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2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6:30
僧人吃斋念佛,常怀仁慈之心,大部分选择长伴古灯而普渡众生,“黑袍妖僧”姚广孝显然是个例外,作为明朝时期一位著名的僧人,他出名的地方不在于广施佛缘、诵读佛经,而是思虑山河社稷、钻研佛法道学,成为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关键性人物。
公元1348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回到皇觉寺,彼时21岁的他尚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同一年,仍是少年的姚广孝出家成为一名僧人,彼时他也不知道自己竟会与老朱家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成为开辟另一个新时代的关键棋子。
少年出家当和尚,心系尘世仍不甘
14岁那年,出生于医药世家的姚广孝剃度为僧,可他跟普通吃斋念佛的僧人却并不一样,这些僧人心中静如止水,与凡尘俗世早已切断了来往,而姚广孝恰恰相反,虽然人在寺院之中,心中却怀着天下社稷,他渴望成就大事,成为时代浪潮中的主人,肆意挥洒自己的才能与野心,不甘心只在这一方古寺中度过余生。
可单单只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必然不够,与之匹配的才能策略才是重中之重,为此,姚广孝专门拜见道士席应真作为自己的老师,此人专修阴阳术数,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姚广孝潜心钻研道法和风水学,在学有所成后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甚至被当时的人们看作和诸葛亮齐名的才能之人,成为了著名的阴谋策略家。他深谙人性的特点,明白如何使用手段去争夺权势。
俗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一个人即便再有才能而身处和平年间又到哪里去施展呢?而当时的时代背景则为姚广孝施展抱负提供了阶梯,正值元朝末年,封建的统治阶级早已腐朽不堪,各地军队如雨后春笋般四处兴起,只差一个合适的机会,看到眼前的态势,姚广孝清醒异常,他一直蛰伏着,在暗处默默的等待。
期待伯乐终相见,施展抱负正当时
公元1380年,跟随朱元璋奔波一生的马皇后去世了,为了安葬马皇后,各路藩王纷纷回到京师奔丧,朱元璋挑选精通儒学的僧人入朝,姚广孝也被征召。虽然没有获得官职,只是得到御赐僧衣,但这也是极其难得了。更重要的是,经此一事,姚广孝打通了达官贵人的门路,为之后搅动天下打下了基础。
姚广孝被推荐到北平燕王朱棣身边诵经祈福。经介绍后,当年23岁的朱棣遇到了48岁的姚广孝。
燕王常被人称赞智勇有大略,由于身上背负着镇守边疆的责任,朱棣在军队中负有盛名,另外,他对皇位也早就起了觊觎之心,想要谋得贤良臣子帮自己出谋划策。
就这样,两人一个正渴求良臣,一个正寻找伯乐,相遇后姚广孝告诉朱棣说愿誓死跟随他,甚至含蓄的告诉他可以帮助燕王谋得帝位,朱棣听到此番言论立刻斥责了姚广孝,不过还是将他带离了都城,回到了北平。
姚广孝心里早就清楚朱棣是有谋反之心的,虽然回到北平之后朱棣只是安排他做了一个寺庙小小的主持,但姚广孝渴望施展自己雄韬武略的内心早已按捺不住了,他已经等不及让整个世界在自己的手掌下翻云覆雨。当时朱元璋已经年老,继位之人仍是待定,于是姚广孝日复一日的劝说朱棣造反。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朱元璋去世之后,朱棣的侄子朱允炆登上帝位,史称明惠宗。
在新帝继位之前,朱元璋早就预料到各个藩王手握兵权注定会给明朝带来灭顶之灾,朱允炆登基之后为了消除这种隐患,相继废除了五位藩王,而后派遣军队驻扎北平,削弱燕王朱棣实力的信号早已凸显。眼看着双方矛盾激化,在姚广孝一再的劝说下,朱棣最终不再忍耐,在北平誓师,以“奉祖训、清君侧”为名发动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在正式起兵那天,天象忽然风雨大作,连屋顶上的瓦片都被掀了起来砸得粉碎,古代人十分迷信天象之说,瓦碎更是不祥之兆,朱棣心中十分惊慌,这时姚广孝再次站了出来,他说:“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这实在是大吉之兆,燕王此次必定成功”。
这一次,已经65岁的姚广孝终于站在了浪潮的顶峰上,当时朱棣起兵三年,虽在姚广孝的建议下建立了坚实的后方根据地,做好了各方战略准备,姚广孝又辅佐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大本营。他调度有方,以区区万人成功抵御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而后,姚广孝常常给朱棣提出各种战略意见,如何时休战、何时乘胜追击。神吧,这个会算命的和尚居然还懂军事!
