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地区发展的三大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07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43

[编辑本段]概况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非洲北部全部。东西约长4,800公里(3,000哩),南北在1,300~1,900公里(800~1,200哩)之间,总面积约8,600,000平方公里(3,320,000平方哩)。撒哈拉沙漠西濒大西洋,北临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东为红海,南为萨赫勒一个半沙漠乾草原的过渡区。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阿拉伯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可以将整个美国本土装进去,“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حراء,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以前。
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撒哈拉沙漠分为几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哈加尔高原,位于尼日尔的艾尔高原和位于乍得的提贝斯提高原;东部是最为荒凉的区域,为特内雷沙漠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点为位于提贝撒哈拉沙漠斯提高原中的库西山,海拔为3415米。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分割成两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阿拉伯语称为“萨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语称为“苏丹”,意思是黑非洲。
[编辑本段]自然特征
(1)自然地理。撒哈拉沙漠主要的地形特色包括∶浅而季节性氾滥的盆地和大绿洲洼地,高地多石,山脉陡峭,以及遍布沙滩、沙丘和沙海。沙漠中最高点为3,415公尺(11,204呎)的库西(Koussi)山顶,位于查德境内的提贝斯提山脉;最低点为海平面下133公尺(436呎),在埃及的盖塔拉洼地(Qattara Depression)。
撒哈拉沙漠中埃及的杰迪代附近的流沙
撒哈拉沙漠约在500万年之前就以气候型沙漠形式出现,即在上新世早期(530万~340万年前)。自从那时起,它就一直经历著乾、湿情况的变动。
(2)水系。有几条河源自撒哈拉沙漠外,为沙漠内提供了地面水和地下水,并吸收其水系网放出来的水。尼罗河的主要支流在撒哈拉沙漠汇集,河流沿著沙漠东边缘向北流入地中海;有几条河流入撒哈拉沙漠南面的查德湖,还有相当数量的水继续流往东北方向重新灌满该地区的蓄水层;尼日河水在几内亚的富塔贾隆地区上涨,流经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然后向南流入海。从阿特拉斯山脉和利比亚、突尼西亚、阿尔及利亚以及摩洛哥的沿海高地流入的溪流和乾河床(季节性溪流)提供了额外的水量。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与提贝提斯山脉相关的乾河床、湖泊、池塘组成的综合网络,以及塔西利-恩-阿耶(Tassili-n-Ajjer)和阿哈加尔山脉的类似网络,如塔曼拉基特(Tamanrasset)河。撒哈拉沙漠的沙丘储有相当数量的雨水,沙漠中的各处陡崖有渗水和泉水出现。
(3)土壤。撒哈拉沙漠的土壤有机物含量低,且常常无生物活动,尽管在某些地区有固氮菌。洼地的土壤常含盐。沙漠边缘上的土壤则含有较集中的有机物质。
(4)气候。撒哈拉沙漠气候由信风带的南北转换所控制,常出现许多极端。它有世界上最高的蒸发率,并且有一连好几年没降雨的最大面积纪录。气温在海拔高的地方可达到霜冻和冰冻地步,而在海拔低处可有世界上最热的天气。
撒哈拉沙漠由两种气候情势所主宰∶北部是乾旱副热带气候,南部是乾旱热带气候。乾旱副热带气候的特征是每年和每日的气温变化幅度大,冷至凉爽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至最高的降水量。年平均日气温的年幅度约20℃(68℉)。平均冬季气温为13℃(55℉)。夏季极热。利比亚的阿济济耶(Al-Aziziyah)最高气温曾达到创纪录的58℃(136℉)。年降水量为76公厘(3吋),虽然降雨变化极大,多数降水发生在12~3月期间。另一降水*是8月,以雷暴形式为其特征。这种暴雨可导致巨大的暴洪冲入无降雨现象的区域。乾旱热带气候的特征是随太阳的位置有一个很强的年气温周期;温和乾旱的冬季和炎热乾旱的季节之后有个反覆多变夏雨。撒哈拉沙漠乾旱热带区域年平均日温差为17.5℃(31.5℉)。最冷月份平均温度与北部副热带地区基本相同,但是日温差没有那麼大。春末夏初很热,50℃(122℉)的高温并不稀罕。虽然乾旱热带山丘的降水量全年都很小,低地的夏季一次雨量可达最高。在北部,这类降雨多数都是以雷暴方式发生。年降水量平均约125公厘(5吋),中部山丘有时降雪。沙漠西边缘的冷加那利洋流降低了气温,从而减少了对流雨,但湿度加大还时而出现雾。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冬季是吹哈麦丹风期,这是带沙和其他小尘粒的干燥东北风。
(5)植物。撒哈拉沙漠植被整体来说是稀少的,高地、绿洲洼地和乾河床四周散布有成片的青草、灌木和树。在含盐洼地发现有盐土植物(耐盐植物)。在缺水的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的高原有某些耐热耐旱的青草、草本植物、小灌木和树。
撒哈拉沙漠高地残遗木本植物中重要的有油橄榄、柏和玛树。高地和沙漠的其他地方还发现的木本植物有金合欢属和蒿属(Artemisia)植物、埃及姜果棕、夹竹桃、海枣和百里香。西海岸地带有盐土植物诸如柽柳(Tamarix senegalensis)。草类在撒哈拉沙漠则广泛分布,包括下列品种∶三芒草属(Aristida)、画眉草属(Eragrostis)和稷属(Panicum)。大西洋沿岸则有马伴草(Aeluropus littoralis)和其他盐生草。各种短生植物组合构成重要的季节性草场,称作短生植被区。
