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9:5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和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民航行业来看,已引起了各层面的关注和实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民航总局从民航发展“量”与“质”的关系上,提出了强化行业管理、促进民航发展的八个思路,并提出民航发展将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用两到三年调整*,为发展打好基础,形成一个比较开放、比较市场化、能够符合中国实际的*环境;第二步,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在“十一五”期间,民航在一个比较开放的条件下有一个较快速的发展;第三步,到2010年以后,使民航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向民航强国迈进,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国家对外开放的要求。 应该说,行业是社会的经济组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到行业自身的生命活力和基业常青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 那么,行业如何持续发展?又依靠什么持续发展?——这可能有很多说法,诸如技术(产品、服务)创新、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培养等等。但我认为,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中,“人”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数量的不断增加与质量的日益提升是中国民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民航跨越式大发展亟需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当前,民航管理*改革已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中国民航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有关预测显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民航将以超过14%的速度增长。能否实现高速、健康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使用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民航总局就一直积极推动“科教兴业”、“人才强业”两个战略的实施,并加速构建民航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两个体系。近几年来,随着三大航空运输集团的组建、机场属地化改革以及民航总局和地区管理局两级行政管理*改革的进行,民航的人力资源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总量不足,与整个民航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短缺;与民航主业有关的飞行、空管、机务维修人员结构性不足;人才观念落后,制度建设滞后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民航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如何为民航跨越式发展提供大批的、高质量的人才支持,是一个摆在民航各级*、各企事业单位、各教育培训院校面前的严峻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民航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树立正确的培训投资观,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在民航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应该具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意识,树立科学的、有益于民航发展的“人才观”
在新的人才观念中,最突出的导向是能力和业绩导向。一个人仅有高学历、高职称,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只有将具有这样条件、素质的人放在适当的岗位,发挥其最大的潜力、作用,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这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因此,创造一个能够人尽其才的*环境,是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要以业绩为导向,以好的*、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民航应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开发、吸引、使用的科学机制;要为人才提供发挥才能、创造业绩的良好环境。
其次,有了好的*环境,还必须建立好的培训制度。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终身学习是人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人才的成长、造就就离不开培训。通过培训,才能提高人的技能,挖掘人的潜力,才能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要解决民航人才总量不足以及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解决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加大对民航人才培训的力度和广度。
为此,民航各企事业单位在人才的培训上应确立一个正确的培训观或者叫“人才投资观”。要认识到人才的开发过程是资本的投资过程,是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的过程。人力资源的投资在西方发达国家各项投资中已占到50%以上的比例,而且已经被证明是回报率最高、收益最好的投资。
三、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要按照《2004~2010年民航科教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在民航未来发展中努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民航总局直属的高等院校,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自1982年建院以来,一直在积极关注民航各层面的人才需求,并且在民航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教学培训、科研咨询,积极为民航各级*、各企事业单位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建院初期,学院坚持“为民航总局服务,为民航各企事业单位服务”的办学理念,为民航广大干部和员工的学历提高做出了贡献;在“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学院在民航系统的培训中,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培训和党校高级干部培训中,为民航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管理人才,提高了民航中高级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民航各企事业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民航新的发展时期,适应民航大发展的需要,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确立了新的战略定位,即成为民航总局的培训中心和全民航的企业管理研究基地。现在,学院以民航公务员培训为契机,已经从软件和硬件上为民航“十一五”期间的人才培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一是已经培养出了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多年来,学院通过积极实施“提高现有的,引进急需的,借用社会的”人才战略和加强“三个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全院教师科研教学的水平。通过教育培训、科研咨询与企业实践,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熟悉民航、热爱民航、懂理论、重实践的人才队伍。
二是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法学、信息学等一级学科为主干学科的*高等院校,已经具备管理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学、经济法、战略管理、国际贸易等工商管理类应用学科的教育培训及科研能力,特别是在航空运输经济、机场管理、适航与机务维修管理、航空法学、民航信息管理、空中交通管理、飞行标准等民航业务领域的教育培训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优势,为民航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同时,根据民航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院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和课程体系,研究民航对各类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不同要求以及民航改革、发展中所出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推出了一批又一批适合民航各类人才需求的培训项目。
此外,学院通过大力开展民航教育培训工作,带动了科研工作的迅猛发展。近年完成及在研教育基金项目、民航科技基金项目、民航企业委托项目等有200多项,为*制定*和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强劲的支持。
三是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学院基础建设和硬件设施的投入;
学院将建设现代物流仿真实验室、航空公司竞争模拟实验室、民航员工心理测评实验室和民航信息中心,通过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带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培训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四是已经与民航各级*、民航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教育培训需求,将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打造成了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五是建立了对外合作交流的多方渠道,在民航教育培训领域,以不同的方式与国外航空大学及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比如与日航、加航、加拿大国际民航管理培训学院、美国普惠公司、英国罗·罗公司、澳大利亚、德国、荷兰、意大利、瑞航、ATC、FAA、波音等企业或院校开展合作,在教育培训上树立国际人才标准意识,与国际接轨。
总之,在民航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以民航改革与发展为导向,坚持面向民航,服务民航,进一步发挥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在民航教育培训事业中的作用,为民航“十一五”的发展,为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