蔡文姬去世。历朝历代,很多文人*客,用各种体裁记录了 蔡文姬的传奇故事。1978年,北京电影制片从拍摄彩色故事片《蔡文姬》。

在今天陕西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还有一处蔡文姬纪念馆,那是1991年,村民自发而建。

2008年,河南省杞县圉镇蔡邕蔡文姬故里,村民亦自发修建“蔡邕蔡文姬纪念馆”、“文姬归汉园”、“文姬祠”等项目,以纪念这位历史上的奇女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8

三国,是一个男性纵横沙场、建功立业以名垂千古的时代,文臣武将的光彩交相辉映,流传至今。

蔡琰,犹如沙漠中突然钻出的一颗玫瑰,虽不那么耀眼夺目,却也惊艳万分。

她是史书中较少记载的女性人物之一,虽非武则天那样的女皇级别的人物,却也才华横溢,也能以一己之力将丈夫的性命挽回,起到扭动乾坤之效。时间跨越两千年,史学家仍对她颇为好奇,不惜因为一个问题辩论的面红耳赤,也不惜刨根问底一番。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1.早慧的名门之后

蔡琰,名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著名的文学家,乃东汉文学家家蔡邕的独女,母亲叫赵五娘。

《后汉书》记载: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历史上说,蔡文姬从小就博学多识,音乐课学的也很好。这得益于她家里的优良基因和光荣传统。

蔡文姬的祖籍是在关陇一带,高祖辈迁居于今天的杞县。她的爷爷蔡棱和二爷爷蔡质当年分家,爷爷留杞县,二爷爷迁往洛阳。

蔡家是杞县的大户人家,在蔡邕之前的几代人,都在经商,家境非常富裕。但那个时代商人地位不高,到蔡邕这一代,蔡家就放弃经商,走仕途一道。

父亲蔡邕博学多识,饱读诗书,其书法为世人传颂,文学方面颇有建树,作品至今流传;蔡邕通天文、长音律,俨然一名大才子的派头。由于家境富裕,蔡家藏书颇多,汉末有头有脸的学者,如杨赐、玉灿甚至枭雄曹操,都是其家中常客。

蔡邕45岁时有了蔡文姬这个独女,所以蔡文姬自幼非常受宠。蔡邕将一身绝学传给蔡文姬,蔡文姬作为高智商的才女,也得了蔡老师的真传。

《三字经》上也说:蔡文姬,能辩琴。

蔡文姬耳濡目染之下,不仅早慧,还能时常向各位名流请教,且音乐天赋极高。

宋代朱文长《琴史》记载,蔡文姬在10岁的时候,父亲发现他的音乐天赋,开始教她学琴,仅两年,文姬琴艺已有所成。

唐代刘商《胡笳曲序》中说,“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这说明其琴艺水准极高。

蔡家的家教严格,蔡文姬曾写有一篇《女诫》,大概意思是说:女子要注意外在形象,经常保养一下皮肤,保持心境平和。头发要打理好,不要乱了,这样很没礼貌。

美貌与智慧并重在蔡文姬这里不是空谈,她不仅才华横溢、气质出众,相传有沉鱼落雁之容,故粉丝众多,追随者甚众。曹操当时也对蔡文姬有倾慕之心,只是那时他大业未成,蔡文姬尚且年幼,这件事情暂时搁浅了

公元1年,董卓率军入长安,其早听闻蔡邕大名,封其为侍御史,拜左中郎将。这一年,蔡文姬12岁。

2.曲折的婚姻

尽管蔡文姬很有才华,但她依然没有摆脱古代女子悲哀的命运。

192年,16岁的蔡文姬嫁给了河东大族的公子哥卫仲道。卫仲道熟读经史,也是才子之一,两人算是绝配。未料婚后一年,卫仲道忽染重病,撒手人寰。

婆家没给他好脸色,觉得是文姬克死了丈夫,无奈之下,她只有回家生活。

这一年夏天,董卓被杀,王允当政,诛杀同党,蔡邕遭受余波,冤死狱中。母亲2年后也病故。

孤苦无依的蔡文姬,此时又遇到李傕、郭汜之乱。机缘巧合之下,李傕手下胡兵将她俘虏,俘虏她的胡兵还背叛李傕,投奔到南匈奴的南庭大本营西河美稷县。

辗转千里,颠沛流离,蔡文姬终于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她被作为战利品,送给了南匈奴左贤王。这一去,就是12年。

