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0:3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6:50
作为参考
黄土高原土质松散,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如岩石,遇水则容易溶解.
黄土质地疏松,富含氮磷钾等养分,自然肥力高,适于耕作.
小麦、谷子、糜子、油料作物、棉花、烟叶和甜菜播种面积最大,是黄土高原主要作物.
黄土高原盛产地区苹果、梨、柿、枣、杏、桃、核桃、葡萄、李、石榴、猕猴桃等。除此之外,还有有经济价值的其他资源植物,共达3500种左右。其中许多是特用资源植物,例如:甘肃永登的玫瑰,陕西黄龙、大荔等地提炼高级香精的薰衣草,甘肃、青海地区的发菜,青海的蕨麻(人参果)。宁夏的甘草,六盘山的蕨菜、黄龙山一带的倒卵叶五加皮,以及分布广泛的沙棘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6:50
黄土高原适合种植什么作物?种植松柏树.北方地区连续大旱,好多地方人畜吃水困难,有的甚至连一些已经长成的树木也旱死了。现在看,干旱趋势并没有减缓的迹象,气象部门和有关专家分析预测,旱情还会持续发展。近几十年以来,黄土高原的植树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从各地历年统计的数字计算,黄土地上已覆盖几层林木了。但目前黄土高原依然植被稀疏。是人植树不尽力,管护不尽心吗?有一点,但远不是全部。人们是努过力,付出过心血的。有些失败不追究人的责任是不对的,有些失败全部归罪于人也是不对的。这几十年里植树成活少,存活更少,收效几乎没有的原因是天气太旱,缺乏树木生长的客观条件。在目前黄土高原十年十旱的情况下,造林首先是成活很难。植活一棵树,我们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在成活以后,因为缺水,树木生长将会很慢。现在一些山上也有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栽植的杨树、槐树和榆树,几十年了,树干还没有碗口粗,老乡称之为“小老树”。所以说,要指望现在把树栽活,再长大,再发挥作用,真是遥远的事。
黄土高原各种矛盾的焦点在一个“水”字。农业灾害频繁,造林难以存活,人畜吃水困难等等是因为缺水。而水土流失却又是因为水要流走。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坝拦洪,蓄水淤地。
具体做法是在黄土地区各中等规模的小沟小河内(控制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选狭窄部位,从两面山上取土筑成与山头同高的大坝,把整条沟彻底锁死。之后便听任洪水在沟内淤积,直至把整条沟淤积成小平原、小盆地。少数不便于“锁”的山沟,我们再用其他的办法来解决。筑坝锁沟的好处在于:
1、可迅速彻底治理水土流失。锁死一条沟,这个小流域的水土流失便得到了彻底治理,便由恶性流失转为还原性运动,一次根治一大片,而且是当年见效,一劳永逸,今后只要稍加维护即可,千秋万代,黄土地会越来越平整。
2、可充分利用奇缺的天上水。洪水拦在沟内,我们把其中的一部分提上山灌溉农田,浇树浇草;一部分均匀的送向下游,供下游利用;一部分则渗入地下,地下水增加,山泉会增多,气候会改变,实际上等于把集中暴发的山洪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水供给了黄河。只要有了水,植被自然容易成活,土地沙化问题也会解决。
3、可增加耕地。黄土高原的耕地被千沟万壑占去不少,而且还在继续侵蚀。修建拦洪坝,可逐步将山沟再还原为耕地。拦洪坝建成以后,少则七八年,多则十几年,坝内淤积的土壤里便可种高杆作物。淤到半山腰,沟底的淤积面占到整个流域面积的30%以上时,全沟都是稳产高产田了。
用以上的办法治理黄土高原,几十年后,支离破碎的黄土地开始“复原”,山泉增多,沟里新淤积的土地水肥充足,是稳产高产田。地下山泉增加,一年四季有源源不断的清水流入黄河。这美好蓝图能否实现,答案是肯定的。下面讨论它的可行性。
修建众多拦洪坝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五:一是地形是否适宜;二是技术和防洪问题;三是淹没问题;四是效益问题;五是资金问题。
1、地形问题:黄土高原上虽然山脉众多,但就小范围来讲,凡是黄土山头多的地方,相互之间的高差其实很小。很久以前它们是连在一起的平坦土地,只是天雨慢慢将它们分割开了。在众多土沟中,小沟小渠落差大,中等沟的落差小,沟底基本是平缓的,而且有不少是“坛子沟”,口小内大。山西省保德县位于晋陕蒙交界之地,是黄土高原上立地条件最差的地方,每平方公里有较大沟渠38条之多,但就是这样的地方,仍然有一半以上的面积可用修建拦洪坝的办法来治理,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就更容易治理了。
2、防洪问题:以现有的机械和技术,用一秋一春的时间建一座拦洪坝十分容易。洪水压力主要在前五年,淤积五年以后,沟内容水面增大,坝便无任何危险了。而且坝内有水以后,我们可以抽水上山,用水力充填的办法加固大坝。
3、淹没问题:大部分沟内无人居住,无其它建筑。少数居民可搬迁上山。淹没了两面山坡上的土地,用淤出的沟坝地足以补偿。
4、效益问题:前10年直接的经济效益不大,但是我们得到了水。十几年以后,一亩沟坝地可以抵2亩平地或5亩坡地。而且从长远来说,增加了耕地,保护了黄河,效益不可估量。
5、资金问题:根据中科院生物学部提出的《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建议》中测算,黄土高原每平方公里治理费需60万元,按每座洪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计算,1800万元建一座拦洪坝足够了。资金来源,可将现有的世行贷款、扶贫款、以工代赈款、造林款、水利款、生态建设款、黄河治理款、退耕还林款等集中统一使用,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是可以运作的。在治理步骤上,可以先易后难,先试点,再推广。
我国历史上,鲧用堵的办法治水,禹用疏的办法治水,否定之否定,黄土高原现在还需要用堵的办法使其“复原”。筑坝拦洪之法,坐在室内是不好想象的,但是只要站在黄土高原的任意一个山头上,看看远近沟壑很有规律的汇合,筑坝拦洪的设想便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出来。如果整个黄土高原因为地理条件不同而不好一概而论,那么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晋陕蒙一带则完全可以用上述的办法进行治理。所以,建议尽快就这一治理方法组织专家论证,组织有关部门实地调查测算和规划,组织一些地方进行试点,争取尽快走出一条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新路子。
利用各大军区军事演习,有规范化的协力筑坝拦洪就可加速完成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任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6:51
土豆,玉米,荞麦,莜麦,黍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6:52
建小坝,一万左右一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