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王子》译者艾柯详细资料,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0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5:33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1932- )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剑桥意大利文学史》将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 1932- )誉为20世纪后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并盛赞他那“贯穿于职业生涯的‘调停者’和‘综合者’意识” 。艾柯的世界辽阔而多重,除了随笔、杂文和小说,还有大量论文、论著和编著,研究者将其粗略分为8大类52种 ,包含中世纪神学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符号学研究和阐释学研究等。
艾柯最引人瞩目的,是他在多个世界间轻松游走的能力、还有那不保守也不过激的精神。正是这种能力和精神,使他既感兴趣于最经院主义的托马斯•阿奎那,也热衷于最现代主义的詹姆斯•乔伊斯;既强调阐释的力量,又担心过度阐释的危害;既能使作品成为行销全球、印数千万的畅销书,也能吸引研究者为之写出数以千计的论文和专著。
艾柯还是位积极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为多家报纸撰写专栏,透过日常小事进行社会批评。他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许多家庭都会收藏他的作品,无论读懂或读不懂。在我国,艾柯也逐步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2007年03月15日12:16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 夏榆
3月8日北京天气寒冷,艾柯头戴黑色礼帽、身穿军绿呢制风衣夹着黑色皮包步伐快捷地走在冷风中,风吹动的时候,军绿的风衣勾勒出艾柯高大稳健的身躯。同行的中国女翻译打趣艾柯酷得像意大利黑手党,艾柯迎着冷风放声大笑,笑声硬朗,中气十足。
开始采访之前,记者把随身携带的艾柯的7本中译本放在和艾柯相对的沙发扶手间。看到那些装帧不同、面貌各异的书,艾柯很高兴,一本一本地翻开看。艾柯随身带一只“掌中宝”计算器,一沓填得密密麻麻的表格。艾柯说这些表格记录他在各个国家能见到的不同语种的艾柯作品,很多是盗版,一旦发现就记录在案。“我想拿走这些书,很多书我自己都没有见过。”
记者:遇见盗版书您会生气吗?通常您怎么处理书被盗印的情况?
艾柯:我自己也不清楚(有多少书被盗版),可能很多。我是个自由派,如果是出于教育的目的,给年轻人、给学生看的,用就用了,版权我不追究。不过还是希望出我书的人能跟我联系。
以前有日本的译者来意大利跟我沟通,我非常高兴,他问了很多问题,让我给他解释某些词是什么意思,尽管我不会说日语,我还是很高兴。多种语言我都不会,比如俄语、匈牙利语,但这些译者很多都跟我进行过沟通,我很高兴。很遗憾,中国的译者还没有跟我进行过这样的沟通。也许在以前没有国际公约,不能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沟通,不过现在有这么多的交流方式,我希望中国的译者也能够跟我进行沟通。
记者:世上大概有两类作家,一种是像卡尔维诺这样的作家,另一种像马尔克斯那样的作家,前者更关注文学形式或者文体试验,后者更关注现实人生和社会公共事务。您认为哪种作家更重要,更有价值?
艾柯:我不觉得他们有很大的不同。卡尔维诺第一部小说其实更多的是关于*、关于战争的,他在*上很活跃。他最后一部书是纯文学的,但我不觉得这种纯文学就对现实没有意义。有很多评论说我的一些小说题材跟现实无关。有些人就说《玫瑰的名字》是历史小说,因为我写的是中世纪,但我是借用一个历史题材反映意大利现实的问题——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记者:在中国*有个说法是,“文学已死”,您经历过半个世纪的写作,了解过世界各种文*流,您怎么看“文学已死”的说法?
艾柯:我今年75岁了,在过去的60年间这样的说法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会儿说“文学死了”,一会儿说“小说死了”,更疯狂的说法是“书已经死了”,但事实上,我还不断地在阅读、在写作。我认为那样的说法非常愚蠢。
记者:互联网的出现还是对文学构成了影响,互联网的存在对传统阅读方式的挑战也是事实。您怎么看互联网,对您的写作有影响吗?
