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的称号有哪些?主要代表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47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7 02:06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1.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 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3. 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 年号 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具体参见《中国古代帝王称号的演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7 02:06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谓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一)第12题考查了学生对皇帝名号的掌握情况,原题如下: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此题正确答案为B。但错选为其它选项的同学非常多,其原因在于不知道什么是谥号,或对皇帝的谥号、庙号等名号区分不清。中国古代皇帝的名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称谓:主要包括对皇帝的生活起居与言行物的称呼。如皇帝自称为朕, 臣民称他为陛下;皇帝的言曰制、诏;皇帝使用的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宫曰省中;皇帝的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皇帝的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等。
2、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汉武帝继位的那年(公元前140年),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建元二年,以此类推。自西汉武帝刘彻定建元年号起,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宣统年号被废止,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但往往是遇有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之时,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3、谥号:是皇帝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的称号。从周代开始,秦曾一度废止,汉后恢复,一直到光绪帝。谥号一般是在皇帝死后由礼官拟定,报请新皇帝裁定公布。在改朝换代之际,也有由新王朝为前朝末帝定谥号的,如清朝建立后,曾为明朝的崇祯帝朱由检定谥为庄烈愍皇帝。“谥者,行之迹”,“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其大致可分为三类,好谥,即褒扬的,如文、武、昭、元、平、桓、康、景、惠、宣、成、明、献、穆等;恶谥,即批评的,如灵、厉、炀等;夭谥,即同情的,如哀、悼、怀、愍等。一般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唐代以前的谥号多用一个字的,如周平王(平)、秦穆公(穆)、汉武帝(武)、隋炀帝(炀);也有用两个字的,如赵惠文王(惠文)等。唐代以后的谥号字数繁多,且多用推崇溢美之词,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是:“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字数多达27个,成为中国古代帝王中最长的谥号。
4、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起的名号。起源于商朝,历代沿用,常用“祖”或“宗”字,只有秦始皇自以为其统治可传万世,以世系为庙号。一般而言开国皇帝多称为“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则称为“宗”,如唐太宗、宋真宗等。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庙号有褒贬之意,在隋以前庙号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皆中兴之主;哲宗、兴宗有作有为;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等。唐以后,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5、陵寝号:陵寝是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其名号一般是根据去世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开国皇帝之陵一般称为“长陵”,其后诸帝则依其事迹和世系来命名,诸如康陵、定陵、显节陵等。也有以所在地命名的,如霸陵、首阳陵等。
6、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圣文神武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附加说明:
1、一般来说,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西汉的文帝、景帝、武帝;晋武帝;隋文帝、炀帝等。唐至元的皇帝,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元英宗等。明、清两朝的皇帝因只用一个年号,因此多用年号相称,如嘉靖皇帝、唐熙皇帝等。
2、日常称谓与年号是皇帝生前使用的,谥号、庙号、陵寝号则是死后追加的,它们与皇帝的称号一道被历代统治者沿用、修订、补充、强化并长期固定下来,形成了一套系统严密的不容僭用侵越的名位制度,起到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强化皇权的一种重要规定。
------------------------------------------------------------------------------------------------------------------------
http://wenku.baidu.com/view/7414346825c52cc58bd6be6e.html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