12年中,蔡文姬为左贤王生了一子一女。

12年中,曹操征战沙场,扫荡北方群雄。

12年后,曹操听闻蔡文姬被俘虏至匈奴,赶紧派遣使者董祀前去沟通协调,表示愿意花重金向匈奴赎回这位奇女子。

于是,有了“文姬归汉”千古佳话。

归来中原后,曹操拜请蔡文姬帮助曹魏修撰史书,希望她将《汉书》完成。

事实上,蔡文姬此刻想必也没有那么欢喜。毕竟她已身为人母,在边疆生活了12年。而对于家乡的一切,也早已从熟悉变得陌生。

因为父母早已不在,当她最需要保护的时候,没有一个超级英雄站出来告诉她:不怕,有我。

但家乡毕竟是家乡,这里物产丰富,生活相对稳定。身为女性,她没有太多的选择。

她陷入了两难境地。

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中,有几句话也表达了这时候她的心情: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踏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二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纵有千般不舍又如何?她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后台的弱女子,曹操赎她是好意,她不能不领这个情。只可惜从此之后,*母女,再也不得相见。

曹操很快为蔡文姬物色了一位才子——董祀。董祀文武双全,年轻俊朗,文采斐然,高大英俊,文姬也算找了一个好归宿。

但后来董祀作为屯田都尉,犯了死罪,曹操无奈,下令处斩。

蔡文姬听说之后,披头散发光着脚跑到魏王府求情,当着众多文臣武将的面款款而谈,面不改色,为丈夫做无罪辩护。

曹操为蔡文姬的豪情感动,下令赦免董祀之罪。

3.流芳百世

曹魏的生活相对安稳,曹操对曹文姬也非常重视,蔡文姬终于可以一展才情,安心创作了。

他的五言体《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皆上上之作,一字一句情真意切,诉说自己的故事和见闻,笑中带泪,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悲伤却不怜悯。

这是一种艺术上的高度,千年以来能达到者寥寥无几。

朱熹《系辞》云:《胡笳》者,蔡琰之所作也。东汉文士有意于*者多已,不录而独取此者,以为虽不规规于楚语,而其哀怨发中,不能自已之言,要为贤于不病而*者也。

意思是说,两汉时期文人写诗歌、散文的人非常多,但是文人首推蔡文姬的这篇文章。因为这个作品区别于以往的常用词汇 ,哀而不伤,文辞华丽,比那些无病乱*的文人强多了。

郭沫若也说,这首作品是除了屈原的《离*》之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了。他甚至评价说,这首作品,远远高于杜甫的《寓同谷县作歌七首》,语惊四座,却又无法反驳。

因为蔡文姬写的的确很棒!

写完《胡笳十八拍》这首琴曲,蔡文姬觉得不过瘾,不久后又创作了一首五言体《悲愤诗》,来抒发自己一生的经历。虽名为悲愤,其意不全是愁苦。

这首诗的意思正如前文所说,一面是家国情怀思乡情切,一面是亲生子女母爱情深,悲哀的是,两者不能全。所幸曹丞相治理之下的北方,生活安定,人们安居乐业,自己终归是能安定下来了。

关于《悲愤诗》的原创作者,史学家郭沫若曾提出过三点质疑,这三点质疑被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给当场驳了回去。郭沫若在深入研究之后,写出剧本《蔡文姬》,让一代奇女子的故事再现。

无论如何,这首五言诗,不失为一首佳作。

4.一个女史学家

蔡文姬的记忆力很好,乃是历代少有的天才。如果放到今天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她一样能名列前茅。前文说了,曹操希望蔡文姬归来修史,后来董祀犯事,蔡文姬也曾前去求情。

曹操网开一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委婉的提出一个条件,希望蔡文姬把能记起来的当年的藏书写下来。乱世来到后,蔡家的庭院,不知转了几回手,那些珍贵的藏书,早已不知流向何处。

曹操:“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
蔡文姬:“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这是当时两人的对话,曹操问你能记多少?