不仅如此,朱棣鼎定天下后,姚广孝更是展现了宰辅之才。除了做了老本行僧录司左善世外,他还在永乐二年获封正二品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道衍和尚恢复了自己的本姓姚,还被朱棣赐名广孝。明朝除了少数功臣可得到一品官职外,基本是二品到头。但是此时,他却又体现出僧人不贪图名利的特点,婉拒了朱棣赐予的府邸美女,所得金银施赠乡里。而下朝之后,姚广孝必定脱去朝服换回僧袍,这就是所谓“黑衣宰相”的由来。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姚广孝吃粮不当差,作为朝廷重臣,他真的能担得起“宰相”二字。姚广孝先后主持编撰《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为朱棣“非正常继位”后的统一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还为朱棣分忧解难,主持迁都事宜,将北平城重新规划,这才有了后来的国都北京。
所以,姚广孝已经获得了世人难以企及的无上荣宠。在朱棣登基之后,他也一直生活在寺庙之中,74岁那年,姚广孝病逝,为他的传奇人生画上了句号。
他是个有*抱负的人,佛法、阴阳,都只是他的敲门砖而已。这些千奇百怪的知识,让姚广孝可以更好地拓展自己的人脉,博得他人的信任。
他最厉害的,其实是洞察人心的能力。是这种能力让他看透了朱棣的野心,可以为自己提供*舞台;是这种能力,让他能够坚定朱棣的信心,打赢关键的战役;也是这种能力,让他在*舞台上大展拳脚,无往不利。
谋略、军事、*,说白了研究的都不过是人心而已。真正的一代豪杰,被神秘的光环所掩盖,姚广孝不是什么神神叨叨的妖僧,而是千年难得的相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6:30
提到姚广孝,了解历史的朋友们,可能知道姚广孝的部分事迹,会知道姚广孝在明朝时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那么姚广孝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姚广孝会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呢?
首先来说下姚广孝是个怎样的人?说起这个,我们不妨从姚广孝这个人的生平事迹来一探究竟。
姚广孝年轻时便出家为僧,法名叫做道衍,精通的方面颇多,以佛学,儒学,道学医术,谋略最为精通,同时姚广孝还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洪武十五年,因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病逝,朱元璋与马皇后感情颇深。
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十分伤心,在马皇后的丧仪上也是颇为用心和隆重,明太祖朱元璋便挑选多位高僧随侍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因此得以结识燕王朱棣,在与燕王结识后,与燕王相谈甚欢,燕王朱棣邀请姚广孝跟随去北平,姚广孝便跟随着燕王朱棣去往北平。
到了北平后,姚广孝在北平的庆寿寺担任住持,寺庙住持的工作并没有阻碍燕王朱棣的交流,姚广孝时常进出燕王府与朱棣进行密谈。
洪武三十五年,朱元璋病逝,朱元璋生前立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皇位,朱允炆继位后没多长时间便颁布了削藩*。
在接连削去了六位叔叔的藩王后,很快便轮到了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这里,姚广孝得知后劝燕王起兵,燕王当时并没有决定起兵。因为自己的儿子在南京都城中,于是朱棣开始装疯,骗取建文帝朱允炆的信任,朱允炆得知消息后,对朱棣疯的消息表示怀疑和不相信。
随后朱允炆便派人去燕王府中查探虚实,打探消息的人把在燕王府看到的情况汇报给朱允炆,说燕王朱棣确实疯了。
朱允炆这才真的相信燕王朱棣疯了,不久后,朱允炆把在南京都城扣着的朱棣儿子们送回了朱棣身。
朱棣从此便没有了后顾之忧,朱棣开始暗中拉拢其他有能力的军官,招募勇士,姚广孝帮着燕王训练兵马和打造兵器,开始为起兵做准备。
其实在朱棣准备起兵之初,朱棣对起兵是有担心的,虽然建文帝执意削藩伤害了藩王的利益。但是朱允炆没有失去民心,百姓的心都向着朝廷,对起兵不利,但是姚广孝却说到,我只知道天道,不知道民心,不光如此姚广孝还向朱棣推荐相士袁珙和卜者金忠。
