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孔子的时间差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中国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越国大夫范蠡是师生关系。

首先,从年代上讲,世所公认,老子长于孔子约二十岁,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1年。范蠡助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了吴国,这是公元前473年的事。这年,老子九十八岁。

范蠡约三十岁从越王,二十三年报越,因此这年范蠡约五十三岁,老子长范蠡约四十五岁。所以,他们都是春秋末年同时代的人。老子长寿,古者上寿一百二十岁,老子应有这个寿数,司马迁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岁。据我看老子至少应是上寿之人。范蠡从越国“功成身退”,十九年三致千金,最后卒于陶,去世年纪约七十四岁,可以说,老子在范蠡去世后,还健在。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史记·越世家》、《史记·货殖列传》、《国语·越语下》、《吴越春秋》、《越绝书》等史料对范蠡思想的了解、比较,特别是近年出土的《黄帝四经》中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范蠡,他的言语、行为,无不继承、运用和发展了了老子的思想。

如老子说:“夫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31章)范蠡刚出道,即谏越王说:“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史记·越世家》)等等。

特别是老子的“功成身退,天之道也!”(9章)“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34章)“圣人为而不有,功成而弗居也。”(77章)等论述,可以说,范蠡是老子的这一思想的最好的实践者。

从思想线索上看,范蠡非常完美地继承和实践了老子的思想。在古代,思想的传播是需要时间差的。而对于同时代,年岁仅差老子四十多岁的范蠡来讲,除了他曾亲自师从过老子以外,是很难解释的。

第三,古籍有明确的记载,“文子,老子弟子”,在汉及汉以前的文献中都是明确确认的。如王充的《论衡·自然》篇:“以孔子为君,颜渊为臣,尚不能遣告,况以老子为君,文子为臣乎?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然而范蠡的老师恰恰又是文子。《史记集解》徐广曰:“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名研。”

裴駰案:《范子》曰:“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这是个连环师生关系:老子――文子――范蠡。但是,我们仔细地研究这段历史,可以知道,他们不是一线单传。在那个时代,当然也不可能一线单传。

文子和范蠡同时师从老子是极其可能的:老子在公元前516年周朝的王子朝之乱时,正当56岁,退休返乡,这时范蠡十一二岁,文子与孔子年岁相当,为36岁左右。因此,从年岁上讲,这三人在老子退休后于老子故里相会,成了师生。范蠡是文子的学生,但同时又是老子的亲传弟子。是极其可能的。

孔子的七十二位高足弟子中,少孔子40岁以上有名姓可查的有十多人,父子同时师从孔子的有颜回、曾参父子。那么,文子与范蠡师生同时师从老子,也是不奇怪的。

第四,老子故里在安徽涡阳,而范蠡和西施的合葬墓地恰恰也在安徽涡阳。这是使我想到老子与范蠡是师生关系的最重要的提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