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1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26
你可以参考一下哦,不过具体的操作还是要靠你自己
她每天都是扎着一条马尾辫,还有她那一身风雨不改,十年不换的校服装束。她从来不会作时髦打扮。因为她不会。在她的概念字典当中,没有浪费这个词语。浪费金钱,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去作时髦打扮,对于她来说,是不可能的。若是有那么一天,她穿着别的装束,你可以擦擦你的眼睛,也许这时候的她,已经不是原来的她了。她,就是一个这么有个性的人。
一个炎热的夏日,一节文体课上,同学们在商议新一轮的班干部投票。有的人说:既然原来的干部做了一段时间,对班里的事务运作也比较熟悉,不如还是让他们做吧!有些人却说:他们已做了一段时间还让他们做,不公平┄┄
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她只顾自己乐悠悠地分享读书的乐趣。突然,有人走过来对她说,你的成绩虽然一般,可语文成绩还不错……一番阿谀奉承。可她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她不想因为某些人推荐自己谋个一官半职而拉拢关系,她认为谁做得好,无论时间长短,就该让他(她)们做。自此之后,仿佛她的人缘又消灭了一点点。
我曾说过她喜欢与众不同的,果真,她连学习方法也是那么的不同。当老师说要做练习,看名著时,她照做了,不过不像别的人那样一丝不苟地做,而是不求甚解的去读。她也买回来不少名著之类的书,可到现在书还一尘不染呢!有的她连翻都没翻过呢!她就是这么个得过且过之人,可是她的成绩可不错呀!她的读书笔记不会有多余的一句话,不,连半句也没有,精辟独到得令人咋舌。她从不那么拼命地看书,但她的作文又是出奇的好啊!也许,这就是一个有独特个性的她(女孩)的魅力吧!
这个有个性的她不是别人,——那就是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2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学术界围绕“人文精神”进行过一场热烈的讨论。这场关涉现代中国文化价值尺度的讨论,不仅在文化理论界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就是在*、经济等其它社会层面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教育界,直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才明确提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语文教育中,更进一步说是在作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即是要求我们对学生个体以及其在文章中思想情感的充分尊重,由千人一面的共性走向富有鲜活生命的个性,也即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方向,更是《新作文》办刊一贯遵循的宗旨。关于“个性化”作文,赵学文主编在全国作文研讨会上和老师们做过多次探讨,现将其精髓部分辑录如下,以便在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廓清我们在思想和理论上的一些误区与盲点。
“个性作文是当下语文教育人文性的一个自然的衍生”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讨论、研究、颁布和实施,我们已经看到当下语文教育对人文性的日益强调和突出。应该说,这是我国社会*逐步民主化和人性化在教育层面上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教育多年关注个人价值开发的标志性语境,也是教育日益深入现代本质和回归教育原始含义的一个表征。在语文教育这一大系统人文性的统摄下,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研究作文这一分支的新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前几年,社会上兴起一股“新概念作文”之风,这可以看作是对语文教育人文性的一种先发性的呼喊,对我们重新审视当下学生作文的教育实绩和写作实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照和依据。但是,鉴于“新概念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过分地追求语言、形式的另类,对内心苦愁的过分关注,以及缺乏理性带来的泛社会批判倾向,要求我们重新对新时期的作文要求进行定位。
“个性作文”即是这样一个概念:它既对目前流行的所谓“新概念作文”和“创新作文”中的一些难以回避的理论盲区进行了反拨和调整,又从本质上呼应了新世纪语文教育人文性的要求。它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和企图,从本质上讲,它是当下语文教育人文性的一个自然的衍生,它必将廓清新时期作文教育的各种误区和盲点,进而为我们的教学,为我们的写作,为我们的编辑出版带来新的启示。
