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被谁统一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7:5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9:54

三国局面的形成
[编辑本段]
1年,灵帝死,刘辩继位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袁绍,杀宦官蹇硕。绍、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董卓入洛阳为援。当宦官杀何进,而绍又尽杀宦官之时,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卓入洛阳后,绍出奔冀州,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绍为盟主,相机进攻卓。190年,卓避关东兵锋,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193年长安兵变,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196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绍和操。卓入洛阳后,操逃至陈留,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献帝迁到许县,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屯田续资。200年,曹、袁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中原地区。建安十二年,曹军出卢龙塞,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攻占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备之命,于柴桑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于赤壁,迫使曹军退回中原。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建安十六年,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二十四年,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222年,汉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猇亭之战以后不久, 汉、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三国的发展
[编辑本段]

随着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220年正月,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魏得北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建立不久,政权开始*。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胜、毕轨、等人,改易朝典,排斥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版图。249年,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迫爽屈服,并处死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变。后来,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251年)、毋丘俭(255年)、诸葛诞(257年)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汉。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曹魏五帝 曹丕 曹睿 曹芳 曹髦 曹奂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高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腾
无 太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嵩
太祖(世祖追封) 武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操
高祖(世祖) 文皇帝 无 曹丕 (魏国建立者,220年称帝,在位7年)
烈祖 明皇帝 无 曹睿 (226年即位,在位13年)
无 魏哀帝齐王(厉公) 昭陵县公 曹芳 (239-254 在位15年)
无 废帝 高贵乡公 曹髦 (254-260 在位6年)
元皇帝(西晋追封) 元皇帝 陈留王 曹奂 (260-265 在位6年)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焉死,子璋继任。焉、瘴相继压平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211年璋邀请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214年,备占据益州;219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是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21年,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备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于次年出峡,夷陵之战,败退入蜀,病死白帝。刘禅继立。备死,亮辅刘禅。小国弱民,处境困难。西南夷接连叛乱。益州郡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扩大。225年,亮南征,亮军西平越嶲,马忠军东平牂柯,然后与中路李恢所部共指益州郡。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亮败获,并按马谡“攻心为上”对孟获七纵七擒,终使获归心,南中平定。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并允许大姓招引夷人作部曲;以南中的牛马特产充实汉*资。西南夷人地区的闭塞状态,从此有所改变。南中战争结束,汉吴结盟也取得*成果。亮227年率军进驻汉中,同魏展开争夺关陇的激战。亮在益州疲惫情况下急于求战,一方面力图以北伐来巩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正统地位;一方面则以攻为守,借以图存。228年,诸葛亮北伐开始。以后三年,亮又屡次北伐,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果。234年再次北伐,进军渭水南面的五丈原,病死军中,汉军撤回,北伐停顿。亮死后,蒋碗、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258年以后,宦官擅权,**。姜维北伐,劳而无功。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年冬灭汉。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蜀汉2帝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蜀汉昭烈帝 蜀先主 刘备 (开国皇帝221-223 在位2年)
无 孝怀皇帝 蜀后主 刘禅 (223-263 在位41年)

黄巾时,孙坚随朱儁到中原*黄巾,后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隶属于袁术,在淮南活动,坚死,子策统领部众,约于194年开始向江东发展。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驱逐刘繇,*降王朗。196年献帝迁许以后,策拒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199年,策击破庐江太守刘勋,吞并其部,并取得豫章郡地。200年策死,策弟孙权统众。208年权由吴徙治京城。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210年招附士夑兄弟,取得东南半壁。211年权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219年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全境。于221年受魏封,称吴王。222年夷陵之战胜利,*了汉国出峡发展的可能。229年,权称帝,迁都建业,建立吴国。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234年诸葛格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的成为编户。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体与汉人趋于融合。权主要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之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江北居民多渡江,濒江数郡成为空虚地带。 诸葛亮死,魏汉战争停止,魏加强淮南对吴的进攻。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魏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魏吴相持有年。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230年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是*与联系的最早记录,吴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扶南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像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权死后吴日趋衰弱,而魏在司马氏消灭淮南地区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政权暂得延续。269年,羊祜命王浚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279冬,晋灭吴之战开始,280三月攻下建业,孙皓降,吴亡。历四帝,共五十二年。
孙吴4帝 孙权 孙休 孙亮 孙皓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始祖 武烈帝(孙权追封) 无 孙坚
无 长沙桓王(孙权追封) 无 孙策
太祖 大皇帝 无 孙权 (开国皇帝229~252 在位23年)
无 无 会稽王 孙亮 (252-258 在位6年)
无 景皇帝 无 孙休 (258-2 在位6年)
无 文皇帝(孙皓追封)无 孙和
无 无 乌程候 孙皓 (2~280 在位17年)
190年后出现的全国*局面,经过魏、汉、吴三个区域的局部统一和相持后,至此又归于全国的统一。
解释庙号
这时期的*背景比较复杂,三国之间只承认本国是正统,其他两国非正当称帝。所以,各国自家都追封上一代君主称什么帝,魏到了正元年间的时候,大权先后落入曹爽、司马氏的手里,所以,当时并没有追封曹芳为帝的庙号,而把曹芳未登基前的封号齐王作为庙号,包括后来的高贵乡公曹髦没有受到后世皇帝的追封,以及蜀汉的后主刘禅、乌程候孙皓也没有受到晋朝司马皇帝的追封,当时吴的孙亮称作会稽王和齐王曹芳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因为孙亮后期、孙休前期政权被乱臣贼子篡夺,所以,也没有追封太庙。