艾柯:就像不会因为有了飞机就说汽车死了一样,因特网对于阅读的影响也应该分成两类,对像我这样的学者的影响和对普通人的影响,我认为是有区别的。就像人们看电视一样,很多人其实成了电视的奴隶,很多人像呆子一样看电视。
作为一个学者,或者作为一个学者型的作家,我是利用因特网而不是被因特网利用的对象。我把因特网当成一个工具,通过它获得信息,甚至我有大量的书也是读者通过因特网来购买。因特网促进了书的流通,原来书的销售要通过书店,现在可以通过网络书店订购,但这跟青少年玩电子游戏、玩网络游戏,跟成年人的*娱乐完全不同。很多人利用因特网——他不是要找一个女人现实地*,他把机器当成*的对象,满足一种*的刺激。因特网使一些人完全成为坏信息的受害者,但它对另一些人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工具,因特网对我而言是一个好工具。
“最关心的问题是 怎样继续活下去”
记者:您有多种身份,要是请您介绍自己,您怎么说?除了说您是小说家、哲学家和美学家以外,还有一个词是“公共知识分子”,您是怎样的公共知识分子?
艾柯:一个大学教授,在星期六和星期天也会写小说;或者也可以这样说,我是一个在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大学里教书的作家。
至于公共知识分子,我在一个州的报纸有一个专栏,写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上个星期我写了关于意大利选举的文章。我已经出版了若干本书,其中就包括到2005年之前所有的这种新闻性评论文章,这本书的其他语言的版本已经出版了,英文版几个月之后就会出版。还有,比如在今天的会议上,我也作了发言,表达对战争的看法,那么在其他的文章当中,我也会对公共领域、*方面的问题,作出自己的评论和批评。
记者:什么问题是您目前最关心的?
艾柯: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怎样继续活下去,因为我已经很大了。在2001年的时候,我才有了惟一的孙子,我一直很关心这个小孩的成长。我这么关心这个小孩就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孩子将来生活的环境比较艰难,因为现在这个世界面临比如生态的危机,还有其他的问题,随着我年龄的增大,我越来越悲观了。
记者:您说悲观我很意外。看您的书和听您今天的发言,您的表达和思想的姿态都是强有力的。
艾柯:媒体总是对知识分子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其实到目前为止我认为知识分子对很多事情是*为力的,好像这座房子着火了,你手头有一本诗集,但是这个诗集对你来说根本没有用,你要灭火就需要去找水,或者去找消防队员,诗对你来说,可能以后才会派上用场。对于全世界来说——全世界有很多的知识分子,对他们来说,可能的情况是,很多地方房子着火了,但他们仍然可以躲在自己没着火的房子里捧着诗集看。
记者:您使我们看到知识分子精神的变化,以前的知识分子好像不是这样的,比如在1950年代、1960年代,像您同时代的萨特、加缪、罗兰•巴特,还有1990年代的德里达,在社会失去正义的时候,他们会走到街头表达自己*的声音。
艾柯:并不是萨特自己上街去进行示威,而是那里已经有人示威了。如果没有这些人,即使萨特名望再高,他个人也*为力。你应该问为什么没有那么多人——普通大众上街去*示威,而不是说为什么没有知识分子去上街示威。
记者:这个问题您可以回答吗?
艾柯:不要把知识分子的行动和公民的行动混在一起,萨特去*是作为一个公民去的,而不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去的。作为知识分子他做的事情是写书、为社会和民众指引未来的道路和方向。但作为公民来讲,他有权利参加任何的*活动,比如有人写了一份*书,针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向**,如果我签了名,那么我签名首先是作为一个公民,而不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别人发现我签了名,才知道我是个知识分子。所以在意大利的大选中,我非常积极地参与,因为我是公民。
“谁能清晰地 看见这个世界”
记者:熟悉您第一次中国之行的人清晰地记得您有过“中国没有城市”的感慨,为什么这样说?当时的情景您还能记得吗?时隔十几年再到中国,您对中国的印象有改变吗?
