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瓜岛战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2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46

雷达和侦察机啊,美军抢滩登陆顺利,那是因为日军当时大势已去,已经得不到国内的任何支援,没有军舰重炮凭什么守开阔的海滩呢;其次日军指挥官当时决定已经抱着战死的决心,将兵力打散,靠游击死战打算能拼多少就拼多少,没有药品,没有补给,已知要败,种种因素导致了很多病死的,正是这种打发,导致美军后来逐岛争夺死伤巨大,这也是后来使用原子弹的一个重要因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47

日军舰队还在港里的时候是靠情报工作,比如破译密码,提前得知日军计划。日军舰队在路上时远程搜索是靠侦察机。近距离 十几公里以内海战的时候 主要是靠雷达和光学仪器。
日军建设机场的是2000人的朝鲜劳工,和几十人的警卫部队。战斗力很弱,连民兵都不如。又遭到美海军舰炮的猛烈轰击,肯定是打不过美军精锐的海军陆战师。
日方很快就派出正规部队反击。第一次投入一个大队——在泰纳河口遭美军伏击。日方一木支队(第一梯队) 拥有兵力800人之多。进攻美陆战一师主力1.7万人(原有2.2万人,此时欠一个加强团5千人,该团驻守旁边的图拉吉岛)。
然后一木支队死的连渣也不剩下。又派了川口支队(5000人)来送。在血岭战斗中被陆战一师打得只剩一点渣。
最后日军终于知道了瓜岛的美军实力远不是“支队”能解决的。于是派来了仙台第2师团“勇”。该师团在本次战役中减员90%,联队长全部阵亡。日军总共1.5万人病饿而死。
日军补给舰不足。不足到什么程度——在1942年初就拿下了东南亚的油田,可是日本到1943年国内还是稀缺原油。国内经济也是难以为继,越来越接近崩溃。
日本要把中国*、、东南亚的资源运到本土,这就需要大量的运输船。可是日本在1941年只有600万吨的商船储备吨位(同期美国是3000万吨,美国本土资源丰富,就算商船不够,至少不会自溃,因此没有那么大的运输压力)。美国造船厂造一艘万吨级货轮(自由轮)最快需要3天,日本需要1个月。
又因为丢掉了机场失去了制空权,进而影响制海权。这使得日军损失不起的补给舰,根本无法出动,只能靠夜间用速度快的驱逐舰运些铁桶扔在海上,让岛上的人开小船捡回去。就算一切顺利,这样做也就是提供最低限度的食物补给,重炮坦克之类的重装备一律不可能补给。进而造成陆上战斗不利,战线只能靠步兵填,造成更多伤亡。驱逐舰运的补给数量少,种类单一,也一样容易遭到美军的干扰。不仅如此,日军在思想上还不重视后勤。
日本海军也不敢投入主力舰,因为他们是“对米渐减邀击作战”中关键的“战略决战兵器”。最多只有派速度快的老式金刚级战列舰(原为战列巡洋舰)。阿部弘毅未能完成摧毁机场的任务,但是给美军巡洋舰部队造成了巨大杀伤(美军丹尼尔卡拉汉少将、诺曼斯科特少将 两位舰队司令全部阵亡), 却因为损失了比睿而被“提前退休永不录用”。然后剩余的雾岛号又独木难支,在第二天不敌美军的2艘新锐战列舰。
这样一来,日军不能瘫痪机场,运输舰就上不去。
美军就不一样,有什么用什么。在最紧张的时候冒着极大的风险,把南达科他和华盛顿2艘新锐战列舰派到铁底湾的狭窄水域,直面日军鱼雷。保全了机场。进而保证了补给。
如果日军有英军补给马耳他岛时,出动战列舰作为诱饵,掩护运输舰那样的魄力,那就不会是这个结果。
归根结底,日军是因为战术上送死,战略上怕死,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了自己的实力,跟全力投入的美军打了一场烂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47

当时美军的舰艇已经装备了早期的对海搜索雷达,再加上当时巡洋舰以上级别的大型舰艇,还会携带用于海上侦察和搜救用的水上飞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48

当时发现敌军船只靠的是侦察机。美军登陆瓜岛时岛上日军兵力不足,不敢抵抗,所以一开始都躲起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48

1.美军如何顺利登陆瓜岛:美军在1942年8月7日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时,岛上的日军不足三千人,其中多数是被强征来修建瓜岛机场的朝鲜劳工再加上日本海军的工程兵,真正能够作战的携带了一些轻武器的守备队只有数百人,岛上基本没有防御工事,机场当时刚刚初步建成,日军航空队尚未来得及进驻,没有一架飞机。进攻的美军陆战队第一师首轮登陆就投入了一万余人,得到包括三艘大型航空母舰在内的数十艘舰艇的支援,双方兵力差距悬殊,所以日军几乎没什么像样的抵抗就匆匆退入雨林,美军兵不血刃而得瓜岛机场。