“个性作文的对立面是传统意义上的共性作文,共性作文作为传统作文的一个主流,它具有如下特征,即思想的*化,情感的单一化,和意象的固定化。”
今天,我们要顺应人文主义的潮流,大力提倡学生写作个性作文,但我们不能无理由无根据地呼唤和号召,我们还应该找到个性作文的对立面,有了“靶子”,我们的指向才能有针对性,才能在批判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
个性作文的对立面是共性作文。共性作文看似无形,实则无异于精神的枷锁和思想的牢笼。*的*和文化的从属必然对教育形成深层辐射,共性作文就像无形的魔鬼侵蚀了表达。共性作文作为几代人的表达样式,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即思想的*化,情感的单一化,和意象的固定化。
思想的*化。中国是一个文章大国,自古即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所以几千年来整个民族一直非常注重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倾向,而忽视个人的独到思考和精辟见解。具体到学生的作文,它同样印有相同的泛*化的胎记。对此,翻阅从建国到现在的高考作文题目你会获得非常直观的印象。作文当然需要思想性,但作文的思想不是政党的宣言,*的宣传,也不是道德的面具。*需要思想的统一和集中,需要精神的凝聚;而写作,尤其是学生作文,不需要负担如此沉重的使命,而现实的情况恰恰如此。
情感的单一化。在思想*化的前提下,学生作文的情感将必然是单一的,干瘪的,畸形的,苍白的,缺乏生命的灵动和鲜活色彩。从作文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鲜活的散发着无限热力的生命,而是平面的具有统一模式的仿佛在同一把剪刀下裁出的纸人。没有谁敢倾诉心底生命的律动,没有谁敢正视个人的隐私,没有谁敢喊出爱与恨。
意象的固定化。思想的*化,情感的单一化,这是学生作文思想和内容上的致命硬伤,这比较容易看到。但是,在学生作文语言的“软弱性”现象却为大多数人所忽视。语言一旦为己所用,本应具备一定的个性化色彩,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共性作文在语言方面却呈现出一种固定化的模式。“月亮”一语就必然暗示忧伤,“松树”一出就必然指向崇高,长久的积累之下,作文中的语言神经日益萎缩,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丰富的象征系统:父亲一词背后有伟大、苦难、慈祥、教训———惟独没有同情、批评、哀伤、亲情的欢娱,而像这样的语言系统还有很多。
“相对于共性作文的种种弊病,个性作文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反拨,从三个方面它将对共性作文做出调整: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个性化的表达。”
个性化的思考。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这个“在”,是滞重的世界;它同样存在于我们的作文中间,是作文需要描述和关注的对象。但“在”受各种迷雾的围绕和笼罩,并不能够自发地从语言中跳跃出来,成为一种无限美妙的“在”,它具有混沌、模糊不确定的特性,而且还受传统作文的种种陋习和积弊影响。所以,必须有“思”的加入。只有“思”的触角和纹路才能掀开“在”周围的各种迷雾,让它们互相串联起来,切实地影响生活、世界和语言。具体到作文,只有当“思”不再是一场西西弗西斯式的苦役而自觉地成为一种观察世界的习惯的时候,我们的作文写作才可以说是获得了对世界命名的权利以及进入生活之门的钥匙。
“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是批判。批判是对既定规范的怀疑和反思,从真理意义上讲思想的价值也就在于质疑和批判,在于它的现实针对性。而目前对学生思考有所表现的议论文,却不是注重思考,而是注重论据的堆积,人为地制造排比,生硬地增加事例;缺乏现实针对性,而是一种虚假的思考,抽象的思考;一次议论文的经历不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和不合理现状斗争追求真理的行为,而是虚幻地树立一个假想的敌人,然后借助空洞的语言赤手空搏。为此,我们必须排除共性作文的一体化思维,地思考,个性化地思考。
个性化的体验。如果说共性作文教育强调群体客观关照“观察生活”的话,那么,个性作文教育则应突出个体主观反应“体验生命”的重要性。在生命面前,“体验”的态度是深入的,而不是表面的,是“穿透”生活而不是“表现”生活———缺乏“体验”就无所谓对生活的表现。只有从自己的命运和遭遇出发来感受生活,才有可能获取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碎片”;只有交织着自己的情感、个性和对命运理解的生活的作文,才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生活的作文;只有这样一种生活的个性作文的写作,写作才能成为塑造人格的关键性力量,作文才不是无用的,而是健全心智、强健人格的最佳方式。