(6)动物。撒哈拉沙漠北部的残遗热带动物群有热带鮎和丽鱼类,均发现于阿尔及利亚的比斯克拉(Biskra)和撒哈拉沙漠中的孤立绿洲;眼镜蛇和小鳄鱼可能仍生存在遥远的提贝斯提山脉的河流盆地中。
撒哈拉沙漠西部萨乌拉河上的凯尔札兹绿洲
撒哈拉沙漠的哺乳动物种类有沙鼠、跳鼠、开普野兔和荒漠刺猬;柏柏里绵羊和镰刀形角大羚羊、多加斯羚羊、达马鹿和努比亚野驴;安努比斯狒狒、斑鬣狗、一般的胡狼和沙狐;利比亚白颈鼬和细长的獴。撒哈拉沙漠鸟类超过300种,包括不迁徙鸟和候鸟。沿海地带和内地水道吸引了许多种类的水禽和滨鸟。内地的鸟类有鸵鸟、各种攫禽、鹭鹰、珠鸡和努比亚鸨、沙漠雕鴞、仓鴞、沙云雀和灰岩燕以及棕色颈和扇尾的渡鸦。
蛙、蟾蜍和鳄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蜥蜴、避役、石龙子类动物以及眼镜蛇出没在岩石和沙坑之中。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有藻类、咸水虾和其他甲壳动物。生活在沙漠中的蜗牛是鸟类和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沙漠蜗牛通过夏眠之后存活下来,在由降雨唤醒它们之前它们会几年保持不活动。
[编辑本段]形成原因
(1)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
(2)北非与亚洲*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3)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区。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撒哈拉已经变成和目前状态一样的大沙漠,成为当时人类无法逾越的障碍,仅仅在绿洲有一些居民,商业往来很少能穿越沙漠。只有尼罗河谷是一个例外,由于有充分的水源,这里成为植物生长繁茂的区域,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是尼罗河有几个无法通航的大瀑布,也为商业贸易造成很大的障碍。不过埃及还是能够通过这里将铁器技术,也许还有帝王的观念传播到南方的努比亚以及更靠南的地方。
到了公元前500年时,古希腊和腓尼基人开始对这一地区产生影响,希腊商人顺着沙漠东部的边缘地带开发商机,在红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商业殖民地。迦太基则沿着大西洋沿岸在沙漠西部开发,但是由于大西洋风波险恶,也没有充分的市场,所以他们的探索从没有超过现在摩洛哥所在的范围。*集权的国家只分布在沙漠的北部和东部边缘,他们的权力达不到沙漠腹地,所以这些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经常受到在沙漠中游牧的柏柏尔人的袭击。
撒哈拉沙漠历史上最大的变化来源于入侵的阿拉伯人带来的骆驼,它们使贸易往来可以穿越沙漠,北方地中海沿岸的酋长们将马匹和工艺品运到南方,南方的萨赫尔王国由于出口黄金和盐而变得富裕强大。沙漠中的绿洲成为商业中心,逐渐被北方的酋长们控制起来了。
这种状态持续了几个世纪,直到欧洲人发明了大帆船,首先是葡萄牙人绕过撒哈拉去掠取几内亚的资源,然后其他欧洲国家也紧跟其后,撒哈拉很快就失去商业价值。
虽然殖民者们忽视了撒哈拉沙漠的价值,但现代却发现很多有价值的矿藏,包括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油气资源,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的磷矿。
从50万年前开始,就有人类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生活。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撒哈拉还不是一个沙漠,气候类似于现在的东非,在沙漠地带发现了大约有3万幅古代的岩画,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恩阿杰尔高原,描绘的都是河流中的动物,如鳄鱼等。同时也发现过恐龙的化石。但现在的撒哈拉自从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罗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绿洲附近,已经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植被存在了。
现在还有大约250万人生活在撒哈拉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有属于阿拉伯语系的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撒哈威人和摩尔人;以及一些黑人种族,如图布人,努比亚人,萨哈威人和卡努里人。在撒哈拉范围内最大的城市是毛里塔尼亚的首都努瓦克肖特,此外比较重要的还有阿尔及利亚的塔曼腊塞特,马里的廷巴克图,尼日尔的阿加德兹,利比亚的加特和乍得的法雅。
[编辑本段]地貌类型
撒哈拉沙漠干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由石漠(岩漠)、砾漠和沙漠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尼罗河以东的努比亚沙漠主要也是石漠。砾漠多见于石漠与沙漠之间,主要分布在利比亚沙漠的石质地区、阿特拉斯山、库西山等山前冲积扇地带。沙漠的面积最为广阔,除少数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处都有大面积分布。
[编辑本段]组成部分
著名的有利比亚沙漠、赖卜亚奈沙漠、奥巴里沙漠、阿尔及利亚的东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纳沙漠、比尔马沙漠等。面积较大的称为“沙海”,沙海由复杂而有规则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态复杂多样,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较低的流动沙丘,还有大面积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偏南靠近草原地带和大西洋沿岸地带。从利比亚往西直到阿尔及利亚的西部是流沙区。流动沙丘顺风向不断移动。在撒哈拉沙漠曾观测到流动沙丘一年移动9米的记录。
