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0:0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1:55
“趁热吃”是一种常见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在中国文化中非常普遍。这种说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理论,认为热食对身体更容易消化吸收。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趁热食物在口感上更加美味,也能更有效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
然而,关于“趁热吃”是否真的健康,现代科学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一方面,研究表明,热食可以促进食物中的营养更好地被身体吸收,提高饮食的效果。另一方面,过热的食物可能会导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流失,甚至产生致癌物质。
因此,在选择是否趁热吃食物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食物的种类、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口感等。总体而言,适量地热食对健康没有明显的危害,但过度依赖此习惯可能会忽视其他饮食方面的均衡,因此建议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适度摄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1:56
过节走亲访友,面对一桌饭菜,主*多张罗客人“ 趁热吃”,这不单单是一句客套话,很多美食确实需要靠温度来激发,多年来我们的味觉早已适应了这种被温度激发出的香味。但是过烫的美食,对我们的身体,特别是食道黏膜的损伤很严重。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饮食过热与食道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息息相关。这是因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烫的食物,不仅容易烫伤舌头、牙齿、口腔黏膜和食道、消化道,而且食道烫伤后还会造成炎症,影响到营养素的吸收。如食道黏膜坏死,形成的假膜脱落就会成为溃疡;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可形成浅表溃疡。反复地烫伤、修复,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后果很严重。 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 因此,最合适的食物温度是“不凉也不热”。中医主张 “在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过程适宜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微温,这个温度对*来说同样是最合适的。用嘴唇感觉有一点点温,也不烫嘴,同样,人们在饮水时也应该讲究温度。日常最好饮用温水。水温在18~45℃之间。过烫的水不仅会损伤牙齿的珐琅质,还会强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即使在冬天,喝的水也不宜超过50℃。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1:56
火的发现与发明经历了自然火有意识利用、保存和人工取火两个阶段。加热熟使食物的能量可以释放出来,使人对食物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使人类更强壮,吸收的能量和营养更多,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1.首先说蔬菜等植物性食物,它们在烹调加热过程中的确会造成一些营养素损失,比如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等。但是,这些损失可以通过增加食用量来弥补,烹调熟的蔬菜往往更容易多吃一些。2.适当的烹调其实有利于我们对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3.适当的热处理会使动物性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伸展,暴露出被掩埋的一些氨基酸残基,反而有利于我们体内的蛋白酶的催化水解,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尽量少用高温长时间的烹调方法,比如油炸、烧烤、油煎等。
适当的烹调加热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可杀死寄生虫和有危害的微生物,可以消除很多天然有害物质。烹调加工的确会损失一些营养素,但是也有一些营养素的含量是升高了的。
不建议二次加热食物:芹菜、韭菜、蘑菇、凉拌菜会产生大量亚*盐;鸡蛋、菠菜、海鲜、隔夜卤味、银耳、鸡肉。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经过评估后认为:超过 65 ℃ 的热饮,属于 2A 类致癌物,有致癌风险。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食管。
食管的表面,覆盖着娇嫩的黏膜,食物的温度对它有很大影响:10 ℃~40 ℃ 最合适;50 ℃~60 ℃ 勉强能耐受;65 ℃ 以上,会造成烫伤。
「趁热吃」不是「趁烫吃」:虽然食管癌和遗传、饮酒、吸烟等很多因素有关,但潮汕人民爱「趁热」喝功夫茶的习惯,和食管癌的高发脱不开关系。很多人家里不喝功夫茶,但会有热汤、热水、火锅、热粥、热饺子、热咖啡…… 即使癌症不会找上门,脆弱的食管在经过反复被烫伤后,也可能出现炎症、溃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