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3:3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16:47
中国古代的爵位顺序是(由大到小):公、侯、伯、子、男,而王爵则是皇帝(或君主)授予后代、功臣的特殊爵位,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王有时也不算爵位。在秦之前,是没有帝的。春秋时,有了春秋五霸,他们在王之上,天子(帝)之下,是合法的,天子承认的。
秦亡汉初时,先称王,后称霸,再称帝。如:刘邦就是先王,后帝,而项羽则因憎恨秦朝而没有恢复皇帝,不承认皇帝,自己称西楚霸王,与皇帝相当,刘邦的汉王就是霸王项羽封的,这就表示,王在霸之下,霸管理着许多王,但没有了帝。
汉高祖恢复皇帝后,霸王就被取消了,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虽然陆陆续续出现了几位霸王,但古人却更加偏爱王,由王直接称帝,到了宋元时,霸王基本消失,多是称王后直接称帝。
所以,如果将三者放在一起的话,就应是称王、称霸、称帝。但不管怎样,这在我国封建时代,都是对时任*不利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16:47
1 称王 王是诸侯中最高的爵位(严格来讲王不属于一种爵位),当初诸侯中并无王这个爵位,后周王为表示对个别成绩特别突出的诸侯的表扬,特设了王这个爵位,这种称号在周朝是这样获得的:(1) 由周王根据诸侯的功绩直接封赏给诸侯。 (2)由诸侯自己申请,上报周王,周王根据情况批准或不批准,未经批准擅自称王的,是无组织纪律的表现,是要受到*的纪律处分的,不过在东周以后,这个过程变成了一种形式,衰弱的周室无法制止强大的诸侯擅自将自己的级别提升为王,当年楚侯擅自将自己的级别升为王,周王去问罪,军事力量雄厚的楚侯只做了口头检讨并答应每年从南方带些滤酒的树叶去看望周王,然后了事,从此,诸侯称王,周王不能禁。
分封时期的王是封地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县时期的王只是干部的最高行政级别,而不是最高统治者,当然这些王也常利用权势,私蓄军队,阴谋叛乱。
2 称霸 称霸不是称霸王,这个霸是个通假字,通伯,称霸的宗旨是:带领其他诸侯匡扶周室,救助有困难的诸侯。 称霸的程序是这样的:各诸侯共同约好,在某个地方筑坛盟誓,一个有威望的诸侯在坛上一手拿刀,一手“执牛耳”,与大家把牛血抹在脸上盟誓,霸主的标准就是谁抓着牛耳朵,谁就是霸主,具体由谁抓牛耳朵,没有规定,不过自己国家实力小最好别抓,宋襄公国家实力小,但自认为资格老,级别最高(是公爵)也抓了一回牛耳朵,当了一回霸主,但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3 称帝 秦王政在统一天下后,称帝,以显示他功比三皇五帝。称帝一般是在灭了其他诸侯国之后才称帝的。
4 不称王也可称霸,如齐桓公的爵位就不是王而是公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16:48
三者并不是从属的关系。
称王可以称霸,也可以不称霸;称帝和称霸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试问一个小国的皇帝如何称霸呢?
称霸也没人承认的,刚称了就被灭了:)
王的概念很早就有了,像周文王、周武王等,是指一块领地的最高统治者。可以在他的领地里封分其它爵位,如公、侯、伯、子、男。
称霸应该是始于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吧。
特点是霸主并不灭其它小国,而其它小国向其进贡,并享受它的保护(承认它是老大)。
称帝是始于秦始皇的。
统一全国后,为显示他比其它被他灭掉的诸侯王高一级,发明了“皇帝”的称号。后来历代封建君主就都说称帝,显出地位的尊贵和一统天下的决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16:48
先称霸 再称王 之后称帝 。春秋战国时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16:49
先说明一下,“称霸”是不能够跟其它两个说在一起的词语,因为该词的意思是:【某个人能够统领一个较大范围的地区】。这跟“称雄”差不多。
“王”是皇帝给某个人的封号,比如:曹操被封为“魏王”。
“帝”跟皇帝一样,因此“称帝”就是做皇帝。
其实没有什么顺序,因为你可以不称王就可以直接称帝,不过当你“称王”后,实力慢慢变强,称帝也就更加容易,所以过去的人在没有非常有把握的时候是不会一下子作出“称帝”这样胆大妄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