[编辑本段]环境气候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成为著名产铀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
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矿地,竟然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
[编辑本段]居民
虽然撒哈拉沙漠(不包括尼罗河谷)大如美国,但是它的居民估计只有250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0.4人。偌大的面积空无一人,但是只要瘦瘠的植被能供养牲畜,或有可靠的水源,散落的人群便会在这世界上最艰困的环境中和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下生存下去。
考古学上证明,已陆陆续续有形形色色的人在撒哈拉沙漠定居,动植物的培育驯养导致职业的专门化。对外贸易也发展了,模里西斯的铜在西元前2000年就找到其出路进入地中海的青铜器时代文明。
游牧民的大迁徙方便了他们卷入全撒哈拉沙漠的贸易。撒哈拉沙漠中的绿洲居民易遭桑哈亚人(柏柏尔族)和其他骑骆驼游牧民的袭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是为了逃避北非古罗马末期的混乱和战祸而进入沙漠。许多馀下的绿洲居民,其中有哈拉廷人(Haratin),被游牧民所征服。7~11世纪期间*教扩张至北非激起了更多的柏柏尔人和极欲保持传统信仰的阿拉伯群体迁入撒哈拉沙漠。*教最终透过贸易路线扩张,成为沙漠中主要的社会势力。
尽管有相当大的文化差异,人们还是倾向将撒哈拉沙漠的人归类为牧人、定居的农夫或专业人员(诸如铁匠、牧工和耕作者)。图阿雷格人(他们自称为塔马什克〔Kel Tamasheq〕人)以好战和狂热的性闻名。他们虽然是*教徒,但保留女族长的组织,且图阿雷格妇女享有不同寻常的自由。西面的摩尔人集团原先拥有强有力的部落联盟。提贝斯提及其南部边境的特达人(Teda)主要是骆驼牧人,以性和吃苦耐劳而著称。
在沙漠范围之内,固定职业*在绿洲中,这里的灌溉情况允许有限地种植海枣、石榴及其他果树;谷物诸如黍类、大麦、小麦、蔬菜;及诸如散沫花这种特殊作物。水源严重*了绿洲的拓展,在有些地方,水的过量使用已使水位严重下降,茅利塔尼亚的阿德拉尔(Adrar)区绿洲的情况即是如此。严重的蒸发而造成土壤的盐化和被侵蚀沙所埋是又一种危害;后者如阿尔及利亚苏夫(Souf)绿洲情况,需不断用人工清除。
[编辑本段]经济
(1)资源。在殖民统治撒哈拉沙漠期间,殖民当局对这块看似没有希望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毫无兴趣。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在发现了石油之后,此地引起了国际的兴趣和投资。
金属矿物在经济上相当重要。阿尔及利亚拥有几个很大的铁矿,茅利塔尼亚西部的伊吉尔山(Mount Ijill)的储存量也相当可观;埃及、突尼西亚、摩洛哥、西撒哈拉沙漠和尼日的存储量略逊。茅利塔尼亚西南部阿克茹特(Akjoujt)附近埋有相当数量的铜矿石,阿尔及利亚贝沙尔(Bechar)南面有大量的锰矿。铀则广泛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尤其尼日的极为重要。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沙漠有极丰富的磷酸盐。
燃料资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煤的来源有摩洛哥的无烟煤层和靠近贝沙尔的烟煤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著在阿尔及利亚的因萨拉赫(I-n-Salah)发现石油,在埃及的沙漠西部、利比亚的东北部、阿尔及利亚的东北部都发现丰富的储藏量。突尼西亚和摩洛哥的储藏量则少些,查德和尼日的储量也不多。在撒哈拉也发现了油页岩。阿尔及利亚的大天然气田已开采,埃及、利比亚和突尼西亚也有小一些的天然气田。
但是沙漠的经济发展极为困难,对传统的撒哈拉沙漠几乎未有所改变。
沙漠人民从采矿中几乎一无所得,也许还适得其反。游牧生活的衰落始于安抚*,随著经济状况的改变和正式的定居*的实行(因为游牧生活管理起来不便),更加快这种衰落。普遍的环境情况不佳进一步鼓励游牧民流入绿洲和城镇,从而产生过分拥挤和贫穷。油田里的高工资吸引著劳工,但传统的生活受到破坏,何况工作机会不多且又并非永久性。沙漠传统产品(诸如兽皮和羊毛,过剩的水果、盐)中只有海枣,尤其是北部绿洲的海枣,在商业上尚能维持其重要地位。盐虽然仍在提炼并送往南面苏丹西部区域,现在却要与廉价的进口盐竞争。1950年以来,旅游业有相当的发展,但是由于交通和提供膳宿的困难也只能*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地带。
(2)交通运输。撒哈拉沙漠,传统上都是透过骆驼队,缓慢、艰苦,也很危险。需冒迷路、过热、窒息人的沙暴以及饿死、渴死等危险,再加上还可能遭到打劫。尽管有这麼多危险、困难,沿著连接绿洲的商队路线的泛撒哈拉沙漠贸易从很早时候起就一直延续了下来。主要的路线大多在提贝斯提山脉的西面,其中最东面的从查德河向北至比尔马(Bilma,今尼日境内),通过费赞(Fezzan)区至的黎波里(Tripoli),是多少世纪来一直在使用的路线。提贝提斯山脉东面几乎没有绿洲,但是尼罗河西面的“四十〔天〕路”(darb al-arn)原先是运奴隶的路线。黄金、象牙、奴隶和盐是早期贸易的主要项目,但是今日,骆驼商队多半都已停业,只有从伊吉尔、比尔马和马利的陶代尼(Taoudenni)来的残留的盐生意仍使用骆驼队。但是主要的路线仍在使用,只是改由特别装备的机动车行驶,并且常常有护卫队护送。年复一年,现代的公路沿著沙漠中的古代贸易路线进一步延伸。法国首先创办了泛撒哈拉沙漠公共汽车服务,至今仍在运行。主路线外有一个认可的卡车网可行驶汽车,当然必须小心翼翼地驾驶;但是在这开阔的沙漠里四轮驱动是真正必需的,至少要有两辆车子、足够的零件和大量的发生意外事故时的供应品,燃料、食物和水——尤其在夏季,所有的特别规定对所有旅游者都适用。在大的地区,地图是不够的,导航方法才是必需的。
许多跨越撒哈拉沙漠的国际航空公司的定期航班辅助了地面旅游的不足,当地的航空公司联结各主要居住中心。铁路自从在阿巴德莱(Abadla,阿尔及利亚的贝沙尔附近)“泛撒哈拉沙漠”被弃而不用之后,很少有发展,只建了一条线来运输毛利塔尼亚的矿物。