袁珙在看到朱棣后,说到朱棣有帝王之相,本来朱棣就有着不小的野心,在听完相士袁珙说的话后,便开始下定决心起兵。
公元1399年六月,朱棣的一位属下告发朱棣谋反,朝廷得知后下令逮捕燕王的家属,朱棣的都指挥张信得知消息后暗中向朱棣报信,朱棣以靖国难,清君侧为名立即起兵,靖难之役爆发。
朱棣带着部队南征北战,而姚广孝则和燕王朱棣的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
同年十月,朱棣带领军队夺取了大宁城,朝廷派遣军队的主帅李景隆趁机围攻北平,姚广孝指挥将士们守卫城池和朱棣派遣回来的援军里外夹攻,击退朝廷军队的进攻,朝廷军队大败,主帅李景隆败退。
虽然朱棣的军队,战斗力强悍,在战争的过程也是有过坎坷,尤其是在围困济南时,围困三月,还是难以攻破济南。
姚广孝在得知后,建议朱棣班师回到北平,朱棣听取了姚广孝的建议,回到了北平。
不光如此朱棣率领的军队在东昌也在碰壁,而且战败,大将张玉在此战中战死,无奈之下朱棣只得再次退军。
朱棣再退军后,本来打算修整,而姚广孝却劝朱棣进军,还建议朱棣不要去攻占城池,而是迅速攻取都城南京。都城兵力单薄,一定能成功攻克。朱棣采取姚广孝的建议后,没用多长时间,就攻到了都城南京。
在进入都城南京后,李景隆和谷王朱棣开金川门投降,迎朱棣进攻,南京城被朱棣占领,朱允炆不知所终。
随后朱棣在南京坐上皇帝之位,史称明成祖,因年号叫永乐,也称永乐皇帝,开始了他二十二年的统治生涯。
朱棣当上的皇帝的第三年,封姚广孝为太子少师,每次与姚广孝交谈,朱棣都称呼姚广孝为少师。
朱棣对姚广孝极为敬重,朱棣从来都不直呼其名,在这里说明一下,姚广孝是朱棣赐的名字,他的法名是道衍。
后来朱棣命姚广孝还俗,赐其府邸和丫鬟,都被姚广孝拒绝,姚广孝只是居住在寺庙中,需要上朝时便换上朝服,回到寺庙后便换上僧衣。
姚广孝不光辅助朱棣的朝政,在其他方面姚广孝也颇有才能。
朱棣一开始在南京坐上皇帝之位,后来把都城迁到了北平,姚广孝负责迁都方面的事情,规划了都城北平的布局,还担任着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纂官,整理并撰写了佛教方面的多部著作。
公元1418年,84岁的姚广孝病逝,在姚广孝去世后,被朱棣特封荣国公,朱棣还亲自为姚广孝的神道碑撰写碑铭。
在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病逝,太子朱高炽继位,在逢姚广孝去世七周年时,朱高炽更是亲自撰写祭文,特命姚广孝配享太庙。
在配享太庙的十六位功臣中,十五位都是武臣。以文臣配享太庙的,仅姚广孝一人,可见其地位。
姚广孝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为什么姚广孝被称为黑衣妖僧呢?
首先姚广孝这个人,并不像传统的那些和尚,慈悲为怀,不忍涂炭生灵,姚广孝却嗜好杀戮。
姚广孝早年间,相士袁珙就对姚广孝说到,说姚广孝是个奇怪的僧人,一双眼睛在外面看起来,有如病虎的眼睛。
天性也必然像其眼睛一样,而且嗜好杀戮,会成为跟刘秉忠一样的人。姚广孝听后,十分高兴,嗜好杀戮这一点是姚广孝被世人称为妖僧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劝朱棣起兵谋反,最后朱棣把自己的侄子朱允炆赶下皇位,虽然在社稷而言,姚广孝是有贡献的。
但是在百姓心里还是对姚广孝没什么太多好感,认为僧人不好好在寺庙修行,反而引起生灵涂炭,所以世人称姚广孝为妖僧。
因为姚广孝作为僧人和大多数僧人所穿的僧袍颜色不一样,姚广孝始终穿着黑色的僧袍,加上妖僧的称号,就被称为黑袍妖僧了。
姚广孝虽然被称为黑袍妖僧,但是不论对朝政还是佛学都是有着一定的贡献,姚广孝有着与其他人不同的想法,自然对于妖僧这个称号也是不会太在意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6:31
主要是因为姚广孝他是一个和尚,人们觉得他不好好念经,却支持朱棣造反,觉得他是个妖僧。而且他还帮助朱棣处理朝政,不符合一个出家人的做法。还有他很讨厌儒家,当时盛行儒家,而且人们总是会把那些和自己持有不同意见的反常人称为妖物,所以他被称为“黑袍妖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6:31
原因在于世人看不透他。大多数人总是对自己未知的人和事物,充满恐惧和排斥。也许恰恰是因为这样的看不透和排斥使的姚广孝活出了最真实的自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6:32
因为他长期都是穿着黑色的衣服,并且给朱棣出的主意都很邪,因此人们这样称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