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5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21:04
有的人可能觉得这肯定是江湖流传的,一看就是绿林好汉的行事标准嘛,快意恩仇,读书人不能这么干。
可恰恰相反,提出这个观点的,真就是个读书人,而且还是读书人的老祖宗,就是孔子。
孔子的弟子子夏曾经问他说,杀父杀母之仇应该怎么办?
孔子是这么回答他的:
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的意思其实就是说,要卧薪尝胆,枕戈待旦,还不能当官,不能够与仇人活在同一片天底下,必须你死我活。
这要是在大街上不小心碰着了啊,都不用回家取兵器,当场就要把这对头给弄死得了。
这句话,其实是出自《礼记》里边,这《礼记》里头还进一步说明了:
杀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这其实就是咱们说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这可不光孔子这么说啊,就连《春秋公羊传》里也提到过:
子不复仇,非子也。
就是说这个杀父之仇你不报啊,你枉为人子。
可以说,儒家文化就特别提倡这种报私仇,只有报仇你才能算得上忠义、仁孝。
所以,咱们也会看到一些古代的文学作品里头经常出现报私仇的情况,你作为读者,咱们看着觉得挺痛快啊。
善恶到头终有报,好人有好报,而坏蛋呢就应该这么对待。
可是放到现实生活当中呢?不光是我们现代社会,那古代社会也有法律呀,你报私仇也是杀人呐,这不违法吗?
那么当维护正义的法律遇上了维护情理的私仇,在中国古代该怎么处理呢?怎么处罚呢?
这个报私仇最严重的时候是两汉时期,为什么呢?
那时候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既然是独尊儒术,那么儒家提倡报仇,百姓能不热衷于报私仇吗?
而且那个时候,儒家思想还没有经过后续那么完善,就是儒家跟法家这种结合并没有达到一个高度。
所以最开始,汉代法律对报私仇态度就是适当减刑。
汉光武帝刘秀在位的时候就有这么个事儿,在建武二十五年的时候,徐州广陵郡堂邑县有个叫防广的人,因为报杀父之仇,杀人坐牢了。
在等待死刑的时候,听说自个儿母亲病死了,他就特别伤心,天天不吃不喝,以泪洗面。
当时的县令叫钟离意,就特别同情他,还私自放他回去给母亲办理丧葬。
县里其他*都不同意,说你把这么个杀人犯放走,他还能回来吗?
这钟离意就说没事儿,有事我担着,为了成全他孝道,我宁可担这么一个私放人犯的罪名。
大家都觉得这防广肯定趁机会跑了,肯定回不来的时候,防广在给母亲办完丧事之后,准时回来报到了。
这县令钟离意很感动,说他不但孝顺,还很讲忠信,就特意为他向上级汇报求情。
结果没想到,这个减刑申请上面很快就批下来了,从死刑变成了有期徒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21:05
古代报仇还是要接受惩罚的,因为古代的律法杀人是重罪,即便是因为报仇而去杀人,但这也是触犯了律法,一样要受到惩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21:05
在古代杀人也是犯法的,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擅自报仇是违反法律的。自然也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21:06
古代报仇也是会受到惩罚的,这主要看法官的审判和你报仇的手段缘由,虽然报仇可以解决一时之快,但是还是应该相信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