[编辑本段]研究和探索
古代描绘撒哈拉沙漠的记录与今日所见雷同——一个广阔无垠的可怕障碍物。埃及人只控制他们邻近的绿洲,有时也控制南面的土地;迦太基人显然延续了早在青铜时代就建立起来的与内地的商业关系。罗马人对撒哈拉沙漠感兴趣在西元前19年至西元86年的探险文献中已有记载。地理勘探在中世纪一直持续进行。
中世纪的旅游者怀著宗教和商业动机对进一步了解撒哈拉沙漠及其人民作出贡献。
接下来的欧洲人对撒哈拉沙漠的认真探索始于19世纪,很多是始于偶然对非洲内地的主要水道发生兴趣。为了试图决定尼日河的走向,英国探险家里奇(Joseph Ritchie)和里昂(George Francis Lyon)于1819年来到费赞区,1822年英国探险家德纳姆(Dixon Denham)、克拉珀顿(Hugh Clapperton)和奥德莱(Walter Oudney)接连越过这个沙漠从而发现了查德湖。苏格兰探险家莱恩(Alexander Gordon Laing)穿过撒哈拉沙漠,于1826年抵达传说中的城市廷巴克图,但是在他回来之前却在那里被人杀害了。法国探险家卡耶(Rene Caillie)乔装成一个阿拉伯人,于1828年从南部越过撒哈拉沙漠到北部访问了廷巴克图后生还。其他著名的探险由下列各人完成∶德国地理学家巴尔特(Heinrich Barth,1849~1855),法国探险家杜韦里埃(Henri Duveyrier,1859~1862)和德国探险家纳赫蒂加尔(Gustav Nachtigal,1869~1875)以及罗尔夫斯(Gerhard Rohlfs,1862~1878)。
自从欧洲各殖*家军事占领撒哈拉沙漠之后,进行了更详尽的探险,至19世纪末,已经掌握了沙漠的主要特点。虽然20世纪*、商业和科学等活动极大地增加了对撒哈拉沙漠的认识,但是无垠的地带仍很遥远,知之甚少,难以抵达。
[编辑本段]撒哈拉沙漠岩画
岩画的发现
1850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1933年,法国骑兵队来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全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阴上,五颜六色,色彩雅致、调和,刻画出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
壁画群中动物形象颇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动物受惊后四蹄腾空、势若飞行、到处狂奔的紧张场面,形象栩栩如生,创作技艺非常卓越,可以与同时代的任何国家杰出的壁画艺术作品相媲美。从这些动物图像可以相当可靠地推想出古代撒哈拉地区的自然面貌。如一些壁画上有有划着独木舟捕猎河马,这说明撒哈拉曾有过水流不绝的江河。
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怪形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岩画的几个阶段
根据在撒哈拉沙漠发现的岩画,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岩画分为几个阶段:
1.水牛时期,大约从3万5千年以前至公元前8000年左右,这时期的岩画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时期,是用一些目前已经在当地绝迹的动物奶汁混合颜料画在岩石上的,这些动物包括有水牛、象、河马和犀牛,画中的人物使用棍棒、斧头、弓箭和用棍棒甩出去击打猎物,但没有见到标*,他们经常戴有圆形的盔帽。这些岩画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的东南部,以及乍得和利比亚境内。
2.黄牛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5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当地居民开始从事游牧生活,放牧牛羊,曾经发现有陶器和新石器时代经过打磨加工的石斧、石磨和箭头,也有一些打猎用的弓箭。放牧的动物是从亚洲引进的。后期也发现一些可以聚集较多的人和牲畜的村落遗迹。
3.马时期,大约为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700年左右。这一时期已经有迹象表明当地引进了马、骆驼和奶牛,并从事大规模的农业。可能在公元前1220年前后从腓尼基人那里学会了使用和锻造铁器。当地建立了横跨整个撒哈拉直到埃及的大帝国联盟。
[编辑本段]穿越撒哈拉沙漠
长久以来,撒哈拉沙漠犹如天险阻碍着旅行者的深入探险。时至今日,几条穿越大漠的路线相继开通,使冒险家们的梦想成真。沙漠中的旅行是对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挑战,但却奇异而刺激:游走漫漫大漠,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世界10大奇异之旅之一。
起点始于突尼斯或摩洛哥。在深入大漠之前,可先游览古老的城市,随后乘坐专门的车辆,融入旅行队,浩浩荡荡地启程。穿越起伏的沙丘,走访原始的非洲部落,在绿洲集市上寻宝。行程日期可作调整,但基本在三周以上,有的可延续两个月。花费:2500至4000美元。
中国人首次参加穿越撒哈拉沙漠行动
中英撒哈拉沙漠环境科学考察队于2001年10月14日从中国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出发,考察队中有一名中方成员,这是中国人首次参加穿越撒哈拉沙漠行动。
这次探险性的科学考察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英国探险家汉斯·威斯切穿越该沙漠一百年,同时要唤起全球对世界珍稀动物野双峰驼的关注。
考察队由中方一人、英方两人及美国地理杂志社五人组成。成员包括英国野骆驼保护基金会创始人简·海尔博士,中国生态学会理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袁国映代表中方参加这次考察。
考察队于十月下旬从中非尼日利亚大西洋海滨向北穿越二千四百公里的撒哈拉沙漠,沿古驼道到北非利比亚的黎波里地中海边,全程三千公里,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完成。考察队还将把撒哈拉沙漠与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对比,研究两者的沙漠类型、特点、动植物种类及分布区别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44