三国的发展
[编辑本段]
三分雏型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向荆州进攻,而刘表也在此时病死,其次子刘琮接位并向操投降,刘备见此,决定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孙权部下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备也派诸葛亮出使到江东,双方结盟,孙刘联军便以周瑜、程普为都督抗曹,双方隔江相对,黄盖用计骗曹操,瑜利用火计在赤壁大败曹军,操退回北方。权、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备向荆南施压,成功*降荆南四郡;而权部将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用了很长时间,最终攻克南郡。权为向备示好,将其妹嫁给备。而权为拓展势力,占据了交州。其后,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但在途中病逝。鲁肃接替其位,并将南郡借给备。而操在南方战争失败,转移向西发展,操欲进攻汉中张鲁,西凉诸军阀疑其将攻击自己,在211年起兵,共推马超、韩遂为首领,操率军*,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三国鼎立
刘备受到益州之主刘璋邀请,入蜀帮助璋防守张鲁、曹操的入侵,备口头答应,但入蜀后不断收买人心,双方最终在212年决裂,备调兵直指成都的璋,虽然其间军师庞统中流矢死,但仍于214年成功*使璋投降,备成功入主益州,留下关羽防卫荆州。同时,操曾南下攻击孙权,最后双方撤退。215年,操快速地得到汉中,而同时孙刘两家开始争夺荆州拥有权而发生战斗,两军对垒。但备得悉操得汉中,危害蜀地安全,便和权平分荆州,回师益州,但双方关系经已恶化。216年操就任魏王,一年后,备进攻汉中,而操内部有守将叛乱,权也偷袭合肥,汉中成功落入备之手,操虽曾挥军要夺回,但都不成功。219年,备自封汉中王。同年,羽率荆州军北上攻魏,但主战、刚接鲁肃之位的吕蒙突袭荆州,并擒杀羽。220年,操死,曹丕登位,并*汉献帝禅让,建国号魏;而于221年,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权向魏称臣,而丕封权为吴王,加九锡。同年,备以报羽之仇为名东征权,权派出接替吕蒙的陆逊迎战。结果备惨败,不久病死于白帝。223年,刘禅登位,汉吴再度结盟,最终魏汉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9年,吴王权称帝,建立吴。
内争外战
刘备死后,汉经过讨伐南中拱固益州后方,诸葛亮便在227年至234年间向魏实行五次攻伐,但最终未能成功。亮死后,姜维也多次伐魏,也都没能取得明显战果,反而使得国力大为消耗。此外,蜀汉后期,刘禅因宠信宦官黄皓而令朝政败坏,维曾对黄皓作出*,但反被皓*害,而禅也对维多次伐魏而感到反感,维惟有避居沓中,内外分歧严重。吴的陆逊、诸葛恪等亦多次出兵伐魏,但未能取得大进展。不过在南方,恪就成功令山越归顺。而吴内部却发生斗争,早在孙权死前就出现皇子结党争夺太子位之事,皇子恶斗的结果导致权最后只能选择年幼的孙亮继承皇位,权于251年逝世,死前委以国政的太傅恪却因北伐失利大失人心,不久遭孙峻诛杀,峻与从弟孙綝专政期间行恐怖统治,大臣世家牵连身死者多,綝最后虽为吴帝孙休诛杀,但吴国国政已江河日下。魏主要战争都是抵抗汉、吴的攻击,曹真、张郃、司马懿都极为活跃。其中,懿也讨平了公孙渊的乱事,收复东北。而魏内部,在明帝曹睿死后,权臣懿与宗族领袖曹爽出现权力斗争。249年,懿于高平陵事件中罢黜当时任大将军的爽,至此魏国朝政为懿父子掌握,后来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更专权,皇帝废立由己,高贵乡公曹髦甚至被昭部下杀害。魏内部虽然有多次的欲铲除司马家族,但都不成功,分别由王凌、毋丘俭和诸葛诞发动的淮南三叛都被司马家平定。
三分归晋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成都,汉主刘禅投降,汉被魏所灭。及后会、维在蜀发生叛变,三国志记载,“魏将士奋发,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可见并未引起大乱,昭快速平定。265年,昭死后,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并开始筹备伐吴。279年,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东吴进发,吴主孙皓曾想抵抗,但在*的统治下,士兵毫无战意,晋军势如破竹。280年,晋军成功攻克建业,皓投降,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主要战役
[编辑本段]
黄巾之乱 为了打击黄巾叛乱,*给于州牧兵权,许多州牧趁机坐大,**影响力开始下降。
讨伐董卓 (关中) 190年
袁绍(胜) 董卓
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地方诸侯内斗更深
易京之战 袁绍于此战中基本统一河北,再无后顾之忧,意欲南向以争天下。并于第二年发动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袁绍势力衰退,曹操统一北方成为最有实力的诸侯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全国的计划挫败,刘备趁乱得荆州,形成三分局势的雏型
夷陵之战 蜀汉国力大衰,无力夺回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形态
诸葛亮北伐 蜀诸葛亮病逝,魏司马懿抬头
姜维北伐 蜀国国力被大量消耗
魏灭蜀之战 蜀灭亡。邓艾、钟会、姜维及一些蜀国遗臣在叛乱中被杀。
晋灭吴之战 吴灭亡,西晋统一中国。

