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5:33
一、前言
是否,你浏览过无数文章,但是转眼就忘?
是否,你收藏过无数文章,但是很少再看?
是否,你感觉自己很努力学习了,但还是收获甚微?
其实,这几个问题也一直深深地困扰着我,一直渴望着提升,却又摸不到方向,感觉一直在努力,然而貌似并没什么卵用。
直到,接触到知识管理这个概念,才领悟到: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次的阅读、收藏、实践,其实都是这个系统的自我更新。唯有运用工程思维,才能更好的解决这几个问题!
关于知识管理,我视之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技能,我将不断探索、不断优化,以成就一个更完善的自己。
下面,将从一个程序员的视角来讨论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什么是知识管理?
为什么要管理知识?
如何管理知识?
二、什么是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一般指个人通过工具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进行知识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
三、为什么要管理知识?
核心目的: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计算机行业的一个特点是新技术更新特别快,意味着程序员需要不停学习,才能跟上行业的发展。所以,知识管理对程序员非常重要。有意识,成体系地管理知识能够:
更快速的入门
如果我们已经建立好一个技术知识体系,新的技术也只是在其他技术上建立起来的,有了坚实基础,学习新技术就会更有效,毕竟原理总是类似的。
更全面的掌握
看过那么多的博客,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整理,终究总是一块块记忆碎片,难成体系!使用合适的工具,正确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让知识凝固在脑海,形成一个整体的脉络。
更高效的检索
程序员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例如说部署开发环境的时候,如果有把解决方案记录下来,就能省去重新解决问题的时间。毕竟重复的谷歌,也是耗时操作。
四、如何管理知识?
1.收集
确定主线,建立信源,链式反应,广泛收藏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我们永远不可能通晓所有的知识!
一开始我看到好的技术文章时,都是加书签存起来。后面发现这样不能离线访问,而且链接可能会失效。
后来,接触了印象笔记、为知笔记等云笔记软件,于是我可以把文章保存到笔记中,随时可以翻出来看。这是我的知识管理之路的开始。
可以说,笔记软件给知识积累带来了极大方便,而且,还可以在自己的所有笔记中快速搜索某个关键词。
有时候,我们明明记得自己以前看过某篇文章,但就是想不起来具体细节了,这个时候,只要我们之前保存过,一搜即可。这比再用搜索引擎去搜索,显然更高效一些。
记得以前,我为解决某个问题,谷歌了很久终于找到一篇文章解决了问题。解决之后并没有记录下来,结果下一次遇到同样问题,我又浪费了很多时间去再次搜索解决方案。重复多次之后,我意识到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所以逐渐养成了保存各种文章的习惯。这些网上积累下来的文章,成为了我构建知识体系的土壤。
不是收集好的知识,而是收集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你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整合知识的能力
主题阅读,不以读完一书一文为目的,能提取到想要的知识即可
读书为纲,上网为目。唯有纲举,方可目张
设定一个自己的长期学习规划
建立自己的常用信源清单
从一个关键词的解释中,提取到一堆关键词,链式反应
印象剪藏时不必纠结分类,多用关键词搜索
2.整理
合并同类,编织脑图,定期整理,持续更新
“小马过河,深浅自知”,别人的文章永远是别人的知识!
上面收集的那些知识碎片是我们有初步印象的知识,只不过因为太过碎片,尚不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很多人以为把看到的文章保存到自己的笔记里面,就有一种已经掌握它的错觉,结果保存了成千上百的文章,却一篇都没回顾过。
别人的文章是他的知识沉淀,并不是自己的。定期回顾,并提取出文章中的精华,再经过自己的实践、思考、整理,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很漫长的积累过程,而我们能做的唯有:坚持到底!
分类自底而上,先有了大量碎片,而后才有细致分类。
多用思维导图,整体把握脉络
定时整理笔记,归纳相似主题
印象笔记做摘录,为知笔记写原创
书写,不只是为了记录,更是一种思考方式
原始积累,越快越好,先求量大,再求质优
使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使用
构建知识体系,服从于个人职业发展
预判使用场景,布局技术未来
以写论文的方式来整理
3.分享
寻找同好,讨论反思,自我激励,打造品牌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一方面,自己以为理解了不是真理解,把别人讲理解了才是真理解!如果能有读者和自己互动,那肯定比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更有积极性一点,人毕竟是社会性的,我们也渴望着别人的认可。一个人默默写笔记,可能能坚持写个十几篇,如果是公开写博客,有读者的反馈和认同,那可能更容易坚持下去一些。毕竟,写作,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另一方面,在这个时代,对于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拓宽朋友圈子的途径几乎只有一个,通过网络,而如何在网络中寻找到气味相投的朋友,如何判断别人和自己是否有共同语言?显然,通过天天在SNS上碎碎念的那些日志是难以做到的。我很佩服那些长期用博客记录想法的人,因此,即使和他们素未谋面,也算是神交已久。
打造个人品牌,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跨时空的交流方式
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成长
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