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闹饥荒的时候,人们为何不捕鱼打猎来充饥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54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8:54

记得小时候,老人总是这样唠叨:“现在的人哪,都不爱惜粮食。我们小的时候,遇上了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家里穷得饭都吃不上,难得烧锅米粥,粥碗里能照出人影,扔块石子进去,粥汤能溅到屋顶。”近代尚且如此,何况古代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古代,老百姓基本就是靠天吃饭。一旦遇上什么自然灾害,老百姓颗粒无收,饿得没办法,挖草根、啃树皮、吃观音土,更有甚者,易子而食。真可谓是哀鸿遍野,饥不择食。因此,闹饥荒是古代皇帝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处理不好,老百姓可能就要揭竿而起了。

有人说,河里那么多鱼,山上那么野兽,古人为什么不去捕鱼打猎来充饥呢?

古代的饥荒大多源于自然灾害,例如:洪水,干旱,虫灾,冰冻,下冰雹等。靠捕鱼打猎来充饥这个主意,咋一看还不错,那么我们来分析其可行性。

洪水

当洪水泛滥的时候,大地一片汪洋,农作物基本全死了。每到此时,就会有很多饥民逃难。有人会说,发洪水的时候,河里到处都是鱼,还有鱼游到人家里去了呢!不好意思,这种现象发生在现代,因为洪水淹没了鱼塘,所以鱼都跑到外面来了。古代很少听说有人养鱼,除了观赏鱼。因此,河里并没有那么多鱼。

即便鱼很多,老百姓还是得走。众所周知,洪水过后,就是瘟疫盛行之时。人可以逃跑,可是家中的牲畜往往因来不及妥善安排而被淹死。于是,河面上到处漂浮着死鸡、死猪之类的尸体,腐烂的尸体很快污染了河水,当时人们都以河水为饮用水,如果不走,很容易发生疫情。而且,古代医疗水平差,估计*未必有能力安排大夫来灾区及时消毒。如此,饮用水源都有问题,谁还安心呆在这里,更别说吃河里的鱼了。

鱼不能吃,山上的猎物呢?大自然就是条食物链,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条链子上的生物都会受到影响。有些小动物也是靠绿色植物为生的,比如食草类动物。草淹掉了,食草类动物饿死,那么食肉类动物也会饿死。话说古代的野兽也就是偶尔给老百姓开开荤腥的,还能当饭吃吗?而且,山上能有多少动物,能供应得起一日要吃两餐的成千上万的饥民?

干旱

干旱特别容易解释,河流干涸,鱼虾都不能存活,因此也别指望能捕鱼充饥。那么打猎了,同样不可行,其原因与上文一样,很多动物也会因缺少食物而饿死。

虫灾

古代的虫灾也是非常恐怖的,其危害程度也不亚于上面两者,史书上都会将其记录在案。虫子铺天盖地而来,一会儿就把农作物啃食一光,比鬼子进村扫荡还厉害。*唯有从别处采购粮食来解决百姓的温饱。

虫子虽然不能吃鱼、山上的动物,但是却也影响了食物链。即便它们都安然无事,人人都上山打猎,下河捕鱼,但是这根本维持不了人们的生存。因为河流、山川的规模已经制约了鱼虾、野生动物的数量,况且它们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至少也得一年左右才能长大吧。人类也不能为了解决几天的伙食,将它们吃得断子绝孙了吧!其实,古人春天禁止打猎,就是考虑到那些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发展。如果那些鱼虾、野生动物真的能满足人类的日常需要,后稷也就不用教人们种植百谷了。

其他还有冰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其危害程度不及上述三者,就不多作分析了。

结语

古代闹饥荒的时候,人们为何不捕鱼打猎?且不考虑那时人们是否还有力气去捕鱼、打猎,以下几点原因也不容忽视。

无论是洪水、干旱还是虫灾,灾难来临之时,不但切断了人类的食物供应,还破坏了大自然的食物链。但食物链的底端遭遇灾害时,位于食物链中上游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即便野生动物安然无恙,它们的生长周期以及产量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替代粮食作物,成为人类的主食;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单一的肉食也不能满足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8:55

我觉得这句话就像没有粮食为什么不吃肉一样,古代既然已经闹饥荒了,那么怎么可能还会有鱼呢,如果有的话,早被人抓光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8:55

其实是因为打鱼捕猎也是需要很高的技术和工具的,多数人员都不会使用这些工具,也没有技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8:56

一般饥荒的年份多是旱灾引起的,河里没有什么水了,也就没有什么鱼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