艾柯:“中国没有像样的城市”这样的话我说不出来。可能是阿兰•贝特教授说过这个话,因为阿兰在中国丢了行李,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丢行李,第一次是在印度,可能是因为他丢了行李非常着急,说出这样的话,我是不太可能讲出这样的话。
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当时我的感受是很复杂的,我到很多地方,先到 、广东、北京、西安 、乌鲁木齐 ,然后又回到和澳门 ,所以这个行程很复杂,我也很难用很简短的话来概括。我觉得中国在很多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当我到了北京之后觉得就像到了洛杉矶。我只能告诉您我第一次对中国的印象,因为第二次我还只见了记者,别的什么人都还没有接触。
记者:这次您到北京作“治与乱”的发言,有学者讨论您的讲话,有人认为您的讲话其实是在支持战争,还有人认为,至少您认为后现代战争不如古典战争,认为古典战争还要好一些。
艾柯:我的发言只是说战争还没有消失,到现在为止,要消除战争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因此而产生了一些其他的想法,那个也都是错误。我只是对战争的情况作了一个分析,我根本不是支持战争。因为我认为战争创造了新的平衡这种说法不对。战争很有可能导致新的不平衡。现在看来,战争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比以往更加疯狂,为打击恐怖主义而投下*,但是*投放的地方根本不是恐怖主义者藏身的地方。
记者:您有一本书叫《小记事》,中译本叫《误读》,在您的生活中,您是不是经常经历“误读”?
艾柯:这是书的名字,但是看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误读,对我来说是经常的。我今天早上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讲我反对战争,但结果还是被误读成赞成战争。如果我写一本哲学类的书,我写的是这样的东西,别人说是另外的东西,我必须马上说“不”。但遇到简单的问题,比如说刚才那两种误读,赞成战争或者说中国没有城市,这都无所谓,我不愿意辩解。
如果我写小说或者哲学,别人对我的本意有误解的话,通常有两种可能性:我不这样认为,但你有权利那样认为。我的本意是说,我不想跟别人说你应该怎么理解我,或者你要按我的意思理解,也许你按照你的方式去理解,比我的理解还深,这也说不定。有时候我觉得书比主人更有哲学性,更像知识分子。我的译者也经常这样问我,一个字我用的意思是A还是B,我的本意是想用A,但是译者用B的时候,比我原来的意思更漂亮或者更准确。
记者:您长久地生活在学院里面,作为作家,大学的*更有利于您的创作吗?
艾柯:就像人有胖瘦一样,作家也是分成不同的种类,有的作家写小说,有的作家写诗,有的还写别的。大学不一定都是由精英分子组成,不是说大学里面的人都是天才煷笱Ю镆灿衅胀ㄈ耍可能有些人还不如普通人。我是大学教授,但是并不是完全*在大学里。我在50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写小说了。有的学者在讲课之余踢球、弹吉他,我是用来写小说。做学者是我的工作,但是让我快乐的事情是做一个作家。18年来我最高兴的事就是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写作。
记者:早年您做过电台的编辑,后来是学者的生涯,您的写作也处于两极,既有复杂宏大的书写,也有日常的表达,您是一个可以复杂也可以简单的人吗?
艾柯: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一直在做同样的事情,不管什么样的工作。我有个专栏,每个星期都要写,我写书,还写论文,在这个之间连接是很严密的。比如说写学术的书,其实很多论点就是从每个礼拜的专栏里面来的,(专栏文字)只不过我是用一种更易懂、简单的方法,面对更多的人在写。很多人会觉得为什么学术的书跟专栏之间有那么大的差别,对我个人来讲,很多论点其实在每个星期的专栏里都写了,而且是用更简单的方式写。我是用记者的眼光研究学问,在我这里,记者、作家和教授是一体的。
记者:您写过那么多旧的、新的书,写出过那么多透彻的文字,能说您是一个清楚了解世界的人吗?