蔡文姬说:之前有书四千多本,自己有十多年没看这些书了,只能记起来四百多本了。

这对雄才大略的曹操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就算放到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在12年不看以前课本的情况下,还能清晰的记得那么启蒙书,并一字不漏的默写下来?

蔡文姬可以。

曹操听说后,就说安排十位官吏,让他们听蔡文姬口述,做一下速记,写出来。

但蔡文姬觉得男女授受不亲,多有不便,就给曹操讨要了写纸笔和一处庭院,8年间不间断的回忆、书写,真的还原了当年看过的作品

后来蔡文姬花3年,把当年父亲负责编撰的《续汉书》再次进行了梳理,又有400篇作品问世,这些作品至今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史学家考究历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曾写诗赞扬这位才女:

少小闺中慧辩琴,胡风汉月泣婵娟。
归来剩蝶闲花地,可是秦源别一天。

公元249年,73岁的蔡文姬去世。历朝历代,很多文人*客,用各种体裁记录了 蔡文姬的传奇故事。1978年,北京电影制片从拍摄彩色故事片《蔡文姬》。

在今天陕西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还有一处蔡文姬纪念馆,那是1991年,村民自发而建。

2008年,河南省杞县圉镇蔡邕蔡文姬故里,村民亦自发修建“蔡邕蔡文姬纪念馆”、“文姬归汉园”、“文姬祠”等项目,以纪念这位历史上的奇女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8

三国,是一个男性纵横沙场、建功立业以名垂千古的时代,文臣武将的光彩交相辉映,流传至今。

蔡琰,犹如沙漠中突然钻出的一颗玫瑰,虽不那么耀眼夺目,却也惊艳万分。

她是史书中较少记载的女性人物之一,虽非武则天那样的女皇级别的人物,却也才华横溢,也能以一己之力将丈夫的性命挽回,起到扭动乾坤之效。时间跨越两千年,史学家仍对她颇为好奇,不惜因为一个问题辩论的面红耳赤,也不惜刨根问底一番。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1.早慧的名门之后

蔡琰,名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著名的文学家,乃东汉文学家家蔡邕的独女,母亲叫赵五娘。

《后汉书》记载: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历史上说,蔡文姬从小就博学多识,音乐课学的也很好。这得益于她家里的优良基因和光荣传统。

蔡文姬的祖籍是在关陇一带,高祖辈迁居于今天的杞县。她的爷爷蔡棱和二爷爷蔡质当年分家,爷爷留杞县,二爷爷迁往洛阳。

蔡家是杞县的大户人家,在蔡邕之前的几代人,都在经商,家境非常富裕。但那个时代商人地位不高,到蔡邕这一代,蔡家就放弃经商,走仕途一道。

父亲蔡邕博学多识,饱读诗书,其书法为世人传颂,文学方面颇有建树,作品至今流传;蔡邕通天文、长音律,俨然一名大才子的派头。由于家境富裕,蔡家藏书颇多,汉末有头有脸的学者,如杨赐、玉灿甚至枭雄曹操,都是其家中常客。

蔡邕45岁时有了蔡文姬这个独女,所以蔡文姬自幼非常受宠。蔡邕将一身绝学传给蔡文姬,蔡文姬作为高智商的才女,也得了蔡老师的真传。

《三字经》上也说:蔡文姬,能辩琴。

蔡文姬耳濡目染之下,不仅早慧,还能时常向各位名流请教,且音乐天赋极高。

宋代朱文长《琴史》记载,蔡文姬在10岁的时候,父亲发现他的音乐天赋,开始教她学琴,仅两年,文姬琴艺已有所成。

唐代刘商《胡笳曲序》中说,“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这说明其琴艺水准极高。

蔡家的家教严格,蔡文姬曾写有一篇《女诫》,大概意思是说:女子要注意外在形象,经常保养一下皮肤,保持心境平和。头发要打理好,不要乱了,这样很没礼貌。

美貌与智慧并重在蔡文姬这里不是空谈,她不仅才华横溢、气质出众,相传有沉鱼落雁之容,故粉丝众多,追随者甚众。曹操当时也对蔡文姬有倾慕之心,只是那时他大业未成,蔡文姬尚且年幼,这件事情暂时搁浅了

