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古诗其一、其二、其三、其四的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5:06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7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翻译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译文: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连绵起伏的长城。
从军行 其三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译文:深秋边城榆树上的叶子早已疏黄开始飘落,傍晚红日欲坠,大风突起,
一转眼城外的古战场就被如云的风沙弥漫.风沙过后,无数枯骨暴露在战场上.
这些年来,多少将士为保卫家园,战死在这荒凉的边城.应该上书朝廷将他们的尸骨好好安葬,
别让这些为保卫国家而死的将士们像孤魂野鬼一样到死还在游荡.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8

《从军行七首·其一》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了征人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深挚感情。诗中作者将征人与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
  《从军行七首·其一》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此诗只抓住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透过军中饮宴一个镜头,跌宕起伏地表现出当时边塞军士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思想的苦闷无聊,也使征戍者的深沉、复杂的感情跃然活现。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首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描写一阵大风吹过古战场将战死的枯骨暴露在外.说明当时的战争有多么的惨烈,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从军行(七首其三)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8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翻译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译文: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连绵起伏的长城。
从军行 其三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译文:深秋边城榆树上的叶子早已疏黄开始飘落,傍晚红日欲坠,大风突起,
一转眼城外的古战场就被如云的风沙弥漫.风沙过后,无数枯骨暴露在战场上.
这些年来,多少将士为保卫家园,战死在这荒凉的边城.应该上书朝廷将他们的尸骨好好安葬,
别让这些为保卫国家而死的将士们像孤魂野鬼一样到死还在游荡.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