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银行运营管理或者操作风险方面的专题报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0:1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1:3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始于商业银行的诞生。但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却与其年龄极不相称。巴塞尔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它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称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我国目前采用的也是这一定义。
  1、操作风险不容忽视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不断有大案曝光,均给商业银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相比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方面,我国操作风险高发的是人员风险。违规操作、内外勾结导致的操作风险在国内更多。国内操作风险的另一个“多发地带”是IT系统,由于银行对信息技术的依存度已相当高,一旦IT系统出现问题,商业银行可能面临业务瘫痪的局面,国内很多银行在过去的几年中都曾出现过业务系统故障,在影响业务运行的同时,也损害了银行声誉。我们不得不承认,操作风险已成为直接威胁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风险。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
  对操作风险来说,尽管这一概念的提出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把操作风险作为银行三大风险之一进行风险管控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对操作风险的认知比较晚,因此,国际银行业在操作风险方面的研究远不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那样深入,各国对操作风险的概念定义也不统一,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实践仅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将操作风险作为的风险进行专门管理仅短短几年的时间。目前,尽管操作风险为银行业普遍认知,但它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操作风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业界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衡量标准、计量技术等尚未达成共识,没有可以公开获取的数据库、缺乏成熟的控制技术和相应软件。从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看,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不同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量化工作比较困难,如高级计量法非常复杂,对银行的要求很高,其中最主要的是需要非常详细的数据储备,国际上采用的并不多。国内大多数银行采用的是标准法,即按照银行的产品线,分别计算出每个产品线上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这些都导致操作风险管理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3、加强操作风险研究,探索适合国情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操作风险与生俱来的内生性、具体性、模糊性、多样性和不对称性等特征表明,操作风险与具体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频率最高、损失程度最大的操作风险事件类型是内部欺诈,其根源在于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及由此产生的权责不清晰。因此,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不是从技术层面上进行防范,而必须从*和机制改革入手。为减少和杜绝内部欺诈事件的发生,有效规避和控制操作风险损失,除了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外,更为现实的是建立一个能够较好解决内部控制问题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应该包括构建适宜的风险管理环境包括;对面临的操作风险能够准确认知并评估;设计并实施控制操作风险的措施,以化解评估确定的风险;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监督以及建立快速反应的报告反馈制度等
  银行选用何种具体办法管理操作风险,基于多种因素,包括自身的规模大小、组织复杂性、业务的性质和范围。然而,尽管有这些不同,明晰的战略、董事会及高管人员的监督、对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认真程度,以及完备的内部报告制度和应变计划,是任何规模和范围的银行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关键因素。从银行整体范围来看,从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的认同、*框架的具体实践、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到操作风险管理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以及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的构建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分配模型的研究开发,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经验还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壁垒逐渐打破,金融资源*配置。因此,加强对三大风险之一的操作风险的研究,探索一套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对国内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1:3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始于商业银行的诞生。但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却与其年龄极不相称。巴塞尔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它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称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我国目前采用的也是这一定义。
  1、操作风险不容忽视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不断有大案曝光,均给商业银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相比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方面,我国操作风险高发的是人员风险。违规操作、内外勾结导致的操作风险在国内更多。国内操作风险的另一个“多发地带”是IT系统,由于银行对信息技术的依存度已相当高,一旦IT系统出现问题,商业银行可能面临业务瘫痪的局面,国内很多银行在过去的几年中都曾出现过业务系统故障,在影响业务运行的同时,也损害了银行声誉。我们不得不承认,操作风险已成为直接威胁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风险。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
  对操作风险来说,尽管这一概念的提出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把操作风险作为银行三大风险之一进行风险管控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对操作风险的认知比较晚,因此,国际银行业在操作风险方面的研究远不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那样深入,各国对操作风险的概念定义也不统一,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实践仅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将操作风险作为的风险进行专门管理仅短短几年的时间。目前,尽管操作风险为银行业普遍认知,但它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操作风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业界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衡量标准、计量技术等尚未达成共识,没有可以公开获取的数据库、缺乏成熟的控制技术和相应软件。从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看,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不同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量化工作比较困难,如高级计量法非常复杂,对银行的要求很高,其中最主要的是需要非常详细的数据储备,国际上采用的并不多。国内大多数银行采用的是标准法,即按照银行的产品线,分别计算出每个产品线上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这些都导致操作风险管理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3、加强操作风险研究,探索适合国情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操作风险与生俱来的内生性、具体性、模糊性、多样性和不对称性等特征表明,操作风险与具体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频率最高、损失程度最大的操作风险事件类型是内部欺诈,其根源在于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及由此产生的权责不清晰。因此,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不是从技术层面上进行防范,而必须从*和机制改革入手。为减少和杜绝内部欺诈事件的发生,有效规避和控制操作风险损失,除了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外,更为现实的是建立一个能够较好解决内部控制问题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应该包括构建适宜的风险管理环境包括;对面临的操作风险能够准确认知并评估;设计并实施控制操作风险的措施,以化解评估确定的风险;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监督以及建立快速反应的报告反馈制度等
  银行选用何种具体办法管理操作风险,基于多种因素,包括自身的规模大小、组织复杂性、业务的性质和范围。然而,尽管有这些不同,明晰的战略、董事会及高管人员的监督、对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认真程度,以及完备的内部报告制度和应变计划,是任何规模和范围的银行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关键因素。从银行整体范围来看,从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的认同、*框架的具体实践、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到操作风险管理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以及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的构建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分配模型的研究开发,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经验还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壁垒逐渐打破,金融资源*配置。因此,加强对三大风险之一的操作风险的研究,探索一套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对国内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