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认知会对人际认知产生什么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0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51

认知偏差往往不被人所觉察,但它却可能严重地影响到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和人际关系的良好建立,所以了解克服这些认知偏差很重要。既可以规范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同时也能更好的了解他人减少误会。
引起认知偏差的五大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 也叫第一印象, 是人初次对他人形成的印象, 往往最为深刻,
它是一个人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感知,进而取得对他的动机、情感、意图等方面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的印象。对某一类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解释,
而且对以后的人际知觉会起着指导性作用。

(1)首因效应的实例

江苏卫视有个比较受欢迎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这个节目的设置是让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有一次一个男嘉宾上场后由于紧张语无伦次,举止奇怪,惨遭所有女嘉宾灭灯。他们都是首次见面,女嘉宾根据男嘉宾的表现,判断其猥琐、胆小、窝囊、没气质,最后选择灭灯。其实女嘉宾并没有深入的了解男嘉宾,就因为首因效应而把男嘉宾淘汰掉了。可能男嘉宾在台下是一个风趣幽默,大方的人,只是因为在台上太紧张而已。

(2)对首因效应的分析

首因效应的产生可能与我们的知觉的恒常性有关。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改变了时, 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它其实是我们的知识经验使得我们得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对人的知觉也是如此, 初次与人见面, 我们通常是没有其他的有关信息可以参照的,
但是以后的交往我们就会自觉地按照过去得到的有关信息, 尤其是用初次的印象来解释当前的信息。可以看出, 首因效应反映了人对他人的一种外部的认识,
而不是本质的认识。所以仅凭第一印象来评价他人的行为和人格, 并将其作为进一步交往的基础是不全面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 所以应当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检验,
纠正因第一印象而造成的错觉与偏见。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在知觉过程中,将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不加分析的扩展到其他方面去,只凭一个人的某些品质或特征就认为他还有其他方面的品质或特征,
也就是从所知觉到的特征泛化推及到未知觉到的特征, 仅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又称光环效应。

(1)晕轮效应的实例

在学生时代,这个效应表现得很明显。一般家长在谈到别人家的孩子时,只要孩子的成绩好或者拿过什么奖,都会说这是一个好孩子。然而,孩子的思想品德、是否尊重父母和对同学友善等方面就会被忽略。

(2)对晕轮效应的分析

晕轮效应的成因与我们知觉上的整体性有关。我们在知觉客观事物时, 并不 是对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孤立地进行感知的,
而是倾向于把具有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晕轮效应的缺点就在于以点盖面, 以偏概全。因为有时事物的个别特征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但我们却习惯于以个别推及一般, 由部分推及整体, 这样势必会牵强附会的误推出其他特征。晕轮效应多在所获信息较少,
又要做出判断的情况下出现。只有多方面的了解一个人以后再作判断, 才能克服看待他人时以偏概全的偏见。

3、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就是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即人们对于一个人最后所留下的印象记忆比较深刻,最后的印象会冲淡或盖过以往的印象,对行为发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产生于熟人之间,也称为“新颖效应”。

(1)近因效应的实例

美国曾有一家很著名的航空公司,为人们提供很好的旅途服务,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然而,由于一次意外的坠机事故,该公司受到了各方面的谴责,很多人都认为如此优秀的航空公司,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并认为是不可原谅的。不久之后,该公司倒闭了。人们仅仅只是看到了眼前的事故,然而该公司之前所有的好都被人视而不见了。

(2)对近因效应的分析

在人与人的交往当中,你可以为人家做很多很多好事,但如果最后做了一两件错事,那你做的那么多好事估计是白费了,因为这两件错事让人家记住了你的坏,忘记了你对他的好。可见人际关系的独特与复杂。或许这是人喜新厌旧,对自己不好的事情反而印象深刻。

4、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把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形成了对某一类人或事物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并它会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感知某类对象,因而对该类对象逐渐地形成了固定化的印象,刻板印象基于一定的事实,可能产生正确的判断,但很多刻板印象也会歪曲判断。

(1)社会刻板印象的实例

很明显的就是一般认为东北人豪爽大方不拘小节,上海人机灵聪明却有浓厚的排外思想。然而如果我们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容易就产生认知偏差。比如说如果你的生活环境中出现了一个上海人,你却怀着这种认知不去和其交往,可能就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朋友。

(2)对社会刻板印象的分析

刻板印象的产生与我们知觉的选择性有关。当我们面对纷繁多样的客观事物时, 不能同时接受所有的信息, 而是有选择的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并且会抓住事物最明显或最典型的特征。同样在人际知觉中, 选择性使我们很快对一个人进行分类, 判断出他的典型特征。但是应该看到,
这源于种种并不反映人的共性或本质的概念模式, 有时仅仅是出于偏见。我们往往把好的特征归为好人所特有, 坏的特征归为坏人所专有。应当承认,
刻板印象有时是人们认识交往对象的一种捷径, 节省了认知能量, 可以使人迅速快捷的对认知对象做出判断。因为“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生活背景、经济和文化条件下的人容易产生许多共同特征, 但是他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总有个体差异,有时甚至很大,
所以不能以这种刻板印象来看待所有同一类的人。

5、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中一个人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实质在于“强加于人”。

(1)投射效应的例子

一行驾着车去青藏高原考察的,在一望无边的高原上不知道通向目的地的马路是哪个方向,于是就问了一个当地人。那个当地人随即表示他可以上车帮他们指明方向,于是他就上车了。其中有一个人就想这个人不纯粹。后来,在车行驶了两三个小时后,那个当地人说前面没有岔路了直走就可。这时,那一行说要送他回去。可那个当地人坚决不让,要知道汽车行了两三个小时,人得走多久啊。

(2)投射效应的分析

这也许是指人往往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及判断行为,总把自己的行为和观点特征赋予他人身上,总是倾向于假设其他人会做出与自己一样的反应。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往往会给人际交往带来许多困惑,所以在和他人交往时应当多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多从交往对象的角度去思考,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信念来处理遇到的情况,否则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只顾自己愿望、甚至是自私自利的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