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的“三藩之乱”是怎么回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52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3:57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1]

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的反抗,封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还有的明郑等地都有汉官、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2][3]

此后,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桂。军事上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能够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

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其实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他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4]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5:15

满清入主中原及消灭南明,多赖明朝降将之力,故以*厚禄笼络他们。清在入关初即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顺治六年又封尚可喜为平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后耿仲明子继茂承袭父爵。南明政权消灭后,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靖南王耿继茂(后由子精忠代)镇守福建。此即所谓"三藩″。康熙十二年,年过七旬的尚可喜因为和儿子不合,便上奏皇帝现在南方局势已稳,想要撤军回老家辽东安度晚年。康熙帝早就想处理三藩事宜了,就同意了;接着另外两藩也不得不提出撤军的请求,实力最强的吴三桂不想撤军,可结果得到的回复也是同意。大失所望的吴三桂于是决定造反,三藩之乱就此开始。吴三桂换上明朝的衣冠,以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的名义控制了云南和贵州,以耿精忠为首的地方叛军一呼百应,纷纷起事。尽管初战告捷,但是吴三桂并没有进击北京的打算,只是想守住一方,成为一方统治者。此外,在三藩作乱的过程中,平南王和靖南王相继投降了清朝。虽然吴三桂最终称帝,但是在清军的攻势中落败而亡,最终结束了反叛的一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6:50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直到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8:41

三藩之乱(1673年—1681年),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 1673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三藩,以朝廷撤藩之议为由,结合海内外反清势力起兵反叛。康熙先是通过分化三藩,招抚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孤立吴三桂致其积郁而死。后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三桂孙子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 清廷在平叛战争结束后,没收藩产入官充当军饷。同时,受“三藩”割据之害的人民得到,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