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4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19:16
展开3全部
据介绍,我国建成了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为主体的圈养大熊猫种群繁育发展体系。通过几十年努力,成功攻克了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三大难题,并进一步加强大熊猫遗传学研究与管理,推动种群单位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发展的重点从单纯的数量增长向提高遗传质量转变。
全国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平均亲缘关系值逐步降低,种群遗传多样性不断上升。截至2017年底,我国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首次突破500只,达到518只,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种群。大熊猫科研及野化放归取得阶段性成果,野外引种成功产仔。2003年起,我国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现已放归圈养大熊猫9只、存活7只。2017年我国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外引种试验,大熊猫“草草”连续两年野外引种成功,今年7月成功诞下龙凤双胞胎。
“将人工圈养繁殖的野生动物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增加野外种群遗传多样性,是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恢复和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和民说,大熊猫成功放归自然需通过3个阶段来判断:一是具备野外生存能力;二是在野外找到配偶;三是在野外有后代。只有3个阶段都成功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放归自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20:34
大熊猫科研野化放归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国建成了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为主体的圈养大熊猫种群繁育发展体系。通过几十年努力,成功攻克了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三大难题,并进一步加强大熊猫遗传学研究与管理,推动种群单位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发展的重点从单纯的数量增长向提高遗传质量转变。
发展历史
2018年4月14日,国家级大熊猫科研繁育中心项目签约。
2018年,动工建设,并于2022年之前完成全部的场馆建设工作。该项目将在浙江省开展大熊猫野外放生项目的前期野化训练工作。
预计在2022年之前,将会有20只大熊猫入住,使杭州成为除四川大熊猫繁育基地之外,世界上拥有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