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眉庄在历史上真的能够送给苏培盛一把金瓜子吗?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金瓜子又被称作碎金,因为本身就是黄金做成的,所以在本质上属于货币。不过因为它没有统一的形状和重量,不像一般的整金那样标准。因为它的形状和大小与瓜子比较的像,因此才被称作“金瓜子”。

清朝以前,金瓜子是作为一种贵金属货币在民间流通的。它的制作工艺比较特殊,又没有统一的标准,相比较于大块的整金,它比较方便携带,价值又没有大块金子的大,所以方便结算。从重量来看,一粒金瓜子大约在二十克到三十克之间。按照金银一比十的比价,一粒金瓜子折合成银锭在二两到三两(按照现在的计量方式)。

因为其本身比较的珍贵,所以能够拥有它们的莫不是王公贵族,富商大户,一般人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它们。

随后的转变

到了清朝的时候,由于黄金兑换白银比例的逐渐提高,从一比十逐渐变成了一比二十,所以随之金瓜子的价格也相当于翻了一倍。这时一枚金瓜子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二十万元。如此巨大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流通的需要,加速了它退出民间流通的速度,它正在脱掉“货币职能”的外衣。


(银锭)

随后金瓜子彻底的退出了民间流通的领域,转身一变成为了帝王的专属。清朝皇帝把它当成了皇恩的体现,有时就用来来赏赐给下面的人。而得到金瓜子的人,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金瓜子本身的价值,而是它所体现的黄恩浩荡。得到了皇帝厚重的赏赐,那可是天大的荣耀,这才是最值得看重的地方。

而皇帝也深以为然,摸透了这些人的心思,再加上其本身就比较珍贵,所以即使是皇帝也不会随便赏赐下面的人很多金瓜子。通常都是意思一下,圣恩传递下去,是这么个意思就成了。

为了佐证观点,再来介绍一下当时后宫包括太后、皇后等人每年的收入。据史料记载,清朝皇太后每年的年金二十两,年银是两千两。皇后的年银是一千两,没有年金,除了白银这种“硬通货”,还会有一些实物发放,皇后每年可以得到两匹大卷江、四匹妆缎、四匹倭缎,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一些布料,此外还有40斤棉花、40张里貂皮、50张乌拉貂皮。皇太后、皇后的待遇尚且如此,可想而知下面等级更低的妃嫔们的待遇根本不可能超过她们。沈眉庄如果拥有这一盒金瓜子,待遇肯定超过了皇太后、皇后,这在礼制森严、等级明确的清廷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金瓜子)

再通过咱们前文的计算,一枚金瓜子相当于人民币二十万的话,沈眉庄这么多的金瓜子显然是价值不菲,以她的地位,是不可能有资格拥有这么多财富的。而从皇帝的赏赐记录来看,皇帝赏赐功臣金瓜子一般也就是几粒,而沈眉庄要想得到那一盒金瓜子只能通过皇帝,但是就现实的考量来看,皇帝不可能赏赐沈眉庄那么多的金瓜子。

因此《甄嬛传》里面沈眉庄不仅自己拥有一盒金瓜子,而且赏赐苏培盛一把,这个情节可以说是不符合史实的。只是编剧出于情节的需要,才安排了这么一个段落,我们切不可以当真。

金瓜子最初充当着货币的职能,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是个人财富的象征。但随后因为价值升高,不再适用于一般的商品交换,被清廷皇帝视为专有的特权,因而成为了皇恩的载体,是皇帝进行赏赐的代表性物品。再看清宫剧,如果出现除了皇帝之外的某个人拥有大量的金瓜子,基本上就是子虚乌有了。

热心网友

是没装在历史上,其实是不能够送给苏培盛一把金瓜子的。因为是没装,只是后宫的一个小小飞屏,它其实是没有这么多财富的。

热心网友

能。沈眉庄出身高贵,家里非常有钱,而且她当时深受皇帝喜爱,完全有可能送给苏培盛金瓜子。

热心网友

真的。在古代大臣家里比皇帝富裕的比比皆是,而入宫后为了获得皇帝的信息,贿赂其身边的大太监也是正常操作。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