公元1年,董卓率军入长安,其早听闻蔡邕大名,封其为侍御史,拜左中郎将。这一年,蔡文姬12岁。

2.曲折的婚姻

尽管蔡文姬很有才华,但她依然没有摆脱古代女子悲哀的命运。

192年,16岁的蔡文姬嫁给了河东大族的公子哥卫仲道。卫仲道熟读经史,也是才子之一,两人算是绝配。未料婚后一年,卫仲道忽染重病,撒手人寰。

婆家没给他好脸色,觉得是文姬克死了丈夫,无奈之下,她只有回家生活。

这一年夏天,董卓被杀,王允当政,诛杀同党,蔡邕遭受余波,冤死狱中。母亲2年后也病故。

孤苦无依的蔡文姬,此时又遇到李傕、郭汜之乱。机缘巧合之下,李傕手下胡兵将她俘虏,俘虏她的胡兵还背叛李傕,投奔到南匈奴的南庭大本营西河美稷县。

辗转千里,颠沛流离,蔡文姬终于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她被作为战利品,送给了南匈奴左贤王。这一去,就是12年。

12年中,蔡文姬为左贤王生了一子一女。

12年中,曹操征战沙场,扫荡北方群雄。

12年后,曹操听闻蔡文姬被俘虏至匈奴,赶紧派遣使者董祀前去沟通协调,表示愿意花重金向匈奴赎回这位奇女子。

于是,有了“文姬归汉”千古佳话。

归来中原后,曹操拜请蔡文姬帮助曹魏修撰史书,希望她将《汉书》完成。

事实上,蔡文姬此刻想必也没有那么欢喜。毕竟她已身为人母,在边疆生活了12年。而对于家乡的一切,也早已从熟悉变得陌生。

因为父母早已不在,当她最需要保护的时候,没有一个超级英雄站出来告诉她:不怕,有我。

但家乡毕竟是家乡,这里物产丰富,生活相对稳定。身为女性,她没有太多的选择。

她陷入了两难境地。

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中,有几句话也表达了这时候她的心情: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踏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二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纵有千般不舍又如何?她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后台的弱女子,曹操赎她是好意,她不能不领这个情。只可惜从此之后,*母女,再也不得相见。

曹操很快为蔡文姬物色了一位才子——董祀。董祀文武双全,年轻俊朗,文采斐然,高大英俊,文姬也算找了一个好归宿。

但后来董祀作为屯田都尉,犯了死罪,曹操无奈,下令处斩。

蔡文姬听说之后,披头散发光着脚跑到魏王府求情,当着众多文臣武将的面款款而谈,面不改色,为丈夫做无罪辩护。

曹操为蔡文姬的豪情感动,下令赦免董祀之罪。

3.流芳百世

曹魏的生活相对安稳,曹操对曹文姬也非常重视,蔡文姬终于可以一展才情,安心创作了。

他的五言体《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皆上上之作,一字一句情真意切,诉说自己的故事和见闻,笑中带泪,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悲伤却不怜悯。

这是一种艺术上的高度,千年以来能达到者寥寥无几。

朱熹《系辞》云:《胡笳》者,蔡琰之所作也。东汉文士有意于*者多已,不录而独取此者,以为虽不规规于楚语,而其哀怨发中,不能自已之言,要为贤于不病而*者也。

意思是说,两汉时期文人写诗歌、散文的人非常多,但是文人首推蔡文姬的这篇文章。因为这个作品区别于以往的常用词汇 ,哀而不伤,文辞华丽,比那些无病乱*的文人强多了。

郭沫若也说,这首作品是除了屈原的《离*》之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了。他甚至评价说,这首作品,远远高于杜甫的《寓同谷县作歌七首》,语惊四座,却又无法反驳。

因为蔡文姬写的的确很棒!