[编辑本段]概况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非洲北部全部。东西约长4,800公里(3,000哩),南北在1,300~1,900公里(800~1,200哩)之间,总面积约8,600,000平方公里(3,320,000平方哩)。撒哈拉沙漠西濒大西洋,北临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东为红海,南为萨赫勒一个半沙漠乾草原的过渡区。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阿拉伯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可以将整个美国本土装进去,“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حراء,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以前。
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撒哈拉沙漠分为几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哈加尔高原,位于尼日尔的艾尔高原和位于乍得的提贝斯提高原;东部是最为荒凉的区域,为特内雷沙漠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点为位于提贝撒哈拉沙漠斯提高原中的库西山,海拔为3415米。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分割成两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阿拉伯语称为“萨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语称为“苏丹”,意思是黑非洲。
[编辑本段]自然特征
(1)自然地理。撒哈拉沙漠主要的地形特色包括∶浅而季节性氾滥的盆地和大绿洲洼地,高地多石,山脉陡峭,以及遍布沙滩、沙丘和沙海。沙漠中最高点为3,415公尺(11,204呎)的库西(Koussi)山顶,位于查德境内的提贝斯提山脉;最低点为海平面下133公尺(436呎),在埃及的盖塔拉洼地(Qattara Depression)。
撒哈拉沙漠中埃及的杰迪代附近的流沙
撒哈拉沙漠约在500万年之前就以气候型沙漠形式出现,即在上新世早期(530万~340万年前)。自从那时起,它就一直经历著乾、湿情况的变动。
(2)水系。有几条河源自撒哈拉沙漠外,为沙漠内提供了地面水和地下水,并吸收其水系网放出来的水。尼罗河的主要支流在撒哈拉沙漠汇集,河流沿著沙漠东边缘向北流入地中海;有几条河流入撒哈拉沙漠南面的查德湖,还有相当数量的水继续流往东北方向重新灌满该地区的蓄水层;尼日河水在几内亚的富塔贾隆地区上涨,流经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然后向南流入海。从阿特拉斯山脉和利比亚、突尼西亚、阿尔及利亚以及摩洛哥的沿海高地流入的溪流和乾河床(季节性溪流)提供了额外的水量。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与提贝提斯山脉相关的乾河床、湖泊、池塘组成的综合网络,以及塔西利-恩-阿耶(Tassili-n-Ajjer)和阿哈加尔山脉的类似网络,如塔曼拉基特(Tamanrasset)河。撒哈拉沙漠的沙丘储有相当数量的雨水,沙漠中的各处陡崖有渗水和泉水出现。
(3)土壤。撒哈拉沙漠的土壤有机物含量低,且常常无生物活动,尽管在某些地区有固氮菌。洼地的土壤常含盐。沙漠边缘上的土壤则含有较集中的有机物质。
(4)气候。撒哈拉沙漠气候由信风带的南北转换所控制,常出现许多极端。它有世界上最高的蒸发率,并且有一连好几年没降雨的最大面积纪录。气温在海拔高的地方可达到霜冻和冰冻地步,而在海拔低处可有世界上最热的天气。
撒哈拉沙漠由两种气候情势所主宰∶北部是乾旱副热带气候,南部是乾旱热带气候。乾旱副热带气候的特征是每年和每日的气温变化幅度大,冷至凉爽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至最高的降水量。年平均日气温的年幅度约20℃(68℉)。平均冬季气温为13℃(55℉)。夏季极热。利比亚的阿济济耶(Al-Aziziyah)最高气温曾达到创纪录的58℃(136℉)。年降水量为76公厘(3吋),虽然降雨变化极大,多数降水发生在12~3月期间。另一降水*是8月,以雷暴形式为其特征。这种暴雨可导致巨大的暴洪冲入无降雨现象的区域。乾旱热带气候的特征是随太阳的位置有一个很强的年气温周期;温和乾旱的冬季和炎热乾旱的季节之后有个反覆多变夏雨。撒哈拉沙漠乾旱热带区域年平均日温差为17.5℃(31.5℉)。最冷月份平均温度与北部副热带地区基本相同,但是日温差没有那麼大。春末夏初很热,50℃(122℉)的高温并不稀罕。虽然乾旱热带山丘的降水量全年都很小,低地的夏季一次雨量可达最高。在北部,这类降雨多数都是以雷暴方式发生。年降水量平均约125公厘(5吋),中部山丘有时降雪。沙漠西边缘的冷加那利洋流降低了气温,从而减少了对流雨,但湿度加大还时而出现雾。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冬季是吹哈麦丹风期,这是带沙和其他小尘粒的干燥东北风。
(5)植物。撒哈拉沙漠植被整体来说是稀少的,高地、绿洲洼地和乾河床四周散布有成片的青草、灌木和树。在含盐洼地发现有盐土植物(耐盐植物)。在缺水的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的高原有某些耐热耐旱的青草、草本植物、小灌木和树。
撒哈拉沙漠高地残遗木本植物中重要的有油橄榄、柏和玛树。高地和沙漠的其他地方还发现的木本植物有金合欢属和蒿属(Artemisia)植物、埃及姜果棕、夹竹桃、海枣和百里香。西海岸地带有盐土植物诸如柽柳(Tamarix senegalensis)。草类在撒哈拉沙漠则广泛分布,包括下列品种∶三芒草属(Aristida)、画眉草属(Eragrostis)和稷属(Panicum)。大西洋沿岸则有马伴草(Aeluropus littoralis)和其他盐生草。各种短生植物组合构成重要的季节性草场,称作短生植被区。
(6)动物。撒哈拉沙漠北部的残遗热带动物群有热带鮎和丽鱼类,均发现于阿尔及利亚的比斯克拉(Biskra)和撒哈拉沙漠中的孤立绿洲;眼镜蛇和小鳄鱼可能仍生存在遥远的提贝斯提山脉的河流盆地中。
