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3:5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21:11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
1.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2.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
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3.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4.赤壁之战
这场战役应该是最广为人知的战役了。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5.长勺之战
长勺(sháo)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部)相遇。
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之后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长勺之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它却正确地反映了弱军对强军作战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称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21:11
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中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后来的魏武帝)统军在官渡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袁绍自恃实力雄厚,集结20万兵士图谋消灭曹操集团,曹操集结军队近2万人于官渡,待机与袁绍决战。
此次战役曹操获胜,袁绍仅率800余骑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2、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击败前秦进攻的战争。
前秦在统一北方后,不断向南扩张,先后攻取东晋的梁、益两州及襄阳(今属中国中南部湖北省)、彭城(今中国东南部江苏省徐州)等地。前秦主苻坚为了灭亡东晋,统治全国,在前秦建元十九年七月调集90多万兵力,对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此次战役东晋获胜,秦军战败。
3、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统领军队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著名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想要继续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刘备会见孙权共谋抗曹。
此次战役刘备、孙权获胜,曹操大败。
4、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
公元前207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此次战役楚军获胜,秦军战败。
5、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
此次战役由武王率军讨伐商朝而起。
最后武王大胜,商军大败。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以少胜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21:12
1、牧野之战: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以少胜多代表性的战役。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一说4.5万)——17万(一说70万)商全军覆没。
姜子牙带领着诸侯周室组织的5万兵力,先发于人。和商朝在牧野对战,商朝的17万大军被打败。商朝失败的很大原因在于兵力的组成,大半的奴隶和战俘用在了战场,被周给策反。周5万兵力胜商17万兵力。
2、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历史上投入兵力超过百万的大规模作战。谢玄8万——97万(一说87万) 苻坚败至洛阳,仅剩10余万。
前秦兵力95万,东晋兵力8万。东晋主动出击,战胜前秦。前秦战略指挥失误,导致撤退的时候,自己的兵马互相踩踏而亡举不胜数,指挥者又不能有效的组织兵力进攻,兵败如山倒。前秦的失败归根结底是,没有经验的大规模作战,导致了战略的失误。
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曹操军与袁绍军,曹操军胜。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4、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 周瑜胜。
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事*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5、巨鹿之战。是秦末大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少胜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21:12