写完《胡笳十八拍》这首琴曲,蔡文姬觉得不过瘾,不久后又创作了一首五言体《悲愤诗》,来抒发自己一生的经历。虽名为悲愤,其意不全是愁苦。

这首诗的意思正如前文所说,一面是家国情怀思乡情切,一面是亲生子女母爱情深,悲哀的是,两者不能全。所幸曹丞相治理之下的北方,生活安定,人们安居乐业,自己终归是能安定下来了。

关于《悲愤诗》的原创作者,史学家郭沫若曾提出过三点质疑,这三点质疑被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给当场驳了回去。郭沫若在深入研究之后,写出剧本《蔡文姬》,让一代奇女子的故事再现。

无论如何,这首五言诗,不失为一首佳作。

4.一个女史学家

蔡文姬的记忆力很好,乃是历代少有的天才。如果放到今天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她一样能名列前茅。前文说了,曹操希望蔡文姬归来修史,后来董祀犯事,蔡文姬也曾前去求情。

曹操网开一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委婉的提出一个条件,希望蔡文姬把能记起来的当年的藏书写下来。乱世来到后,蔡家的庭院,不知转了几回手,那些珍贵的藏书,早已不知流向何处。

曹操:“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
蔡文姬:“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这是当时两人的对话,曹操问你能记多少?

蔡文姬说:之前有书四千多本,自己有十多年没看这些书了,只能记起来四百多本了。

这对雄才大略的曹操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就算放到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在12年不看以前课本的情况下,还能清晰的记得那么启蒙书,并一字不漏的默写下来?

蔡文姬可以。

曹操听说后,就说安排十位官吏,让他们听蔡文姬口述,做一下速记,写出来。

但蔡文姬觉得男女授受不亲,多有不便,就给曹操讨要了写纸笔和一处庭院,8年间不间断的回忆、书写,真的还原了当年看过的作品

后来蔡文姬花3年,把当年父亲负责编撰的《续汉书》再次进行了梳理,又有400篇作品问世,这些作品至今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史学家考究历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曾写诗赞扬这位才女:

少小闺中慧辩琴,胡风汉月泣婵娟。
归来剩蝶闲花地,可是秦源别一天。

公元249年,73岁的蔡文姬去世。历朝历代,很多文人*客,用各种体裁记录了 蔡文姬的传奇故事。1978年,北京电影制片从拍摄彩色故事片《蔡文姬》。

在今天陕西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还有一处蔡文姬纪念馆,那是1991年,村民自发而建。

2008年,河南省杞县圉镇蔡邕蔡文姬故里,村民亦自发修建“蔡邕蔡文姬纪念馆”、“文姬归汉园”、“文姬祠”等项目,以纪念这位历史上的奇女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8

三国,是一个男性纵横沙场、建功立业以名垂千古的时代,文臣武将的光彩交相辉映,流传至今。

蔡琰,犹如沙漠中突然钻出的一颗玫瑰,虽不那么耀眼夺目,却也惊艳万分。

她是史书中较少记载的女性人物之一,虽非武则天那样的女皇级别的人物,却也才华横溢,也能以一己之力将丈夫的性命挽回,起到扭动乾坤之效。时间跨越两千年,史学家仍对她颇为好奇,不惜因为一个问题辩论的面红耳赤,也不惜刨根问底一番。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1.早慧的名门之后

蔡琰,名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著名的文学家,乃东汉文学家家蔡邕的独女,母亲叫赵五娘。

《后汉书》记载: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历史上说,蔡文姬从小就博学多识,音乐课学的也很好。这得益于她家里的优良基因和光荣传统。

蔡文姬的祖籍是在关陇一带,高祖辈迁居于今天的杞县。她的爷爷蔡棱和二爷爷蔡质当年分家,爷爷留杞县,二爷爷迁往洛阳。

蔡家是杞县的大户人家,在蔡邕之前的几代人,都在经商,家境非常富裕。但那个时代商人地位不高,到蔡邕这一代,蔡家就放弃经商,走仕途一道。

父亲蔡邕博学多识,饱读诗书,其书法为世人传颂,文学方面颇有建树,作品至今流传;蔡邕通天文、长音律,俨然一名大才子的派头。由于家境富裕,蔡家藏书颇多,汉末有头有脸的学者,如杨赐、玉灿甚至枭雄曹操,都是其家中常客。