撒哈拉沙漠西部萨乌拉河上的凯尔札兹绿洲
撒哈拉沙漠的哺乳动物种类有沙鼠、跳鼠、开普野兔和荒漠刺猬;柏柏里绵羊和镰刀形角大羚羊、多加斯羚羊、达马鹿和努比亚野驴;安努比斯狒狒、斑鬣狗、一般的胡狼和沙狐;利比亚白颈鼬和细长的獴。撒哈拉沙漠鸟类超过300种,包括不迁徙鸟和候鸟。沿海地带和内地水道吸引了许多种类的水禽和滨鸟。内地的鸟类有鸵鸟、各种攫禽、鹭鹰、珠鸡和努比亚鸨、沙漠雕鴞、仓鴞、沙云雀和灰岩燕以及棕色颈和扇尾的渡鸦。
蛙、蟾蜍和鳄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蜥蜴、避役、石龙子类动物以及眼镜蛇出没在岩石和沙坑之中。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有藻类、咸水虾和其他甲壳动物。生活在沙漠中的蜗牛是鸟类和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沙漠蜗牛通过夏眠之后存活下来,在由降雨唤醒它们之前它们会几年保持不活动。
[编辑本段]形成原因
(1)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
(2)北非与亚洲*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3)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区。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撒哈拉已经变成和目前状态一样的大沙漠,成为当时人类无法逾越的障碍,仅仅在绿洲有一些居民,商业往来很少能穿越沙漠。只有尼罗河谷是一个例外,由于有充分的水源,这里成为植物生长繁茂的区域,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是尼罗河有几个无法通航的大瀑布,也为商业贸易造成很大的障碍。不过埃及还是能够通过这里将铁器技术,也许还有帝王的观念传播到南方的努比亚以及更靠南的地方。
到了公元前500年时,古希腊和腓尼基人开始对这一地区产生影响,希腊商人顺着沙漠东部的边缘地带开发商机,在红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商业殖民地。迦太基则沿着大西洋沿岸在沙漠西部开发,但是由于大西洋风波险恶,也没有充分的市场,所以他们的探索从没有超过现在摩洛哥所在的范围。*集权的国家只分布在沙漠的北部和东部边缘,他们的权力达不到沙漠腹地,所以这些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经常受到在沙漠中游牧的柏柏尔人的袭击。
撒哈拉沙漠历史上最大的变化来源于入侵的阿拉伯人带来的骆驼,它们使贸易往来可以穿越沙漠,北方地中海沿岸的酋长们将马匹和工艺品运到南方,南方的萨赫尔王国由于出口黄金和盐而变得富裕强大。沙漠中的绿洲成为商业中心,逐渐被北方的酋长们控制起来了。
这种状态持续了几个世纪,直到欧洲人发明了大帆船,首先是葡萄牙人绕过撒哈拉去掠取几内亚的资源,然后其他欧洲国家也紧跟其后,撒哈拉很快就失去商业价值。
虽然殖民者们忽视了撒哈拉沙漠的价值,但现代却发现很多有价值的矿藏,包括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油气资源,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的磷矿。
从50万年前开始,就有人类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生活。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撒哈拉还不是一个沙漠,气候类似于现在的东非,在沙漠地带发现了大约有3万幅古代的岩画,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恩阿杰尔高原,描绘的都是河流中的动物,如鳄鱼等。同时也发现过恐龙的化石。但现在的撒哈拉自从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罗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绿洲附近,已经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植被存在了。
现在还有大约250万人生活在撒哈拉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有属于阿拉伯语系的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撒哈威人和摩尔人;以及一些黑人种族,如图布人,努比亚人,萨哈威人和卡努里人。在撒哈拉范围内最大的城市是毛里塔尼亚的首都努瓦克肖特,此外比较重要的还有阿尔及利亚的塔曼腊塞特,马里的廷巴克图,尼日尔的阿加德兹,利比亚的加特和乍得的法雅。
[编辑本段]地貌类型
撒哈拉沙漠干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由石漠(岩漠)、砾漠和沙漠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尼罗河以东的努比亚沙漠主要也是石漠。砾漠多见于石漠与沙漠之间,主要分布在利比亚沙漠的石质地区、阿特拉斯山、库西山等山前冲积扇地带。沙漠的面积最为广阔,除少数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处都有大面积分布。
[编辑本段]组成部分
著名的有利比亚沙漠、赖卜亚奈沙漠、奥巴里沙漠、阿尔及利亚的东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纳沙漠、比尔马沙漠等。面积较大的称为“沙海”,沙海由复杂而有规则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态复杂多样,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较低的流动沙丘,还有大面积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偏南靠近草原地带和大西洋沿岸地带。从利比亚往西直到阿尔及利亚的西部是流沙区。流动沙丘顺风向不断移动。在撒哈拉沙漠曾观测到流动沙丘一年移动9米的记录。