艾柯:谁也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谁也无法清晰地看清楚这个世界,我从来没有见过谁能清晰地看见这个世界。如果你认为有人能清晰地看清楚世界,把他介绍给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5:33

安托万·德·圣·埃克若是《小王子》中国区最流行的译者之一。以下是他的详细:安托万·德·圣·埃克若(Antoine de Saint-Exupéry),1900年6月29日出生于法国里昂,1944年7月31日在驾驶飞机执行军事任务时失踪,被认为是在地中海上坠机遇害。圣·埃克若的家庭成员都是航空业从业人员,他也从小就热爱飞行。1921年考入空军,成为职业飞行员。1926年,他被空中邮局聘为航空邮递员。1935年他的小说《南方邮局》(Courrier sud)出版。1939年,他协助法国*开发空中运输和运输卫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回到空军部队服役。他在1940年被认为是英雄,因为他成功地执行了一项冒险的航空任务,从而挽救了他的部队。1943年,他被派往北非。他的小说《飞行员》在那里完成,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这场战争中,他执行任务期间失踪,死因至今未知。安托万·德·圣·埃克若的《小王子》于1943年11月出版,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它被译成了许多并影响了全球的读者。法国总统戴高乐为圣·埃克若撰写墓志铭:“他将夜空给我们带来了星星,他将大地给我们带来了沙漠”。安托万·德·圣·埃克若被认为是20世纪法国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着重描绘了飞行员和他们的生活,同时也探讨了人类的本质及其渴望。他融合了奇幻和哲学元素,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文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5:34

不 小王子不是他译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5:34

艾柯卡 艾柯卡这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每个月里有成百上千个团体、单位邀请他去演讲。不论在美国的哪个城市,只要他一出现,就有许多人围着他,要他签名留念,好像他是个大明星。
他也确实是个明星,一颗光彩照人的企业明星。他曾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今年60岁。
他的名字叫李·艾柯卡,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他1985年发表的自传,成为非小说类书籍中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印数高达150万册。
艾柯卡是个身高1.8米、体重85公斤的大个儿,他勇往直前,粗犷豪放,感情充沛;喜怒哀乐变化多端,风趣逗乐不拘小节,但是个实干家。他为人合群,喜欢邀上三朋四友到加拿大去打猎,到夜总会开怀痛饮。上至总统,下至工人、学生,大家都喜欢他。一位经过5年失业,又重新回到装配线上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工人——萨拉·海因斯激动地说:我能有今天,全*艾柯卡。克莱斯勒公司濒临破产,他来当总经理后,使几万名失业的工人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艾柯卡不光有成功的欢乐,也有挫折的懊丧。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苦乐掺半。”
移民的儿子
艾柯卡的父亲尼古拉于1902年从意大利来到美国,后来在宾夕法尼亚州定居,并加入了美国籍。尼古拉从小喜爱汽车,很早就拥有一辆福特汽车公司最早期的产品——福特T型车。平时一有空,就摆弄汽车。这一嗜好无疑也传给了儿子。
早期的意大利移民,在美国倍受歧视,艾柯卡是个有骨气的人,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毕业于美国利哈伊大学,得了工程技术和商业学两个学士学位。后又在普林斯顿大学获硕士学位,其间,还学过心理学。
事业的起步
1946年8月,21岁的艾柯卡到福特汽车公司当了一名见习工程师。但他对做技术工作感到索然无味。他想搞经销,喜欢和人打交道,而不是和机器作伴。上司当然不高兴,不过,由于他的坚持,公司最后妥协了,他当了一名推销员。
要学会经销术,需要时间和精力。1949年,艾柯卡当上了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小地区的经理,他的任务是同当地的汽车商取得密切合作。这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艾柯卡受到了一位知名人士的影响,此人是福特公司东海岸经理查利·比彻姆。他也是工程师出身,后来转入推销和市场工作。有一次,在本地区的13个小区中,艾柯卡的销售情况最糟。他为此而情绪低落,查利把手放在他肩上说:“为什么垂头丧气?总有人要得最后一名的,何必如此烦恼!”说完他走开了,不过他又回过头来说:“但请你听着,可不要连续两个月得最后一名!”