蔡邕45岁时有了蔡文姬这个独女,所以蔡文姬自幼非常受宠。蔡邕将一身绝学传给蔡文姬,蔡文姬作为高智商的才女,也得了蔡老师的真传。

《三字经》上也说:蔡文姬,能辩琴。

蔡文姬耳濡目染之下,不仅早慧,还能时常向各位名流请教,且音乐天赋极高。

宋代朱文长《琴史》记载,蔡文姬在10岁的时候,父亲发现他的音乐天赋,开始教她学琴,仅两年,文姬琴艺已有所成。

唐代刘商《胡笳曲序》中说,“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这说明其琴艺水准极高。

蔡家的家教严格,蔡文姬曾写有一篇《女诫》,大概意思是说:女子要注意外在形象,经常保养一下皮肤,保持心境平和。头发要打理好,不要乱了,这样很没礼貌。

美貌与智慧并重在蔡文姬这里不是空谈,她不仅才华横溢、气质出众,相传有沉鱼落雁之容,故粉丝众多,追随者甚众。曹操当时也对蔡文姬有倾慕之心,只是那时他大业未成,蔡文姬尚且年幼,这件事情暂时搁浅了

公元1年,董卓率军入长安,其早听闻蔡邕大名,封其为侍御史,拜左中郎将。这一年,蔡文姬12岁。

2.曲折的婚姻

尽管蔡文姬很有才华,但她依然没有摆脱古代女子悲哀的命运。

192年,16岁的蔡文姬嫁给了河东大族的公子哥卫仲道。卫仲道熟读经史,也是才子之一,两人算是绝配。未料婚后一年,卫仲道忽染重病,撒手人寰。

婆家没给他好脸色,觉得是文姬克死了丈夫,无奈之下,她只有回家生活。

这一年夏天,董卓被杀,王允当政,诛杀同党,蔡邕遭受余波,冤死狱中。母亲2年后也病故。

孤苦无依的蔡文姬,此时又遇到李傕、郭汜之乱。机缘巧合之下,李傕手下胡兵将她俘虏,俘虏她的胡兵还背叛李傕,投奔到南匈奴的南庭大本营西河美稷县。

辗转千里,颠沛流离,蔡文姬终于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她被作为战利品,送给了南匈奴左贤王。这一去,就是12年。

12年中,蔡文姬为左贤王生了一子一女。

12年中,曹操征战沙场,扫荡北方群雄。

12年后,曹操听闻蔡文姬被俘虏至匈奴,赶紧派遣使者董祀前去沟通协调,表示愿意花重金向匈奴赎回这位奇女子。

于是,有了“文姬归汉”千古佳话。

归来中原后,曹操拜请蔡文姬帮助曹魏修撰史书,希望她将《汉书》完成。

事实上,蔡文姬此刻想必也没有那么欢喜。毕竟她已身为人母,在边疆生活了12年。而对于家乡的一切,也早已从熟悉变得陌生。

因为父母早已不在,当她最需要保护的时候,没有一个超级英雄站出来告诉她:不怕,有我。

但家乡毕竟是家乡,这里物产丰富,生活相对稳定。身为女性,她没有太多的选择。

她陷入了两难境地。

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中,有几句话也表达了这时候她的心情: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踏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二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纵有千般不舍又如何?她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后台的弱女子,曹操赎她是好意,她不能不领这个情。只可惜从此之后,*母女,再也不得相见。

