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39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5 03:08
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中秋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广州人素来视为重要节日。每年从农历八月初一起,人们便选购月饼、果品等,互相馈赠,至八月十五日,节日气氛渐浓并达到高潮。中秋之日各家吃完团聚晚宴后,即将月饼、柚子、杨桃、香蕉、大蕉、红柿、芋头等摆放在户外的桌子上,边赏月边吃东西,不少人家还煲糖水、煮汤丸、炒田螺吃。
进入80年代后,中秋节的节庆程式有所简化,只保留了互送月饼、吃团圆饭、赏月和观赏花灯等习惯。广州市文化公园和广州烈士陵园几乎每年都举办中秋灯展或灯会,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各样的彩灯向游客展出,有宫灯、各种果型灯、纸灯、塑料灯等,琳琅满目,灯火辉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0:16
树中秋
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拜月光:
拜月光,主要为南方民族习俗之一。仪式在中秋节月亮升起时进行。
古代的人民以务农为主,农事和季节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一年中的秋季,农历八月中旬,又是丰收的黄金季节。「秋」字原本就有「禾谷熟」的意思。人民辛辛苦苦,终於等到收获,於是家家户户都设酒备菜,祈求农耕顺利,以及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了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古代称为「秋报」。这就是拜月习俗的开始。
另外有一种说法是:由周天子每年秋分祭月的习惯中继承下来的。古人早已察觉到「月到中秋分外圆」的自然变化,所以很早在中秋前後已有「祭月」和「拜月」的活动。《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已朝,夕月以夕。」「夕月」即是拜月的意思。全句意思为周天子在春分之日祭太阳,秋分之日祭月,祭太阳的时分在清晨,而祭月的时分是在傍晚(夕月以夕)。 有诗去: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刻饼分瓜几案陈,团团同拜月光神,归宁阿姊夫家接,目送那知妹生嗔。”
拜月仪式是:对月当天,有天台的在天台,无天台的在门口竖起竹子,挂起灯饰。放置供桌,摆上月饼、茶水、糖果,芋头、菱角、柚子、香蕉、杨桃、柿子、油甘子等(芋头的摆法是,在盘的*放芋也母,周围摆芋仔),对月而祭。祭月时要焚香燃烛,虔诚的许愿祈福。
纸扎灯笼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靓景,可对此大 家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得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得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得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色彩。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今年中秋佳节,“提灯笼”得保守民俗还流行起来!在中山,过去*做灯笼得民间老艺大 家,今年纷纷重操旧业,制做得灯笼供不应求,民俗生活得回归热潮,让老艺大 家七天长假“人民币包鼓鼓囊囊”,心里更舒坦
中秋节,提灯笼、吃月饼都是必备得节目,“咱们微型时候,流行木瓜灯,利用木瓜皮制成得别致花灯,非常有意思,木瓜灯陪我度过整个童年。” 小时候,除了木瓜灯,还有香蕉灯。几乎家家户户得小孩都能做,每逢中秋佳节,非常多小孩都能提着灯笼一块儿游玩,大家也提着灯笼到田野里赏月。提着灯笼赏月是一种传统,保守手工灯笼有非常多文化要素,打个比方说灯笼上得画,‘仙女散花图’、‘嫦娥奔月图’、‘八仙过海图’……都有着浓浓得文化味。而提着灯笼赏月,特多得是为了和亲大 家交流,小微型灯笼给中秋增添了几分温馨和浪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1:34
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拜月光:
拜月光,主要为南方民族习俗之一。仪式在中秋节月亮升起时进行。
古代的人民以务农为主,农事和季节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一年中的秋季,农历八月中旬,又是丰收的黄金季节。「秋」字原本就有「禾谷熟」的意思。人民辛辛苦苦,终於等到收获,於是家家户户都设酒备菜,祈求农耕顺利,以及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了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古代称为「秋报」。这就是拜月习俗的开始。
另外有一种说法是:由周天子每年秋分祭月的习惯中继承下来的。古人早已察觉到「月到中秋分外圆」的自然变化,所以很早在中秋前後已有「祭月」和「拜月」的活动。《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已朝,夕月以夕。」「夕月」即是拜月的意思。全句意思为周天子在春分之日祭太阳,秋分之日祭月,祭太阳的时分在清晨,而祭月的时分是在傍晚(夕月以夕)。 有诗去: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刻饼分瓜几案陈,团团同拜月光神,归宁阿姊夫家接,目送那知妹生嗔。”
拜月仪式是:对月当天,有天台的在天台,无天台的在门口竖起竹子,挂起灯饰。放置供桌,摆上月饼、茶水、糖果,芋头、菱角、柚子、香蕉、杨桃、柿子、油甘子等(芋头的摆法是,在盘的*放芋也母,周围摆芋仔),对月而祭。祭月时要焚香燃烛,虔诚的许愿祈福。
纸扎灯笼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靓景,可对此大 家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得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得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得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色彩。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今年中秋佳节,“提灯笼”得保守民俗还流行起来!在中山,过去*做灯笼得民间老艺大 家,今年纷纷重操旧业,制做得灯笼供不应求,民俗生活得回归热潮,让老艺大 家七天长假“人民币包鼓鼓囊囊”,心里更舒坦
中秋节,提灯笼、吃月饼都是必备得节目,“咱们微型时候,流行木瓜灯,利用木瓜皮制成得别致花灯,非常有意思,木瓜灯陪我度过整个童年。” 小时候,除了木瓜灯,还有香蕉灯。几乎家家户户得小孩都能做,每逢中秋佳节,非常多小孩都能提着灯笼一块儿游玩,大家也提着灯笼到田野里赏月。提着灯笼赏月是一种传统,保守手工灯笼有非常多文化要素,打个比方说灯笼上得画,‘仙女散花图’、‘嫦娥奔月图’、‘八仙过海图’……都有着浓浓得文化味。而提着灯笼赏月,特多得是为了和亲大 家交流,小微型灯笼给中秋增添了几分温馨和浪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3:09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参考资料:库巴购物网coo8新浪官方微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5:00
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