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刺卡喉咙里了,怎么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4:56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4:14

一旦鱼刺卡在咽部,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处理:
1.立即停止进食,尽量减少吞咽动作。
2.做咳痰的动作,将鱼刺咳出来。
3.刺激咽后壁,诱发呕吐动作,帮助排出鱼刺。
4.张开嘴,发“啊”的声音,或用小匙将舌面下压,用电筒或反光镜照射,即可看到咽部的情况,如果发现鱼刺,可用镊子夹住,轻轻拔出。如果病人咽部反射敏感,恶心厉害难以配合,可以让病人作哈气动作,以减轻不适。
5.如果鱼刺位置较深,不易发现,就要立即去医院,请耳鼻喉科的医生帮助处理。

给孩子吃鱼,需要注意些什么?
* 给年龄较小的孩子吃鱼,尽量选没有小刺的鱼。在吃鱼之前,家长一定要仔细检查,剔除鱼刺再喂给孩子吃。
* 保持环境安静,不要让孩子太兴奋。不要逗他们哭笑,跟他们打闹,以免将吃的东西卡到气管里。
* 不要将鱼和鱼汤拌在饭里,这样很容易在吃饭时将鱼刺一同吃进去,扎在嗓子里或卡在食道中。
* 当鱼刺扎到嗓子里或卡在食道中的时候,孩子表现为吞咽疼痛和吃东西就吐,此时大人不要直接用手去掏,这样有可能使鱼刺扎得更深,增加取出的困难。严重的甚至扎到食管周围的大血管,引起大出血。

问与答
问:让孩子吃一口饭团,将鱼刺带下去,这种办法好吗?
错。这个方法绝对不可取。因为这样,鱼刺有可能被饭团挤入咽部更深的地方,增加取出的困难。如果鱼刺卡在食道内则更加危险。因为食道的中段与大血管相邻,若将鱼刺挤压扎入大血管,将引起大出血,止血非常困难。

问:听说多喝几口醋可以使鱼刺软化?
错。多喝几口醋对于鱼刺的软化无意义。因为我们所喝的醋不可能在咽部停留很长时间,也就不可能将鱼刺泡软化。而且,醋喝多了胃酸过多,还会引起胃部的不适。所以不要用这种方法。

问:如果不去管它,刺会不会慢慢被身体吸收而消失呢?
错。鱼刺不取出来,大多数是不会慢慢自己消失的。有的可能由于反复恶心、呕吐将鱼刺挤出而咽下。小的鱼刺可以在咽部停留1个月以上,一般不会引起咽部的化脓*染,只是感觉到咽部不适、疼。而大的鱼刺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当鱼刺扎到嗓子里,还是要尽快取出来。

题外话

吃东西真能噎死人宋子文就是噎死的。
宋子文大家都晓得的,他是前**的财政*。1971年4月24日晚,他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个小型宴会上,因误吞鸡骨被鲠死,终年77岁。

另外,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吃东西时被噎、被卡的几率很小。我们来听听专家都怎么讲:

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孙越峰副主任医师:省儿童医院这个月发生了25例喉咙被卡的病例。

浙医二院五官科李医生:今天中午就有一位病人吃排骨时被噎住了。市三院五官科主任曾黎:吃东西卡喉咙的人蛮多的,基本上每天都有。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苏立众:不晓得为啥,吃晚饭时卡喉的人最多。我们医院一天有十几个来拔刺的,多的一天二十几个都有,十之七八都是晚上过来看急诊的。

卡得最多是鱼刺和骨头

鱼刺卡喉,这是大家最常见的。除了鱼刺,几位专家列出了以下经常卡在喉咙里的食物:

骨头(鸡骨、鸭骨、黄鳝骨)、肉块、馒头、粽子、年糕、团子、瓜子、花生、山核桃、话梅、果冻、假牙等等———这次我们只讲食物,像孩子误吞的钥匙、纽扣、戒指、铁丝、硬币、图钉、钢笔套、玩具等等就不说了。

这里要特别讲讲假牙———一般都是老年人会发生这种情况。“老人吃东西如果不小心,容易把假牙的钩子咽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4:15

有不少人不注意细嚼慢咽,把夹在食物当中的骨头、鱼刺等硬物卡在了喉咙里。有的人反应强烈,有的人可能当时感觉不明显,但如不及时医治,就可能造成危险,甚至危及生命。出现这种情形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喉咙被鱼刺卡住最多见,其他的还有花生、瓜子、豆类、糖球等。一般情况下,鱼刺、骨渣及果壳等异物最容易刺入的部位主要是扁桃体下端、舌根部等部位,枣核则容易卡在食道中。卡了异物,人的咽部会感到刺痛或有异物感,异物较大的话,吞咽也很困难。如果异物刺激喉黏膜,则会引起剧烈咳嗽,并因反射性喉痉挛及异物阻塞而出现呼吸困难,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喘鸣、失音、喉痛等。最严重的是,如果异物较大,而且嵌在声门上,则很快会造成窒息死亡。

遇到喉咙扎了鱼刺,可以先试着用汤匙或牙刷柄压住舌头的前半部,在亮光下仔细观察其舌根部、扁桃体及咽后壁,如果能找到鱼刺,可用镊子或筷子夹出。如上述方法不能奏效,或吞了流食后痛感加重、异物感更明显,应立即到医院看急诊。千万不要强行大口吞咽蔬菜、馒头,以为能把刺带下食道,这样只会使刺扎入较深的部位,或卡在食道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喉咙里卡了其他的异物,一种办法是设法将异物吐出;或者低头并大弯腰,小孩子则将其头朝下抱起,俯卧在救护者两腿间,救护者用手掌猛拍患者背部两肩胛中间4下,如异物仍未排出,可重复上述动作。必要时应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救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