瓜岛以北的图拉吉岛及其周边岛屿(佛罗里达岛、吉沃图岛、塔纳姆博格岛)有八百余名日军驻守,主要是日本海军航空队的空勤、地勤人员以及少量守备队,图拉吉基地部署有15架用于空中侦察的水上飞机。盟军舰队在7月底8月初向瓜岛航行时,图拉吉的日军水上飞机虽多次在瓜岛以南海域进行侦察,但由于天气恶劣而没有发现行进中的盟军舰队,结果在8月7日美军开始登陆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驻图拉吉的水上飞机第一时间就被美军航母出动的舰载机全数摧毁,随后美军出动一个陆战团又一个营登陆图拉吉及其附属岛屿。岛上的日军数量少、装备差、缺乏陆战训练而且孤立无援,虽然无路可退的日军负隅顽抗、给美军带来一定伤亡,但还是于次日被基本肃清,至此美军完成瓜岛登陆的全部目标。

在美军发动瓜岛登陆的同时,日军的注意力主要在其他地区。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失败之后,日军高层一厢情愿地认为盟军的*不会早于1943年,忽视了盟军发起局部反击的可能性。在西南太平洋方面,日军当时正忙于进攻巴布亚,同样忽视了南部所罗门群岛方面的威胁。日本陆军刚刚在7月登陆了巴布亚半岛北海岸的布纳-戈纳,此时正试图穿越巴布亚中部的山脉、攻占半岛南岸与澳大利亚本土隔海相望的莫尔兹比港,负责西南方面的日本海军则把重点放在了支援巴布亚方向作战以及与美、澳空军争夺西南太平洋地区制空权上,就在盟军登陆瓜岛前一天,拉包尔的日军还在准备空袭巴布亚的米尔恩湾和莫尔兹比港。直到7日瓜岛和图拉吉岛守军发来盟军大举登陆的电报,日军才如梦方醒、匆忙转向瓜达尔卡纳尔岛,此时自然是为时已晚。

为了阻止盟军的登陆行动,8月7-8日,拉包尔的日本海军航空队向瓜岛方向反复出击。但由于盟军得到航母舰载机的有力掩护,也由于从拉包尔到瓜岛航程超过1000公里、如此长的出击距离令飞行员在抵达战场之前就已疲惫不堪、遑论取得理想的战果了,日军的数轮空袭收效甚微,自己反而付出了36架飞机被击落或迫降、百余名熟练机组阵亡的惨重代价,严重削弱了拉包尔航空队的后续作战能力。8月8日,驻拉包尔和卡维恩的日本第八舰队又冒险向瓜岛海域出击,在8-9日夜间的萨沃岛海战中,训练有素的日本海军重创了疏于防备的盟军舰队,以微小代价取得了击沉4艘重巡洋舰、重创1艘重巡洋舰另2艘驱逐舰的巨大战果,迫使盟军舰队在9日提前撤出瓜岛海域。然而,日军在重创盟军作战舰艇的同时却没能摧毁盟军的运输船队,也没有摧毁盟军已卸载到滩头的物资,使得盟国海军在撤离之前仍然给陆战一师留下了继续作战所必需的装备和补给,瓜岛机场也依然在美军掌握之下、并于8月20日进驻了第一批航空队,萨沃岛海战的胜利未能帮助日军扭转战局。直到8月21日,日军第一批紧急运抵瓜岛的援军才发起了首次陆上进攻,但日本陆军却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轻视对手,竟试图以不到一千人的兵力直取瓜岛机场,结果在泰纳鲁河之战中被兵力和火力绝对优势的美陆战一师全歼,至此日军已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瓜岛问题了,战局被拖入了对日本不利的长期消耗战。

                        1942年8月7-8日美军登陆图拉吉-吉沃图-塔纳姆博格示意图

2.盟军如何发现日本舰船:当时日本在西南太平洋地区主要的海空基地是拉包尔和卡维恩,此外还有布因、肖特兰等前进基地。由于美军控制了瓜岛的机场从而控制了瓜岛周边海域的制空权,日军增援瓜岛的船队必然暴露在美军的空中打击之下,但由于萨沃岛海战的前车之鉴,盟军舰艇也不敢在夜间冒险逗留于瓜岛水域,这就给了日军使用速度快的驱逐舰等军舰来执行运输任务的机会。驱逐舰航速高,可以在第一天的中午或午后从北部的拉包尔、肖特兰等地启航,当天晚间进入瓜岛的制空圈(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飞机夜间航行的风险很大,除经过训练的夜航机组外一般不会冒险在夜晚出动),在午夜时分迅速靠岸卸下人员和物资后立即折返,第二天日出前即可安全驶出瓜岛制空圈,这就是所谓“东京快车”或日军自称的“鼠输送”。虽然这样可以规避美军的空袭,但本身是为作战而设计的驱逐舰吨位小、空间狭窄、装卸不便,只能搭载非常有限的人员和补给,而且根本无法运输重型火炮、车辆等重装备,运输能力十分低下,很难满足瓜岛日军的作战需要。