[编辑本段]环境气候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成为著名产铀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
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矿地,竟然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
[编辑本段]居民
虽然撒哈拉沙漠(不包括尼罗河谷)大如美国,但是它的居民估计只有250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0.4人。偌大的面积空无一人,但是只要瘦瘠的植被能供养牲畜,或有可靠的水源,散落的人群便会在这世界上最艰困的环境中和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下生存下去。
考古学上证明,已陆陆续续有形形色色的人在撒哈拉沙漠定居,动植物的培育驯养导致职业的专门化。对外贸易也发展了,模里西斯的铜在西元前2000年就找到其出路进入地中海的青铜器时代文明。
游牧民的大迁徙方便了他们卷入全撒哈拉沙漠的贸易。撒哈拉沙漠中的绿洲居民易遭桑哈亚人(柏柏尔族)和其他骑骆驼游牧民的袭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是为了逃避北非古罗马末期的混乱和战祸而进入沙漠。许多馀下的绿洲居民,其中有哈拉廷人(Haratin),被游牧民所征服。7~11世纪期间*教扩张至北非激起了更多的柏柏尔人和极欲保持传统信仰的阿拉伯群体迁入撒哈拉沙漠。*教最终透过贸易路线扩张,成为沙漠中主要的社会势力。
尽管有相当大的文化差异,人们还是倾向将撒哈拉沙漠的人归类为牧人、定居的农夫或专业人员(诸如铁匠、牧工和耕作者)。图阿雷格人(他们自称为塔马什克〔Kel Tamasheq〕人)以好战和狂热的性闻名。他们虽然是*教徒,但保留女族长的组织,且图阿雷格妇女享有不同寻常的自由。西面的摩尔人集团原先拥有强有力的部落联盟。提贝斯提及其南部边境的特达人(Teda)主要是骆驼牧人,以性和吃苦耐劳而著称。
在沙漠范围之内,固定职业*在绿洲中,这里的灌溉情况允许有限地种植海枣、石榴及其他果树;谷物诸如黍类、大麦、小麦、蔬菜;及诸如散沫花这种特殊作物。水源严重*了绿洲的拓展,在有些地方,水的过量使用已使水位严重下降,茅利塔尼亚的阿德拉尔(Adrar)区绿洲的情况即是如此。严重的蒸发而造成土壤的盐化和被侵蚀沙所埋是又一种危害;后者如阿尔及利亚苏夫(Souf)绿洲情况,需不断用人工清除。
[编辑本段]经济
(1)资源。在殖民统治撒哈拉沙漠期间,殖民当局对这块看似没有希望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毫无兴趣。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在发现了石油之后,此地引起了国际的兴趣和投资。
金属矿物在经济上相当重要。阿尔及利亚拥有几个很大的铁矿,茅利塔尼亚西部的伊吉尔山(Mount Ijill)的储存量也相当可观;埃及、突尼西亚、摩洛哥、西撒哈拉沙漠和尼日的存储量略逊。茅利塔尼亚西南部阿克茹特(Akjoujt)附近埋有相当数量的铜矿石,阿尔及利亚贝沙尔(Bechar)南面有大量的锰矿。铀则广泛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尤其尼日的极为重要。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沙漠有极丰富的磷酸盐。
燃料资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煤的来源有摩洛哥的无烟煤层和靠近贝沙尔的烟煤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著在阿尔及利亚的因萨拉赫(I-n-Salah)发现石油,在埃及的沙漠西部、利比亚的东北部、阿尔及利亚的东北部都发现丰富的储藏量。突尼西亚和摩洛哥的储藏量则少些,查德和尼日的储量也不多。在撒哈拉也发现了油页岩。阿尔及利亚的大天然气田已开采,埃及、利比亚和突尼西亚也有小一些的天然气田。
但是沙漠的经济发展极为困难,对传统的撒哈拉沙漠几乎未有所改变。
沙漠人民从采矿中几乎一无所得,也许还适得其反。游牧生活的衰落始于安抚*,随著经济状况的改变和正式的定居*的实行(因为游牧生活管理起来不便),更加快这种衰落。普遍的环境情况不佳进一步鼓励游牧民流入绿洲和城镇,从而产生过分拥挤和贫穷。油田里的高工资吸引著劳工,但传统的生活受到破坏,何况工作机会不多且又并非永久性。沙漠传统产品(诸如兽皮和羊毛,过剩的水果、盐)中只有海枣,尤其是北部绿洲的海枣,在商业上尚能维持其重要地位。盐虽然仍在提炼并送往南面苏丹西部区域,现在却要与廉价的进口盐竞争。1950年以来,旅游业有相当的发展,但是由于交通和提供膳宿的困难也只能*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地带。
(2)交通运输。撒哈拉沙漠,传统上都是透过骆驼队,缓慢、艰苦,也很危险。需冒迷路、过热、窒息人的沙暴以及饿死、渴死等危险,再加上还可能遭到打劫。尽管有这麼多危险、困难,沿著连接绿洲的商队路线的泛撒哈拉沙漠贸易从很早时候起就一直延续了下来。主要的路线大多在提贝斯提山脉的西面,其中最东面的从查德河向北至比尔马(Bilma,今尼日境内),通过费赞(Fezzan)区至的黎波里(Tripoli),是多少世纪来一直在使用的路线。提贝提斯山脉东面几乎没有绿洲,但是尼罗河西面的“四十〔天〕路”(darb al-arn)原先是运奴隶的路线。黄金、象牙、奴隶和盐是早期贸易的主要项目,但是今日,骆驼商队多半都已停业,只有从伊吉尔、比尔马和马利的陶代尼(Taoudenni)来的残留的盐生意仍使用骆驼队。但是主要的路线仍在使用,只是改由特别装备的机动车行驶,并且常常有护卫队护送。年复一年,现代的公路沿著沙漠中的古代贸易路线进一步延伸。法国首先创办了泛撒哈拉沙漠公共汽车服务,至今仍在运行。主路线外有一个认可的卡车网可行驶汽车,当然必须小心翼翼地驾驶;但是在这开阔的沙漠里四轮驱动是真正必需的,至少要有两辆车子、足够的零件和大量的发生意外事故时的供应品,燃料、食物和水——尤其在夏季,所有的特别规定对所有旅游者都适用。在大的地区,地图是不够的,导航方法才是必需的。
许多跨越撒哈拉沙漠的国际航空公司的定期航班辅助了地面旅游的不足,当地的航空公司联结各主要居住中心。铁路自从在阿巴德莱(Abadla,阿尔及利亚的贝沙尔附近)“泛撒哈拉沙漠”被弃而不用之后,很少有发展,只建了一条线来运输毛利塔尼亚的矿物。
[编辑本段]研究和探索