在他的激励下,艾柯卡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推销汽车的绝妙办法:谁购买一辆1956年型的福特汽车,只要先付20%的货款,其余部分每月付56美元,3年付清。这样,一般的消费者都负担得起。艾柯卡把这个办法称为“花56元钱买五六型福特车”。
这个广告口号像火箭一般受到人们的瞩目。仅仅3个月时间,艾柯卡从原来的末位扶摇直上,销售势头一跃而居榜首。他受到了当时的副总经理麦克纳马拉(后来的美国国防*)的赏识,在全国推广他的办法,并提升他为福特总公司车辆销售部主任。
“野马”之父
在那些日子里,艾柯卡等不到天亮就起来工作:夜幕降临,他还不想离开工作岗位。他日思夜想,总想自己设计出新型号的汽车。他趾高气扬,把自己看作是艺术家,正在设计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精彩杰作的艺术家。
最终,一种“野马”牌新车问世了。这种车华丽时髦,引人注目,又保持着一点过去福特车所具有的特点,消费者一看就能识别。它是便于驾驶的两座运动车,实际上能坐4个人,并且留有很大空间放东西,是一种多功能车,星期六还可以挂上一个拖车外出度假。
1965年,“野马”车的销售量打破了福特公司的纪录。“野马”车大功告成,“野马”二字成了一种时髦。“野马”俱乐部、“野马”太阳镜、“野马”帽、“野马”钥匙链等等,充斥街头。有一家面包店的橱窗上写道:“本店自制的烤饼像‘野马’一样热销。”
痛定思痛
艾柯卡*自己的奋斗,终于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当时,艾柯卡真有点儿得意忘形,觉得全世界都在他的脚下。突然,命运之神对他说:“且慢,先别乐,别以为你可以高枕无忧地安享余年了,现在让你尝尝从世界最高峰摔下来的滋味吧!”1978年7月13日,他被妒火中烧的大老板亨利·福特开除了。当了8年的总经理,在福特工作已32年,一帆风顺,从来没有在别的地方工作过,突然间失业了,艾柯卡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他想杀人——但不清楚是要杀解雇他的亨利·福特,还是杀自己。杀人或自杀都是空话,他开始喝酒,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要彻底崩溃了。
报界说,艾柯卡被福特公司开除是因为他“缺乏礼貌”,大具“侵略性”。他还被诬陷为参加意大利黑手党活动。艾柯卡说,这种中伤是意料之中的。
他被解雇之后,仿佛他在世界上已不复存在。“野马之父”一类的话再也听不到了。昨天他还是英雄,今天却好像成了麻疯病患者,人人远而避之。这叫“时来铁也生辉,运退黄金失色。”
亨利·福特要对艾柯卡的支持者进行一次整肃,谁要是继续保持与他的联系,自己也就有被开除的危险。艾柯卡被解雇一周后,负责公共关系的墨菲,接到了大老板亨利·福特半夜里打来的电话:“你喜欢艾柯卡吗?”“当然!”墨菲回答。 “那你被开除了。”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艾柯卡得出一个痛苦的教训:你可以和一个人做几十年的朋友,你可以与他同甘苦共患难,事情变坏时你曾去保护他;可是,等你自己碰到不幸时,却再也见不到他的影子了。
“如果有人给我打个电话说:‘我们一起喝杯咖啡吧,我对你的遭遇很不平。’我也会感到宽慰。”可是,过去公司里的所有朋友都抛弃了他,这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打击。不过,他能谅解他们,公司为*者所控制,他们家有老小,他们得生活。
起死回生
“艰苦的日子一旦来临,除了做个深呼吸,咬紧牙关尽其所能外,实在也别无选择。”艾柯卡是这么说的,最后也是这么做的。他没有倒下去。
他接受了一个新的挑战——应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
当时,许多大公司诸如洛克希德、国际纸业公司等,都对他发出过邀请。但艾柯卡认为,54岁是个尴尬的年龄:退休太年轻,在别的行业里另起炉灶又太老;况且汽车的一切已经在他的血液里流动了。因此,他还是选择了汽车业这一老行当。
他一到克莱斯勒,就发现这是一条待救的沉船。那里秩序混乱,纪律松散,各自为政;现金周转不灵;副总经理不称职;没有人指挥调度;车型失去吸引力;车辆不安全等等,积重难返。
艾柯卡,这位在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当了8年总经理的事业上的强者,凭他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整顿、改革,并向*求援,舌战国会议员,取得了巨额贷款,重振企业雄风。
在克莱斯勒面临最黑暗的那段日子里,制造K型车的计划像是无尽长夜中的一线曙光。它终于成功了。这种车能让乘客非常舒服,只需4个缸就能跑得很好。虽是小型车,但是破天荒地能进6个人,而且体积小,线条美。
K型车的推出,使克莱斯勒起死回生,使这家公司名副其实地成为在美国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第三大汽车公司。
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把他生平仅见的面额高达8亿1348万多美元的支票,交给银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莱斯勒还清了所有债务。而恰恰是5年前的这一天,亨利·福特开除了他。
1984年,艾柯卡用他惯有的表情和手势,宣布克莱斯勒公司这一年盈利24亿美元——打破了公司历年纪录的总和。
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在首都华盛顿,人们纷纷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好莱坞的明星可以当两任总统:那么,担任过两大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为什么不可以当总统?
