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4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08:20
路不拾遗”出自后晋张昭远、贾纬等编写的《旧唐书》。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负,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话: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这件事以后越传越广。后来,人们就把“路不拾遗”变成一个成语。“路不拾遗”又作“道不拾遗”。常常用以说明国家安定,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路不拾遗形容社会秩序良好,和谐安康,所以造句应该用褒义词词性。比如说:“路不拾遗的良好社会风尚是人们所推崇的。”“我们人人都应该为建设一个和谐安康、路不拾遗的社会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是注意!造句时必须理解词义,用它的原意造句。如果说“老师让我们用路不拾遗来造句”或者是“我不会用路不拾遗来造句”那是坚决不行的,所以不要耍小聪明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09:38
“遗”在古代汉语里有5层含义。1:遗失。2:遗留。3:抛弃。4:排泄大小便。5:给予,赠送。在“路不拾遗”中译为‘遗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