曹操很快为蔡文姬物色了一位才子——董祀。董祀文武双全,年轻俊朗,文采斐然,高大英俊,文姬也算找了一个好归宿。

但后来董祀作为屯田都尉,犯了死罪,曹操无奈,下令处斩。

蔡文姬听说之后,披头散发光着脚跑到魏王府求情,当着众多文臣武将的面款款而谈,面不改色,为丈夫做无罪辩护。

曹操为蔡文姬的豪情感动,下令赦免董祀之罪。

3.流芳百世

曹魏的生活相对安稳,曹操对曹文姬也非常重视,蔡文姬终于可以一展才情,安心创作了。

他的五言体《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皆上上之作,一字一句情真意切,诉说自己的故事和见闻,笑中带泪,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悲伤却不怜悯。

这是一种艺术上的高度,千年以来能达到者寥寥无几。

朱熹《系辞》云:《胡笳》者,蔡琰之所作也。东汉文士有意于*者多已,不录而独取此者,以为虽不规规于楚语,而其哀怨发中,不能自已之言,要为贤于不病而*者也。

意思是说,两汉时期文人写诗歌、散文的人非常多,但是文人首推蔡文姬的这篇文章。因为这个作品区别于以往的常用词汇 ,哀而不伤,文辞华丽,比那些无病乱*的文人强多了。

郭沫若也说,这首作品是除了屈原的《离*》之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了。他甚至评价说,这首作品,远远高于杜甫的《寓同谷县作歌七首》,语惊四座,却又无法反驳。

因为蔡文姬写的的确很棒!

写完《胡笳十八拍》这首琴曲,蔡文姬觉得不过瘾,不久后又创作了一首五言体《悲愤诗》,来抒发自己一生的经历。虽名为悲愤,其意不全是愁苦。

这首诗的意思正如前文所说,一面是家国情怀思乡情切,一面是亲生子女母爱情深,悲哀的是,两者不能全。所幸曹丞相治理之下的北方,生活安定,人们安居乐业,自己终归是能安定下来了。

关于《悲愤诗》的原创作者,史学家郭沫若曾提出过三点质疑,这三点质疑被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给当场驳了回去。郭沫若在深入研究之后,写出剧本《蔡文姬》,让一代奇女子的故事再现。

无论如何,这首五言诗,不失为一首佳作。

4.一个女史学家

蔡文姬的记忆力很好,乃是历代少有的天才。如果放到今天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她一样能名列前茅。前文说了,曹操希望蔡文姬归来修史,后来董祀犯事,蔡文姬也曾前去求情。

曹操网开一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委婉的提出一个条件,希望蔡文姬把能记起来的当年的藏书写下来。乱世来到后,蔡家的庭院,不知转了几回手,那些珍贵的藏书,早已不知流向何处。

曹操:“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
蔡文姬:“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这是当时两人的对话,曹操问你能记多少?

蔡文姬说:之前有书四千多本,自己有十多年没看这些书了,只能记起来四百多本了。

这对雄才大略的曹操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就算放到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在12年不看以前课本的情况下,还能清晰的记得那么启蒙书,并一字不漏的默写下来?

蔡文姬可以。

曹操听说后,就说安排十位官吏,让他们听蔡文姬口述,做一下速记,写出来。

但蔡文姬觉得男女授受不亲,多有不便,就给曹操讨要了写纸笔和一处庭院,8年间不间断的回忆、书写,真的还原了当年看过的作品

后来蔡文姬花3年,把当年父亲负责编撰的《续汉书》再次进行了梳理,又有400篇作品问世,这些作品至今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史学家考究历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曾写诗赞扬这位才女:

少小闺中慧辩琴,胡风汉月泣婵娟。
归来剩蝶闲花地,可是秦源别一天。

公元249年,73岁的蔡文姬去世。历朝历代,很多文人*客,用各种体裁记录了 蔡文姬的传奇故事。1978年,北京电影制片从拍摄彩色故事片《蔡文姬》。

在今天陕西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还有一处蔡文姬纪念馆,那是1991年,村民自发而建。

2008年,河南省杞县圉镇蔡邕蔡文姬故里,村民亦自发修建“蔡邕蔡文姬纪念馆”、“文姬归汉园”、“文姬祠”等项目,以纪念这位历史上的奇女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9