一、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投入兵力超过百万的大规模作战。前秦兵力95万,东晋兵力8万。东晋主动出击,战胜前秦。
前秦战略指挥失误,导致撤退的时候,自己的兵马互相踩踏而亡举不胜数,指挥者又不能有效的组织兵力进攻,兵败如山倒。前秦的失败归根结底是,没有经验的大规模作战,导致了战略的失误。
二、鄱阳湖之战
陈友谅领兵60万,朱元璋兵力23万,此次战役是中世纪上规模最大的水战。陈友谅的战略指挥失误是造成这场战役失败的直接原因,朱元璋充分利用陈友谅的失误,运用风向、水流等自然条件抢占用有利地形。
在冷兵器时代,充分的发挥火器的作用,并运用火攻,创造了我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三、白沟河之战
这场战役是明朝的皇位争夺战的转折点。明朝兵力60万,燕王朱棣亲率10万兵力。这场战役前期是明朝占据优势,朱棣做困兽犹斗。但是在困境中,朱棣兵马斩杀敌方大将,导致了敌军军心混乱,开始逃跑,朱棣乘胜追击,获得了胜利。
四、巨鹿之战
秦将章邯率军40万,楚霸王项羽领兵20万。章邯率军打败了项梁,认为楚军不足为虑,产生了骄傲的心理。率军北上围困赵军于巨鹿,赵王向各路诸侯求救。
诸侯恐惧秦军的强大,没有人敢去迎战。项羽为了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率军主动出击。项羽破釜沉舟,让士兵仅带三天粮食,士兵的士气达到了顶峰状态。分割、孤立敌军,让章邯和王离之间失去联系,造成了局部上的优势。
不留后路的做法,让士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九战九捷。大局的胜利让各个诸侯才有勇气加入战争。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的一次战争,把自己的作战指挥发挥的淋漓尽致。
五、牧野之战
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以少胜多代表性的战役。姜子牙带领着诸侯周室组织的5万兵力,先发于人。和商朝在牧野对战,商朝的17万大军被打败。商朝失败的很大原因在于兵力的组成,大半的奴隶和战俘用在了战场,被周给策反。周5万兵力胜商17万兵力。
扩展资料:
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西晋末年的**,引发了社会大*。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
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参考链接:淝水之战_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21:13
战争最大的魅力不是刀光剑影,也不是诡计多端的奇谋,是其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了结局会出人意料。奇妙之处,当一方觉得自己有机会赢的时候,他忽然就会急转直下,输了。有时候,当一方处于绝望的边缘时,他会突然有会变成一个胜利者。
在冷兵器时代历史上的战争中,大部分被兵家所追捧的战役,其奇迹之处就是在于以少胜多。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昆阳之战,则是其中以少胜多的佼佼者,昆阳之战刘秀利用手上仅有的3000多人,作为了敢死队采取正确的斩首战术,斩杀敌军将领于万军之中,最后取得了3000人战胜40万人的辉煌战果,此战的结果也消灭了王莽建立的新朝的嫡系战斗力,在昆阳之战结束后,王莽的新朝没多久宣布灭亡,昆阳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代两军的命运,也决定了未来几百年中原王朝的民族命运。
而刘秀也因此成为了后世一直以来,认为最有战斗力和最智慧的皇帝之一,那么昆阳之战的过程是如何呢?
公元23年5月(新莽地皇四年,刘玄更始元年),王邑、王寻指挥的军队与严尤、陈茂会合,由银川迁往昆阳。两三天时间,10多万部队到达昆阳。王邑下令围攻昆阳。刘秀率三千骑兵在颍川西北与新军会合后,率部返回昆阳。随着汉军一些零星部队撤退到昆阳,昆阳有1万名卫兵。新莽军进入昆阳后,按照王邑、王寻的指挥,开始围攻昆阳城。为了显示战斗力,新军包围了昆阳10多个楼层,建立了100多个营房。到处都是旗帜,几十里外都能听到锣鼓声。新军挖地道,用面包车和棚车袭击这座城市。有人拿弩向城射箭,箭如雨倾泻而出。昆阳有42万士兵,号称“百万”,被数十名士兵包围,拒绝接受市主要领导王凤的投降请求,打算彻底歼灭市军。
刘秀从外边争取了几千援兵也杀了回来,在王莽军包围圈外四、五里列阵对敌。更可笑的事发生了,王寻、王邑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却挑几千人来迎战刘秀,其他兵士在后观摩。刘秀将步、骑兵千于人,冲入敌阵,斩首数十,后又来回冲入几次,连连得胜。后刘秀将三千敢死队,与昆阳城守军合击王寻、王邑部队,斩杀王寻,敌军开始溃败。
这时候,又一天气奇观出现:天降暴雨,狂风大作,揭瓦折树。记载“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敌人阵脚大乱,溃不可挡,踩踏而死无数,于是近乎全歼敌军,只有王邑等几个将军侥幸逃脱。
昆阳战役前期,王莽希望利用自己的优势兵力战胜军,为此在中原地区的一场新汉两军进行了一场战略决战。主战场就选择下了昆阳(今河南省叶县),故称昆阳战役。此时,刘秀还是一名无名小卒,而让他名扬天下昆阳战役。就是刘秀的崛起的关键因素,为刘秀渡河北创建自己部队是,奠定了名气和人脉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昆阳战役中称赞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可以说刘秀在昆阳战役中的表现是非常的亮眼,同时也说明了人多如果没有有效的指挥,结果人多未必就是战争胜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