永不屈服的传奇英雄——艾柯卡
财富档案
曾先担任过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后又担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裁,把这家濒临倒闭的公司从危境中拯救过来,奇迹般地东山再起,使之成为全美第三大汽车公司。他那锲而不舍、转败为胜的奋斗精神使人们为之倾倒。一时间,他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企业类型
汽车业。
成长记录
虽然可能一般人不太知道他是谁,但在美国、在商业界,他却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每个月里有成百上千个团体、单位邀请他去演讲。不论在美国的哪个城市,只要他一出现,就有许多人围着他,要他签名留念,他平均每天收到500封信,许多人都写信要求他去竞选总统。他的名字叫李·艾柯卡,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他曾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现在则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今年60岁。他1985年发表的自传,成为非小说类书籍中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印数高达150万册。
36岁的福特CEO
1924年10月15日,艾柯卡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艾柯卡的父亲尼古拉12岁搭乘移民船来到新*,白手起家,略有一些资产。父亲在大萧条的艰苦岁月中,始终持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这给艾柯卡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当艾柯卡遇到困难时,父亲总是深情地鼓励他:“太阳总是要出来的。要勇往直前,不要半途而废。”多年以后,艾柯卡在事业上遭受挫折时,他就以父亲的教诲激励自己,坚韧不拔地迎接挑战,从逆境中奋起,重振雄风。
父亲尼古拉从小喜爱汽车,很早就拥有一辆福特汽车公司最早期的产品—福特T型车。平时一有空,就摆弄汽车。这一嗜好无疑也传给了儿子。而儿子后来的事业都与汽车有关。
早期的意大利移民,在美国备受歧视,艾柯卡是个有骨气的人,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毕业于美国利哈伊大学,得了工程技术和商业学两个学士学位。后又在普林斯顿大学获硕士学位,其间,还学过心理学。
1946年8月,21岁的艾柯卡来到底特律,在福特公司当了一名见习工程师,从而开始了他在汽车业中的传奇生涯。
然而,实习尚未结束,艾柯卡对整天同无生命的机器打交道的工作已感到索然无味。他感兴趣的是到销售部门同人打交道。经过一番努力,福特公司宾夕法尼亚州的地区经理终于给了他一个机会,他当上一名推销员。
推销员工作充满了酸甜苦辣。艾柯卡虚心好学,竭尽全力去干,很快学会了推销的本领,不久,他被提拔为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巴勒的地区经理。销售,是汽车业的关键。艾柯卡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想在汽车这一行获得成功,必须和销售商站在同一立场上。在以后的风风雨雨中,他始终牢记这一点,因此深得销售商的拥护。
在此期间,艾柯卡受到了一位知名人士的影响,此人是福特公司东海岸经理查利,他也是工程师出身,后来转入推销和市场工作。有一次,在本地区的13个小区中,艾柯卡的销售情况最糟。他为此而情绪低落,查利把手放在他肩上说:“为什么垂头丧气?总有人要得最后一名的,何必如此烦恼!”说完他走开了,不过他又回过头来说:“但请你听着,可不要连续两个月得最后一名!”
