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9: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9 04:53
杂交水稻是1973年问世的。杂交水稻是水稻品种,培育的新型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在19年的时候,袁隆平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在1973年的时候,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问世诞生的历程
杂交水稻要真正在生产上应用,光有“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光有这“二系”无法得到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子。
为了得到具有优势的杂交种子,还需要一个“恢复系”。
为了这个目标,全国各地的水稻科研人员都在为寻找“恢复系”四处奔波。
广西农学院的教师张先程非常幸运,1973年,他在东南亚的水稻品种中终于找到了符合要求的“恢复系”。
他找到的“恢复系”,不仅能使“不育系”的结实率超过90%,而且从“不育系”上得到的杂交种子再开花时。雌、雄花全都正常,也就是说雄性恢复正常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杂交种子的产量很高,生长十分旺盛,即杂交种子具有强大的优势。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后,1975年冬,*就做出了迅速扩大试种杂交稻的决定,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
于是当时在湖南大地出现了千军万马下海南的动人场景。当年在全国多点示范的面积达5600多亩,1976年示范推广的面积就高达208万亩。
1976年至1988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为12.56亿亩,累计增产水稻1000亿千克以上。
仅1987年,杂交水稻增收的粮食就达150亿千克,而当时辽宁省一年的粮食产量也只有127亿千克。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在人民大会堂把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颜龙安、张先程、李必湖。这是对他们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所给予的充分肯定。
杂交水稻品种的五次更新换代
回顾近50年来的杂交水稻育种进步,中国的杂交水稻经历了“以不育系为转移的两次杂交水稻育种*”和“以恢复系为转移的5次杂交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大约每10年一次”!
第一代杂交水稻
第一代杂交水稻品种出现在1970年代,其恢复系是IR24,IR26,IR661等IR系列引进的原始品种,这些品种的共性是均为IR8的衍生系,均是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的品种。
它们作恢复系培育出的典型代表性杂交水稻品种包括南优2号、南优3号、汕优3号、南优6号、汕优6号、威优6号、四优6号等。
第二代杂交水稻
第二代杂交水稻品种出现在1980年代,其恢复系是IR30的衍生系,IR30也是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的品种。
它的衍生系作恢复系培育出的典型代表性杂交水稻品种包括威优、汕优、博优、汕优63、D优63等。
第三代杂交水稻
第三代杂交水稻品种出现在1990年代,其恢复系是明恢63的衍生系(即IR30的孙代衍生系)。
它们作恢复系培育出的典型代表性品种包括汕优多系1号、Ⅱ优501、冈优22、Ⅱ优838、冈优725等。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品种是两系法杂交水稻,出现在2000年代,其恢复系是扬稻6号(9311)及其衍生系。
它们作恢复系培育出的代表性典型品种包括两优培九、丰两优1号、扬两优6号、Y两优1号、新两优6号、深两优5814等。
第五代杂交水稻
第五代杂交水稻品种是正在上演的“华占大戏”,出现在2010年代,其恢复系是华占及其衍生系,母本既有两系不育系,又有三系不育系。
它们作恢复系培育出的代表性典型品种包括天优华占、C两优华占、晶两优华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