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的对联及释义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1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3:50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马积高(1925--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
  注: 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
  (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初期湖南工专校长。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上联出自《论语•卫灵公》,下联出自韩愈《进学解》
  6、岳麓书院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注: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撰书。张岱年(l909年--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1982年1l月,出席全国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期间,应邀参加湖南大学召开的书院研究座谈会时撰书此联。
  7、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注:冯友兰(l5一1990) 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5月撰书此联题于讲堂。
  8、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注:当代陈荣捷题讲堂。陈荣捷,美籍华人,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1983年8月,专程从美国来岳麓书院参观时撰书此联。池:指岳麓书院门前之饮马池。两贤:指朱熹、张拭。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为书院讲学之中心场所。后因嵌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大字石刻,故又称“忠孝廉节堂”。历代多次毁兴,现存建筑系清康熙间重建基础上经同治七年大修之遗构。为五间单檐歇山。前出轩廊九间,系乾隆时山长罗典增建。
  9、院以山名,山以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注: 当代周叔弢题讲堂。周叔韬(11--1984)原名暹,安徽东至人。爱国实业家,曾任
  **财经委员,全国政协副*,全国*常务委员,著有《周叔韬遗札》。 1982年5月,应请撰书此联。
  10、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注:清代旷敏本题讲堂。旷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原件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1983年由颜家龙补书重刻。 上联告诫治学者应明辩是非,淡于利害关系,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自会感知朗月清风,自会领悟万物派生的本原。下联围绕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启发学子应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寻得归宿。此联构思精辟,用语巧妙,读来韵味悠长。
  11、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注: 佚名题教学斋。鸿鹄:鸟名,即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蠹虫:又名蠹鱼,有银白色细鳞,故名,蛀蚀衣服书籍之小虫。
  教学斋:位于讲堂前庭右侧,宋代朱洞始建时“斋序”之一。与“半学斋”同为诸生作习、住宿之区。经历代多次灾毁重修,屡有变化更名。“教学斋”斋名出自《礼记•学记》。清同治七年(1868)大修扩建,曾有正谊斋三十间,明道斋三十间。1903年书院改学堂时,改为“新式”教学用房,易名学斋,后名教学斋。古代书院各间斋房之用具有床、箱架、方桌、条桌各一,板凳四。各斋有厨房、澡堂各一间,厕屋五格。抗日时期,全被日机炸毁。战后修复前列。1985年,在原基础上重建。前、后列各十三间,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分别用于研究室及陈列、教学活动。
  12、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注:佚名题半学斋。1986年10月,湖南大学岳阳校友会惠赠。弦歌:语出《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古代生徒读书,常以琴瑟伴奏而歌,后以此称学校的教学。
  半学斋:位于书院讲堂前庭左侧,宋代创建的“斋序”之一,历代屡有改建更名。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前部改建监院二进,各三间,由官府派*监督管理书院事务。同治七年(1868)书院大修,曾有进德斋二十四间,居业斋三十间。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制为学堂时,改为“新式”建筑,形成现存格局,曾为教师住宿、办公之用易名半学斋。抗日战争时期遭日机炸毁,战后按原址修复,1985年重修。前列部分改建为单檐单廊硬山十三间建筑,用作研究室,后列单檐前后廊硬山十六间建筑,经加固翻修后作为岳麓书院一湖南大学简史陈列室和*、蔡和森*活动纪念室。1916一1919年*、蔡和森等同志曾多次寓居于此,从事探讨体会社会改造、组织勤工俭学、发动学生运动等*活动,因此,这里又是一处*纪念地。
  13、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注:佚名题大成殿。
  14、异境名山,圣道尊崇有地;
  春风化雨,英才造就无疆。 注:明代佚名题文庙两庑,此处用于大成殿
  15、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注:佚名于大成殿,又见题文庙两庑
  16、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注:佚名题于大成门。
  17、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注:清代左辅题赫曦台。左辅(1751—1833)。此联是题朱熹讲学的赫曦台。朱熹注释《中庸》:生而安行者,知也;学而利行者,仁也;困而勉行者,勇也。下联语出《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材地方两之。此联引用前人之文凝练为句,借以激励学子奋发努力,自强不息,知天悉地,博古通今。
  18、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注:当代商鸿逵题赫曦台
  19、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注:清代左宗棠题岳麓书院百泉轩,湖南石鼓书院亦有此联。九流:句出《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后作各学术流派之合称。
  20、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横批:千年学府
  注:【前门】:古代书院设牌楼于江岸,或称外门、山门,久废。1985年,修复院前围墙时,为便于管理,增设前门于院前,与赫曦台相连系,既富空间变化,又存前门之意。为单檐硬山三间建筑。当代虞愚题外门。虞愚(1909--19)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1982年11月,出席在衡阳举行的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期间撰书此联。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