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原本300吨,为何最终要减掉240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9:1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8 06:09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为重大的工程之一,它是为了歌颂那些为国捐躯的人民英雄而修建,在修建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人们还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团结与智慧最终克服了艰难险阻,成功完成了任务。

1949年9月30日,国家还尚未统一,政权也还未稳定,但我国就已经通过了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方案决议,力求能够尽早的给曾经牺牲的英雄们一个“交代”。

而作为一个蕴含极其重大意义的纪念物,人民纪念碑的设计注定了不会简单,它的全碑建造都充分的融汇了全国人民的创意。

比如碑的形状,由于碑的建造起源于古代墓葬,所以碑一直都是以扁平为主,但这种碑形太过于古板,也缺少英雄气概,于是纪念碑开始采用“方正”的形状,毕竟方正更能显现出英雄们的一身正气。

又比如一改往常的坐北朝南的方位,改成坐南朝北,如此将朝向调动,也体现了*党能够扭转乾坤,不仅实现了国家统一,还能够继续带领国家走向富强。

——当时最难的地方是在碑顶的设计之上,碑顶的设计被专家们研究了再研究,最终还是采用了“建筑顶”,这种设计保证了其雄伟庄严,具有独特的东方美学的意蕴。

设计如此讲究,它的建造自然也不会轻松了,因为它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阶段历时三年,而施工建造阶段则有近六年之久。

建造时到底有多细致呢?我们看看这个项目的施工人员就知道了。纪念碑浮雕的雕刻工匠都是经过全国范围内的推荐和考核才参与进来的。而经过层层选拨后,还要把这些人集中在一起,经过两年时间的培训来培养他们,直到他们能将浮雕上面的人物形象都雕刻的栩栩如生后才开始开展工作。

——这其实工程细节与制造原子弹相类似,原子弹的制造也是精选出团队,然后进行培训,最终再进行制作,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人民纪念碑的重视。

而这些还依旧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其实是在此前纪念碑石料的开采与运送。

纪念碑并不是北京本地的石料,而是经过质量与距离挑选出来的最优选,它就是山东青岛崂山附近的浮山采石场。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浮山是康有为墓址所在地,与铜陵的那个浮山没任何关系。

——当时国家在从全国范围内的各采石场采集碑心石样,然后都送到清华大学的材料实验室进行检测,从质量、色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衡量。最后,选了浮山的花岗石,因为其无论是色泽,还是化学性质都十分稳定。

不过虽然已经选址好了在这里,但大家还是一度束手无策。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实在是太大了——按照专家们之前设计好的尺寸要求,其长要14米,上下宽度都要2米,而厚度则也需达3米才可行,这样一来石料重量就有300吨了。

300吨的石料,第一步开采都够让人头疼的了。当地的一个号称“石神”的老石匠曾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岩体四周凿上炮眼,然后埋上炸药,希望能够炸出这块巨石材料,但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专家们开始转换思路,改暴力为取巧。他们利用杠杆与压强的方式终于是成功将石料从岩体给分离出来了。

但这还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罢了,采石场距离北京距离遥远,如何运送到北京也是大问题,最终组织决定采用火车运送,但采石场距离最近的青岛火车站也有30公里的路程。

如何搬运成为了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开始对石料进行“减肥”。如何减肥呢?最开始只是对其进行清洗,然后上面做平,以此来减轻重量,经过加工去杂后,石料重量减为280吨。

但后来发现,这还是不好运送,于是工人们开始对大石料进行了第二次加工,这次是全面的深加工,最终的重量仅为103吨。

但即便是103吨,在路上工作人员仍旧是小心翼翼的运输,生怕石料出现损害,所以在当时30公里的路程,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青岛火车站。

但到达青岛火车站后,又有难题了,因为火车的定载为90吨,重达上百吨的大石料仍旧无法上火车的。于是工作人员就开始对石料进行第三次加工,将重量减到了94吨。最终使得石料安全到达北京。

其实石料本身的厚度只需要0.6米就可以了,当时设计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只不过当时考虑到石料如果太薄了,容易折断,这才开凿的那么厚。而到达北京后,自然也不需要这么厚了,于是对其厚度进行大改造,最终减重到了如今的60吨。

因此,人民纪念碑从300吨减掉240吨的原因也就出来了——主要是方便在路上运送,避免出现意外,毕竟我们当时的科技,还有交通都十分的有效;这种适当优化减料的方式是见效最快,也是当时最适宜的方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