在他的激励下,艾柯卡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推销汽车的绝妙办法:谁购买一辆1956年型的福特汽车,只要先付20%的货款,其余部分每月付56美元,3年付清。这样,一般消费者都负担得起。艾柯卡把这个办法称为“花56元钱买五六型福特车”。
这个诱人的广告,使福特汽车在费城地区的销量像火箭般直线上升,仅仅3个月,就从原来的最末一名,一跃而居全国第一位。福特公司把这种分期付款的推销方法在全国各地推广后,公司的年销量猛增了7.5万辆。艾柯卡也因此名声大振。不久,公司晋升他为华盛顿特区经理。
几个月后,年仅32岁的艾柯卡又调到福特公司总部,担任卡车和小汽车两个销售部的经理。在总部,他开始崭露非凡的管理才能,深得上司的赏识。4年后,即1960年11月10日,艾柯卡担任了副总裁和福特分部的总经理职务,时年36岁。这比艾柯卡在大学时发誓“要在35岁担任福特公司副总裁”的时间,仅仅晚了一年。艾柯卡发迹速度之快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从逆境中崛起
进入60年代后,他亲自出马,夜以继日地研制出一款专为年轻人设计的新车,并定名为“野马”,第一年销售额竟高达41.9万辆,创下了全美汽车制造业的最高纪录。头2年“野马”型新车为公司创纯利11亿美元,他成了闻名遐迩的“野马之父”。后来“侯爵”、“美洲豹”和“马克3型”高级轿车型的推出,更是大获成功。1970年12月10日,艾柯卡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宝座,成了这家美国第二大汽车企业中地位仅次于福特老板的第二号人物。
一瞬间,好似整个世界都在他的脚下了,艾柯卡从来没有这么得意过。可是,老天没有让他的高兴持续太久,1978年7月13日,由于“功高盖主”,他被妒火中烧的大老板亨利·福特开除了。当了8年的总经理,在福特工作已32年,一帆风顺,从来没有在别的地方工作过,突然间失业了,艾柯卡几乎无法承受住这个打击,这是梦还是现实,命运为什么要给他开这个玩笑呢?
不仅如此,亨利·福特要对艾柯卡的支持者进行一次整肃,谁要是继续保持与他的联系,自己也就有被开除的危险。艾柯卡被解雇一周后,负责公共关系的墨菲,接到了大老板亨利·福特打来的电话:“你喜欢艾柯卡吗?”“当然!”墨菲回答。“那你被开除了。”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一时间,艾柯卡没有了朋友,没有了事业,仿佛他在世界上已不复存在。“野马之父”一类的话再也听不到了。昨天他还是英雄,今天却好像成了麻疯病患者,人人远而避之。
该怎么办呢?“艰苦的日子一旦来临,除了做个深呼吸,咬紧牙关尽其所能外,实在也别无选择。”艾柯卡是这么说的,最后也是这么做的。他没有倒下去。
在他被解雇之后,由于过去的威名,许多大公司诸如洛克希德、国际纸业公司等,都对他发出过邀请。但艾柯卡认为,54岁是个尴尬的年龄:退休太年轻,在别的行业里另起炉灶又太老;况且汽车的一切已经在他的血液里流动了。因此,他还是选择了汽车业这一老行当。
他接受了一个新的挑战——应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
但是克莱斯勒公司的状况比他预料的还糟。由于前任的*,公司几乎处于无*状态,纪律松弛,35位副总裁各把一方,互不通气;财务混乱,现金枯竭;产品粗制滥造,积压严重。就在艾柯卡上任当天,该公司宣布连续3个季度的亏损达1.6亿美元。在公司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艾柯卡没有气馁,更不想退缩,而是深入员工中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国内外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为了拯救克莱斯勒,确保65万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他没有简单地裁员,决定以紧缩开支为突破口,提出了“共同牺牲”的大政方针。艾柯卡从自己做起,把36万美元的年薪降为1美元,与此同时全体员工的年薪也减少了125倍。
“要想渡过难关,克莱斯勒人流出的血必须一样多。如果有人光等待别人为他付出,自己却袖手旁观,那就会一无所有。”他强调道:“作为企业的领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身先士卒,做出样子。这样员工的眼睛都看着你,大家都会模仿你。”