古代描绘撒哈拉沙漠的记录与今日所见雷同——一个广阔无垠的可怕障碍物。埃及人只控制他们邻近的绿洲,有时也控制南面的土地;迦太基人显然延续了早在青铜时代就建立起来的与内地的商业关系。罗马人对撒哈拉沙漠感兴趣在西元前19年至西元86年的探险文献中已有记载。地理勘探在中世纪一直持续进行。
中世纪的旅游者怀著宗教和商业动机对进一步了解撒哈拉沙漠及其人民作出贡献。
接下来的欧洲人对撒哈拉沙漠的认真探索始于19世纪,很多是始于偶然对非洲内地的主要水道发生兴趣。为了试图决定尼日河的走向,英国探险家里奇(Joseph Ritchie)和里昂(George Francis Lyon)于1819年来到费赞区,1822年英国探险家德纳姆(Dixon Denham)、克拉珀顿(Hugh Clapperton)和奥德莱(Walter Oudney)接连越过这个沙漠从而发现了查德湖。苏格兰探险家莱恩(Alexander Gordon Laing)穿过撒哈拉沙漠,于1826年抵达传说中的城市廷巴克图,但是在他回来之前却在那里被人杀害了。法国探险家卡耶(Rene Caillie)乔装成一个阿拉伯人,于1828年从南部越过撒哈拉沙漠到北部访问了廷巴克图后生还。其他著名的探险由下列各人完成∶德国地理学家巴尔特(Heinrich Barth,1849~1855),法国探险家杜韦里埃(Henri Duveyrier,1859~1862)和德国探险家纳赫蒂加尔(Gustav Nachtigal,1869~1875)以及罗尔夫斯(Gerhard Rohlfs,1862~1878)。
自从欧洲各殖*家军事占领撒哈拉沙漠之后,进行了更详尽的探险,至19世纪末,已经掌握了沙漠的主要特点。虽然20世纪*、商业和科学等活动极大地增加了对撒哈拉沙漠的认识,但是无垠的地带仍很遥远,知之甚少,难以抵达。
[编辑本段]撒哈拉沙漠岩画
岩画的发现
1850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1933年,法国骑兵队来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全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阴上,五颜六色,色彩雅致、调和,刻画出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
壁画群中动物形象颇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动物受惊后四蹄腾空、势若飞行、到处狂奔的紧张场面,形象栩栩如生,创作技艺非常卓越,可以与同时代的任何国家杰出的壁画艺术作品相媲美。从这些动物图像可以相当可靠地推想出古代撒哈拉地区的自然面貌。如一些壁画上有有划着独木舟捕猎河马,这说明撒哈拉曾有过水流不绝的江河。
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怪形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岩画的几个阶段
根据在撒哈拉沙漠发现的岩画,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岩画分为几个阶段:
1.水牛时期,大约从3万5千年以前至公元前8000年左右,这时期的岩画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时期,是用一些目前已经在当地绝迹的动物奶汁混合颜料画在岩石上的,这些动物包括有水牛、象、河马和犀牛,画中的人物使用棍棒、斧头、弓箭和用棍棒甩出去击打猎物,但没有见到标*,他们经常戴有圆形的盔帽。这些岩画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的东南部,以及乍得和利比亚境内。
2.黄牛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5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当地居民开始从事游牧生活,放牧牛羊,曾经发现有陶器和新石器时代经过打磨加工的石斧、石磨和箭头,也有一些打猎用的弓箭。放牧的动物是从亚洲引进的。后期也发现一些可以聚集较多的人和牲畜的村落遗迹。
3.马时期,大约为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700年左右。这一时期已经有迹象表明当地引进了马、骆驼和奶牛,并从事大规模的农业。可能在公元前1220年前后从腓尼基人那里学会了使用和锻造铁器。当地建立了横跨整个撒哈拉直到埃及的大帝国联盟。
[编辑本段]穿越撒哈拉沙漠
长久以来,撒哈拉沙漠犹如天险阻碍着旅行者的深入探险。时至今日,几条穿越大漠的路线相继开通,使冒险家们的梦想成真。沙漠中的旅行是对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挑战,但却奇异而刺激:游走漫漫大漠,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世界10大奇异之旅之一。
起点始于突尼斯或摩洛哥。在深入大漠之前,可先游览古老的城市,随后乘坐专门的车辆,融入旅行队,浩浩荡荡地启程。穿越起伏的沙丘,走访原始的非洲部落,在绿洲集市上寻宝。行程日期可作调整,但基本在三周以上,有的可延续两个月。花费:2500至4000美元。
中国人首次参加穿越撒哈拉沙漠行动
中英撒哈拉沙漠环境科学考察队于2001年10月14日从中国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出发,考察队中有一名中方成员,这是中国人首次参加穿越撒哈拉沙漠行动。
这次探险性的科学考察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英国探险家汉斯·威斯切穿越该沙漠一百年,同时要唤起全球对世界珍稀动物野双峰驼的关注。
考察队由中方一人、英方两人及美国地理杂志社五人组成。成员包括英国野骆驼保护基金会创始人简·海尔博士,中国生态学会理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袁国映代表中方参加这次考察。
考察队于十月下旬从中非尼日利亚大西洋海滨向北穿越二千四百公里的撒哈拉沙漠,沿古驼道到北非利比亚的黎波里地中海边,全程三千公里,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完成。考察队还将把撒哈拉沙漠与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对比,研究两者的沙漠类型、特点、动植物种类及分布区别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