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5:46
陆游《沈园葫芦池诗》:“可怜情种尽相思,千古伤心对此池。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此中有着这样的一个故事:
据史*载,沈园园主为了答谢城内百姓,每年春季将沈园对外开放,于是绍兴的文人名流经常到沈园游玩踏春、吟诗读书,陆游年轻时也常到沈园游玩。大约20岁时,陆游娶表妹唐琬为妻。陆游英俊豪爽、才华过人,唐琬才貌双全、通晓诗词,二人可谓是情趣相投、琴瑟甚和、生活美满。然而,唐琬却得不到陆母欢心,在陆母的*迫下,两年后这对恩爱夫妻*悲悲戚戚地离散了。几年后一个艳阳高照的春日,27岁的陆游独自来到沈园游春,恰巧与唐琬、赵士程不期而遇。一别数年,偶然相逢,两人悲喜交加。唐琬叫人给陆游送去一些酒菜,以示难忘之情。陆游凝望唐琬的倩姿丽影,泣血摧心,酒入愁肠,悲从中来,喷涌而出,转身在沈园的园壁上题写了千古传诵的《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绵书难托,莫、莫、莫。”当时,陆游已经另娶了四川王氏为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绍兴名士赵士程。所以,当年的山盟海誓好像还在耳边回响,当年两人的幸福生活已成痛苦回忆,此时的陆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多少遗憾,却只能无奈地说一声“莫、莫、莫”了。相传,唐琬看了这首词后十分伤感,回到家里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追认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嫱,咽泪妆欢,瞒、瞒、瞒。”那晚,唐琬一夜没睡,独自依阑垂泪。但是,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却无法向他人诉说,只能“咽泪妆欢”,这种过分压抑使她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这是封建礼教导致的爱情悲剧,唐琬的死让陆游哀伤万分,充满了忏悔和负疚之情。在他晚年每当重游沈园时,都会作诗表达对唐琬的深深思念。正因为如此,800多年来,人们总是将沈园与陆游、唐琬联系在一起,使沈园成为人们追思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千古名园。
带着对这个凄美爱情的追寻怀念,我走进了沈园。沈园入口处,有块名“断云”的石头。“断云”乃“断缘”的谐音,“断云”虽从中间断开但依依不愿分离,向人们诉说着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步入园中,春日的沈园游人如织。穿过一条长廊,进入沈园古迹区,空间立即开阔起来,池塘、假山、楼榭、草亭、幽径、垂柳、浮萍、花蕊,这些陆游、唐琬爱情的见证者,似乎也带有一种湿意和凄迷。再往前行,一座高大的宋代亭轩掩映在绿树丛中,“孤鹤轩”三个大字表明了此轩寓含的深意。据导游介绍,“孤鹤轩”也称“孤鹤哀鸣处”,是陆游的自喻。因南宋朝庭昏庸,陆游壮志难酬、屡遭贬职、报国无门,加上痛失唐琬,于是发出了孤鹤般的哀鸣,真是心痛难平啊!
别离“孤鹤轩”,很快就见到一个池塘。池塘呈葫芦状,故称“葫芦池”(见题图照片)。池塘上有座石板铺就的长桥,称为“春波桥”。陆游、唐琬曾在葫芦池相遇,曾在这里四目悲望,并因此写下了千古绝唱《钗头凤》。唐琬死后,陆游多次来到沈园,来到葫芦池,写下《沈园葫芦池诗》:“可怜情种尽相思,千古伤心对此池。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在唐琬过世近40年时,75岁的陆游重游沈园,挥笔和着眼泪写下《沈园》诗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在逝世前一年,84岁高龄的陆游再次重游沈园,怀念唐琬,作《春游》诗一首:“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沈园已成为陆游怀念逝去爱情的精神祭坛。心中默念着这些伤感的诗词,恍惚间,仿佛看见白发苍苍的陆游踯躅于春波桥上,眼望葫芦池里的残荷,目光凄迷,让人肝肠寸断。正在这时,一对在岸边休息的鸭子,快乐地向池塘中心游去。放翁先生,你一定会羡慕它们的生活吧?
葫芦池不远处是块残垣断壁,上面分别刻有陆游、唐琬的《钗头凤》词,两首词依偎在一起,虽然他们生前不能在一起。重温《钗头凤》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真情。最真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钗头凤》成为千古绝唱,与其说是文学的魅力,不如说是爱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