艾柯卡把自己年薪减至1美元的做法在美国企业界没有先例,很自然地引起了轰动。克莱斯勒人长期以来一直很铺张浪费,讲究奢侈,他们无不对此深感震惊,开始时很不理解。然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总的表率作用是最好的动员令。从各级领导到普通员工,人人渐渐地达成共识。大家毫无怨言,必甘情愿地勒紧裤腰带。
“共同牺牲”给克莱斯勒公司带来了生机,使广大员工看到了希望。艾柯卡率领高层领导班子对营销、信贷、财务、计划和人事等部门进行整顿改革,积极扶持新产品的开发,花大力气抓生产制造。
当然,更重要的是尽快拿出适销对路的产品。1982年,“道奇400”新型敞篷车先声夺人,畅销市场,多年来第一次使克莱斯勒公司走在其他公司前面。K型车面市,也一下子占领小型车市场的20%以上。
艾柯卡曾经说过——“齐心协力可以移山添海”。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把他生平仅见的面额高达8亿1348万多美元的支票,交给银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莱斯勒还清了所有债务。而恰恰是5年前的这一天,亨利·福特开除了他。
独特的用人理念
艾柯卡曾说过:“一切企业经营归根到底就是三个词:人才、产品和利润,没有了人才,后两者都无法实现。”这充分表明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同时他还说:“我在设法寻求那些有劲头的人,那些人不需要太多,有25个我就足以管好美国*,而在克莱斯勒我大约有12个这样的人。”
艾柯卡用好这12个人的关键在于他的知人善任。
首先,他善于了解部下的心理,并且注重针对他们的心理讲话。他说:“使用听众自己的语言同他们讲话是重要的,这件事如果做得好,他们就会说‘上帝,他说的就是我想的’。他们一旦开始尊重你,就会跟你到底。他们跟随你的原因不是因为你有什么神秘的方法,而是因为你在跟随他们的想法。”
其次,他总是尽力鼓励部下提出实际的想法和建议。在他们拿出具体办法前,他尽量做到不去干预和影响他们的设想。他还习惯在与下属交谈后,让对方将所说的意见写成书面文字,使这些想法具体化,以弥补口头交谈的缺陷,防止自己只是被他们的想法打动而采纳了不成熟或者不切实际的意见。
同时,他还十分注重维护下属的积极性,他通常这样说:“假如你要表扬一个人,请用书面方式;假如你要使被批评者不至于过分难看,那么,请用电话。”书面表扬能体现对成绩的看中和充分肯定。当下属的工作中出现失误时,过分的难堪则会大大地挫伤乃至毁灭他们的积极性。
艾柯卡在任福特公司总裁时,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而当他离开福特到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任总经理时,这批人又纷纷涌向克莱斯勒,他们放弃了福特的优厚待遇,谢绝了福特的一再挽留,而甘愿和艾柯卡一起冒风险。由此可见,艾柯卡的用人艺术产生了多大的魔力。
无论是传奇般的经历,还是他奇特的用人艺术,艾柯卡用公司辉煌的业绩说明了自己的成就。1986年,克莱斯勒公司排在全美500家公司之首。艾柯卡成了美国的英雄人物。他的照片频繁地出现在报刊杂志上,他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他的自传成了世界畅销书。因为他大起大落的成功经历,给衰落的美国企业带来了复兴的希望。
从一个一文不名的推销员,到世界顶级企业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的宝座,正当人生光芒四射时,却莫名其妙地被老板炒了鱿鱼。这时的艾柯卡和常人一样痛苦不堪,满腔的屈辱、愤慨、沮丧,几近疯狂。但是,他没有垮掉。在行将退休的年龄而受命于危难之际,终于取得了自己人生第二次创业的成功。艾柯卡的事迹,在跌宕起伏之间给多少后人以深刻的警示。
成功秘诀
他云:“我懂得了一个亲密无间的家庭可以给人以力量;我懂得了奋斗,即使时运不济;我懂得了不可绝望,哪怕天崩地裂;我懂得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懂得了辛勤工作的价值。”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