三国大事件年表
[编辑本段]
184年 2月 黄巾。
10月 张角病死。
187年 曹操任东郡太守。
1年 9月 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2月 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 1月 各路诸侯起兵反卓。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 ,卒年15。
2月 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 孙坚破卓,斩华雄。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 4月 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卓。
6月 傕、汜围长安,杀允,败布。操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壮大。坚击表,战死。
193年 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 布击操。谦病亡,备领徐州牧。
195年 10月 操领兖州牧。孙策攻江东大败刘繇。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196年 7月 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回长安。布占徐州,刘备投操。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 袁术在寿春称帝。操讨伐张绣,失败。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198年 9月 布攻打备,破小沛。
12月 操擒杀布。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 11月 绣降操。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操。策袭取庐江,败刘勋。备讨伐术,术病死。
200年 操诛杀承等。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10月 操偷袭乌巢。
201年 操败绍于仓亭。备投奔刘表。
202年 5月 绍病死。
203年 权讨伐黄祖。
204年 操平定冀州。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 操平定青州。
206年 操平定并州。
207年 8月 操大破乌桓,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北方。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操从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 6月 操封为汉丞相。
7月 操南征表。
8月 表病死。操杀孔融。
9月 刘琮降操。
11月 赤壁之战,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 10月 备与权之妹成亲。
210年 操建成铜雀台。瑜亡。
211年 操攻破马超。备入川。
212年 10月 操南下进攻濡须口。备驻扎霞萌关。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213年 5月 献帝封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 5月 权攻破宛城。
7月 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10月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操,事泄,操诛杀众人。刘璋投降备,备自领益州牧。
215年 7月 操征张鲁。
11月 鲁降操。逍遥津之战。操在濡须打败权。
216年 操称魏王。
217年 2月 操进攻濡须口,权败。
218年 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 7月 备进位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
10月 羽失荆州,被权杀害。
220年 1月 操病亡。
10月 丕称帝,建魏国。
221年 4月 备称帝。备伐吴。张飞遇害。
222年 权称吴王。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备。
223年 4月 备死于白帝城,禅继帝位。
8月 丕五路伐蜀。蜀吴重修和好。雍闿叛乱。
225年 亮南征。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南方。
226年 丕病亡,曹睿继位。
12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权围攻江夏,兵败。
227年 亮上书北伐。
228年 亮一伐中原。姜维降蜀。马谡失街亭。周鲂诈降诱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亮二伐中原。
229年 权称帝。亮三伐中原。
230年 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亮四伐中原。曹真病亡。
231年 亮第五伐中原。
234年 亮六出祁山。
8月 亮病逝于五丈原。吴大举攻魏合肥。
235年 1月 曹睿封懿为太傅。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 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 懿平辽东,杀公孙渊。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亲魏倭王”。
239年 1月 曹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 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
241年 魏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 权派军攻打海南岛。
244年 曹爽派兵攻打蜀不利,伤亡惨重。
245年 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246年 毋丘俭两破高句丽。
247年 蜀将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
248年 懿封为丞相。
249年 1月 懿杀曹爽一伙。夏侯霸降蜀。维伐魏。
250年 权废孙和为庶人,赐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 魏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懿平定。
7月 懿亡。
252年 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权亡,孙亮继位。司马昭攻吴,失败。
253年 诸葛恪进攻魏,无功而返。维攻魏狄道失败。吴孙峻诛杀恪。
254年 9月 师废曹芳。
10月 曹髦继位。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 镇东将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师。师亡。昭为大将军。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 4月,昭讨伐诸葛诞。维伐魏被邓艾击败。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滕胤等人。
257年 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 魏军破寿春,斩诞。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孙休与丁奉设计杀綝。
260年 5月 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6月 曹奂继位。
262年 10月, 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 昭三路伐蜀,蜀亡。
2年 钟会维密谋失败被杀。昭称晋王。孙休亡,孙皓继位。
265年 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12月 炎废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71年 吴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7年 晋文鸯击破鲜卑人。
278年 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79年 西晋出六路兵马攻打吴。
280年 西晋灭吴,皓降,吴亡。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2328.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9:54

司马炎

参考资料:自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9:55

晋武帝司马炎。这也要粘这么一大段,fu.....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9:56

西晋-司马炎(晋武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9:56

司马炎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