               1942年的所罗门战场,橙线为日军“东京快车”前往瓜岛常用的航线之一

美军是如何发现南下的日军舰船的呢?首先是通过空中侦察,盟军在巴布亚的莫尔兹比港和米尔恩湾,在所罗门群岛的瓜岛、图拉吉岛,在瓜岛以东的圣埃斯皮里图岛、埃法特岛以及圣克鲁斯群岛的恩德尼岛,在瓜岛以南的法属新喀里多尼亚的努美阿等地设有多个机场或水上飞机基地,从这些地区出动航程大的B-17“飞行堡垒”远程轰炸机或PBY“卡塔琳娜”水上飞机(有时也会出动其他机型的飞机),可以深入所罗门群岛北部进行航空侦察。但是B-17主要是一款高空水平轰炸机、很难命中高速机动的舰船,PBY水上飞机比较脆弱、一旦与敌方战斗机遭遇往往凶多吉少,加上所罗门群岛北部有多个日军机场,盟军在当时还不能掌握这一带的制空权,因此更多是在发现日舰南下时提供预警而无法直接进行有效打击。在有些情况下盟军潜艇也能提供一些情报,如萨沃岛海战前一艘美军潜艇就在拉包尔附近目击到了航行中的日本第八舰队,可惜这一情报未能引起盟军的警惕。

其次是通过情报人员的工作。所罗门群岛在战前是英属澳大利亚的托管领土,英、澳为了控制这些偏远地区,在当地安插了许多情报人员。日军占领这些岛屿后,一些情报小组潜伏了下来,通过电台向盟军不断报告发现的情报,他们被称为“海岸瞭望员”,一般由白人领队和土著人队员组成。往往在日军舰船从拉包尔或肖特兰出港时,潜伏在附近岛屿上的“海岸瞭望员”就立即向盟军报告有日舰离开港口。日军虽然知道盟军“海岸瞭望员”的活动,也多次进行清剿,但始终未能根除。除了前方的侦察员,盟军后方的情报人员也作出了贡献。在中途岛海战后的一段时间,由于日军大规模更换了密码,曾经通过无线电破译为中途岛海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美国海军情报部门一度失去了准头,在瓜岛登陆战前期数次出现了重大误判;但到战役后期,美军情报部门又恢复了工作效率,比如1942年11月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爆发前,美军情报部门就较为准确地察觉了日军试图向瓜岛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击的企图。

以上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敌方动向的先期预警,那么在海战中美军是如何进行侦察的呢?二战时虽然已有雷达,但技术还不完善,容易出现故障或受到干扰,而且不少海军军官也不太清楚应如何充分运用雷达,导致雷达在很多时候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在瓜岛的数次海战中,美军首先是依靠航空侦察、“海岸瞭望员”的报告以及其他手段获得预警、作出相应的部署,在战场上有时会用巡洋舰搭载的水上飞机进行侦察,更多时候则是靠舰上的对海搜索雷达和瞭望哨来发现目标。这一时期美国海军对于夜战依然是经验不足,在与日军的对抗中经常要付出沉重代价,比如1942年11月13日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的第一次夜战,尽管美舰的对海搜索雷达在24000米距离上就率先发现了目标,但美军编队指挥官未充分信任雷达的侦察结果,导致这场战斗最终依然变成了近距离的混战。当然美军也有一些出色的表现,如瓜达尔卡纳尔海战的第一次夜战中“海伦娜”号轻巡洋舰利用雷达在混乱的夜战中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战场态势、给予多艘日舰沉重打击,第二次夜战中“华盛顿”号战列舰利用雷达进行了非常精准的射击,短时间内就重创了日军“雾岛”号战列舰,致其最终沉没;但总体来说要到1943年,美军经过不断磨合,才逐渐能充分发挥出雷达给己方带来的情报优势。

3.瓜岛日军为何非战斗减员严重:首先在1和2部分已经说过,瓜岛战役爆发后不久美军就掌握了岛上机场从而夺取了周边海域的制海权,日军虽然通过“东京快车”的方式能够向瓜岛运送一些补给,但效率非常低下,最有效率的补给方式当然是出动大型运输船一次性运送大量人员、物资以及重装备上岛,但由于制空权在美军手中使这一做法没有现实可行性。日军为了夺回机场不断向岛上运送援兵,到战役后期岛上日军达到2~3万余人,然而日军数次进攻机场的地面攻势都以失败告终,这些部队刚登岛时靠携带的物资还可支撑一时作战之需,但之后就全部要靠后方不断提供给养,这远远超过了“东京快车”这一低效的补给方式所能支撑的上限。加上瓜岛是一个热带荒岛,岛上人烟稀少、密林丛生,几乎没有什么物产,结果就是岛上的日军最后陷入饥饿。日军在瓜岛失败,超过了“进攻的极限”乃是重要原因之一,瓜岛到日军的后方基地实在太遥远,加之丧失了制空权,日军很难有效向前线提供支援,最终陷入了后勤黑洞,因无力支撑饥饿的大军而*在1943年2月从瓜岛全部撤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