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强调学生的性情抒发,强调作文中的想像力驰骋,强调运用语言的个性化选择,强调“诗教”对学生内心意识的反照和启发,将是个性化体验作文的非常关键的内涵,也是教师教学、学生写作、作文期刊编辑从共性作文向个性作文转化的必由路径。
个性化的表达。语言是一个群体性的概念,它带有传统、约定俗成和先发的特性,即我们一出生,一开始写作,面对的就是现成的具有规范属性的语言。而言语,则是个体基于自身生命体验之后在表达过程中所取用的适合抒发内在*和想像的语言,它的个性化色彩理应得到重视和关注。在个性作文的要求下,语言必须转化为言语,即群体性的语言必须转化为个体性的语言。这是个性化表达的首要前提。
其次,对作文形式的重视也是个性化表达的要义。在汉语的习惯使用中,“形式”已经成为一个十足的贬义词。但现在看来,共性作文时期对形式的漠视无疑带有严重的矫枉过正的倾向。这里的形式不是传统意义上讲的记叙、说明、议论等写作样式的简单划分,而是作为作文本身有机的重要组成的“形式”。对形式因素的重视,即要注重学生对于作文技巧的创造性。而这,同样是作文个性的重要表现。
“放胆作文是在通向个性化作文之路上的阶段性实践。”
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同一性,主体性历来非常孱弱,这在教育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虽然社会的民主化程度在逐步提高,对个体权利、尊严的重视在逐渐地加强,但教育方面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才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情。具体到作文教育,我们的现状可能就更为滞后,远远落后于整个国家日益民主化、现代化的时代潮流。
所以,如何将共性作文蜕变为个性作文,是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社会的大环境来讲,我们要呼吁对教育的一种真正的关注,要为教师和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气氛,允许学校、教师在作文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改革,提倡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独到的体验和勇敢的见解。从教育界来讲,我们要充分利用当下开放和民主的社会环境,完善自身,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形成一种共识和自觉———就是要鼓励学生地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有一些偏激;就是要鼓励学生深入地体验自己的生命,不求尽善尽美,但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就是要鼓励学生尝试个性化的表达,不求字字珠玑、句句光辉,但一定要融入自己的体验,要具备独特的韵味。
从《新作文》的角度讲,我们要努力向大家呈现学生个性化作文的范本,呈现教师对个性化作文的思考,通过自己的研究、整理和编辑,逐步地触动共性作文的根基,影响当下的校园写作,为完成由共性作文、共性作文教育向个性作文、人文主义语文教育的转化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文教育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和民主*都充分发展起来之后,在我们的教育人文性得到深入的贯彻而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之后,我们今天所讨论和呼唤的个性作文的目标可能就基本实现了,为此,我们满怀信心。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的转变,在作文教育方面可能还会出现其它的一些问题,这是必然的,虽不可预知但我们无所畏惧,通过个性作文这一实践,我们能够积累到更为丰富的、有益的经验。在这个意义上讲,《新作文》举办的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产生广泛影响的“放胆作文”大赛将是通向个性化作文之路上的阶段性实践。但我们《新作文》人乐意扮演一个先行者的角色,见证和参与中国作文教育的蜕变和新生,进入历史的记忆,从而超越时空。
让生命的热力在作文中尽情释放
个性化的体验。如果说共性作文教育强调群体客观关照“观察生活”的话,那么,个性作文教育则应突出个体主观反应“体验生命”的重要性。在生命面前,“体验”的态度是深入的,而不是表面的,是“穿透”生活而不是“表现”生活———缺乏“体验”就无所谓对生活的表现。只有从自己的命运和遭遇出发来感受生活,才有可能获取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碎片”;只有交织着自己的情感、个性和对命运理解的生活的作文,才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生活的作文;只有这样一种生活的个性作文的写作,写作才能成为塑造人格的关键性力量,作文才不是无用的,而是健全心智、强健人格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