曹操和蔡文姬的父亲是旧交,蔡文姬很有才华,是个才女,蔡文姬因为战乱被匈奴抢走,曹操得知蔡文姬下落后,用重金把蔡文姬赎回,曹操把蔡文姬嫁给了军官王祀,蔡文姬的相公王祀犯了死罪,曹操想杀了蔡文姬的相公,蔡文姬去宴会上求曹操手下留情,曹操念及这是故人的女儿,而且是一代才女就放过了王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9

曹操和蔡文姬两个人是师兄妹关系,曹操年轻的时候暗恋蔡文姬。蔡文姬一直是曹操心目中的白月光,两个人互助互爱,关系很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10

两人在蔡文姬年轻的时候便是一见如故,加入了爱情的漩涡。但是后来蔡文姬被少数民族掳走了,曹操后来花了重大的代价将她换回来后,又赏给了自己的部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10

曹操年少的时候,很仰慕蔡文姬。当时的蔡文姬是很有名的才女,而且十分漂亮,所以曹操当时很欣赏蔡文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9

曹操和蔡文姬的父亲是旧交,蔡文姬很有才华,是个才女,蔡文姬因为战乱被匈奴抢走,曹操得知蔡文姬下落后,用重金把蔡文姬赎回,曹操把蔡文姬嫁给了军官王祀,蔡文姬的相公王祀犯了死罪,曹操想杀了蔡文姬的相公,蔡文姬去宴会上求曹操手下留情,曹操念及这是故人的女儿,而且是一代才女就放过了王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9

曹操和蔡文姬两个人是师兄妹关系,曹操年轻的时候暗恋蔡文姬。蔡文姬一直是曹操心目中的白月光,两个人互助互爱,关系很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10

两人在蔡文姬年轻的时候便是一见如故,加入了爱情的漩涡。但是后来蔡文姬被少数民族掳走了,曹操后来花了重大的代价将她换回来后,又赏给了自己的部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10

曹操年少的时候,很仰慕蔡文姬。当时的蔡文姬是很有名的才女,而且十分漂亮,所以曹操当时很欣赏蔡文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9

曹操和蔡文姬的父亲是旧交,蔡文姬很有才华,是个才女,蔡文姬因为战乱被匈奴抢走,曹操得知蔡文姬下落后,用重金把蔡文姬赎回,曹操把蔡文姬嫁给了军官王祀,蔡文姬的相公王祀犯了死罪,曹操想杀了蔡文姬的相公,蔡文姬去宴会上求曹操手下留情,曹操念及这是故人的女儿,而且是一代才女就放过了王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9

曹操和蔡文姬两个人是师兄妹关系,曹操年轻的时候暗恋蔡文姬。蔡文姬一直是曹操心目中的白月光,两个人互助互爱,关系很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10

两人在蔡文姬年轻的时候便是一见如故,加入了爱情的漩涡。但是后来蔡文姬被少数民族掳走了,曹操后来花了重大的代价将她换回来后,又赏给了自己的部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9

曹操和蔡文姬的父亲是旧交,蔡文姬很有才华,是个才女,蔡文姬因为战乱被匈奴抢走,曹操得知蔡文姬下落后,用重金把蔡文姬赎回,曹操把蔡文姬嫁给了军官王祀,蔡文姬的相公王祀犯了死罪,曹操想杀了蔡文姬的相公,蔡文姬去宴会上求曹操手下留情,曹操念及这是故人的女儿,而且是一代才女就放过了王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10

曹操年少的时候,很仰慕蔡文姬。当时的蔡文姬是很有名的才女,而且十分漂亮,所以曹操当时很欣赏蔡文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9

曹操和蔡文姬两个人是师兄妹关系,曹操年轻的时候暗恋蔡文姬。蔡文姬一直是曹操心目中的白月光,两个人互助互爱,关系很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10

两人在蔡文姬年轻的时候便是一见如故,加入了爱情的漩涡。但是后来蔡文姬被少数民族掳走了,曹操后来花了重大的代价将她换回来后,又赏给了自己的部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10

曹操年少的时候,很仰慕蔡文姬。当时的蔡文姬是很有名的才女,而且十分漂亮,所以曹操当时很欣赏蔡文姬。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