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神九子都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21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1:03

我没听说过龙神九子,只听说过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中国吉祥图说》谓:九子之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中名字,方框内的看成一个字,[虫八][虫夏]),又名XX(bi xi),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
7.七子狴犴(bì’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小龙,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饕餮: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尸贝: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霸下([虫八][虫夏]):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花经》里,龙王有八位。他们是: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婆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五德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宋代画家张胜温作《法界源流图》,画了其中的六位(缺摩那斯龙王和优钵罗龙王)。这六位龙王都是人间王者的形状,穿袍蹬靴,携侍带眷,衬以天云海水。

唐代翻译的《华严经》中,龙王增至十位,名称也不同于上述八位。他们是:一毗楼博叉龙王,二娑竭罗龙王,三云音妙幢龙王,四焰口海光龙王,五普高云幛龙王,六德义迦龙王,七无边步龙王,八清净色龙王,九普运大声龙王,十无热恼龙王。另外,还有五龙王、七龙王、八十一龙王。一百八十五龙王之说。

这些龙王有何功能呢?一是护持佛法,导佑众生。如排在佛教二十位“诸天”中第十九位的“娑竭龙王”,尽管是传说中掌管水蛇的海王,也要以*神的身分供奉和护持佛舍利、佛经等佛的“法宝”。西晋竺法护译的《海龙王经》里,还讲了一个龙王请佛到大海龙宫受供养,并请“世尊及大众”诸佛为其“无数眷属”说法的故事。二是兴云布雨,消灾弥难。《华严经》称,诸位无量大龙王,“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这和中国本土龙兴云布雨的神职是相吻合的。

道教在许多地方是参照了佛教的。既然佛教中有那么多龙王,且都能为中国老百姓所接受,道教自然不愿意落伍。于是,就效法佛教,也创造出一批龙王来。道教的龙王主要有四海龙王(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闰,西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五方龙王(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黄帝)、诸天龙王(日月龙王、星宿龙王、天宫龙王、龙宫龙王等)。此外,还有清净龙王、大地龙王、法海龙王、妙罗龙王等六十八位,修吉神龙王、深林神龙王、多善神龙王、花流神龙王等一十二位,以及三十八山神龙王、二十四向神龙王、天星八卦神龙王,等等。

道教龙王的主要职责也是行云布雨。如《太上护国祈雨消魔经》所言,遇到百姓苦于炎旱之时,天帝就派遣各位大龙王等,“兴动云雾,施绕世间”,让江河溪涧、上下四畴“皆得滂沛”;草木丛林、一切花果五谷之类,“悉皆生成,枝叶茂盛”。此外,龙王还管安葬起坟事。《太上召诸神安镇坟墓经》称,安置先人坟墓,如果犯了“天星地禁”,子孙就会遭灾罹祸,诵经召请龙王来安置一番,方可免灾致富。龙王甚至管到自己职责以外的许多事情,《太上洞渊说请龙王经》称,只要烧三天三夜香,将《诸天龙王神咒妙经》不断地诵念,龙王就会降临,“随意所愿,所求福德、长生、男女官职、人民疾病、住宅凶危、一切诸官事无有不吉”。

水中的龙王,是人间帝王的对应。应当说,“王”的概念和服从王的意识,在地球东方这块*主义盛行的土地上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佛经中出现龙王的名号,中国老百姓并不感到陌生和奇怪:既然人间有帝王、王爷,水族里为何不能有龙王呢?于是,就顺理成章地接纳了龙王,心悦诚服地崇拜起龙王,并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一大批中国式龙王。这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河海湖泊,渊潭溪并,大凡有水之处,都有司理雨水的龙王驻守,龙王庙也就到处可见了。

在上述道教创造的龙王之外。一般的龙也可升格为 “王”。这样的提升,常常是人间帝王根据老百姓的愿望,通过诏封形式予以确立。帝王们是乐于做这样的事情的,因为它可以显示自己的权威,人们对水中龙王的崇拜,也就喻示着对人间帝王的尊服。《宋会要辑稿》载:熙宁十年八月信州五龙庙“祷雨有应”,神宗皇帝便赐以“会应”的匾额。到了大观二年十月,徽宗皇帝干脆将天下的五龙神都诏封以王爵: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神封孚应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

五龙神因“祷雨有应”而封王,有一条小龙则因帮助“王师南征”而封王。《事物纪原》载:熙宁年间,王师军杖数十船泛江南渡,彭蠡小龙显异“伏其中”,使帝王和船队乘风破浪,“日数百里”。于是,有人上奏章将小龙的功绩表述了一番,神宗皇帝便诏封这条小龙为“顺济王”,并派遣礼部*将诏书直接送到龙祠。

清朝统治者对龙王也有浓厚的兴趣。《清朝文献通考》载:康熙皇帝数次到北京西山北部的黑龙潭龙王庙“祷雨”,并拨款“鼎新庙宇,御制碑文以纪之”。继任的雍正皇帝也亲临此龙王庙,“致祷澍雨”。乾隆皇帝则加封黑龙潭龙神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还有,顺治三年,加封运河龙神为“廷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雍正二年,封云南各盐井神为“普润龙王之神”,“春秋致祭”;雍正七年,封浙江蛟门山龙神为“涵元昭泰镇海龙王之神”,“六月朔日致祭”;同年,又封宁夏大渠龙神为“宁渠普利龙王之神”,“春秋仲月照山川礼致祭”,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1:04

我没听说过龙神九子,只听说过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中国吉祥图说》谓:九子之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中名字,方框内的看成一个字,[虫八][虫夏]),又名XX(bi xi),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
7.七子狴犴(bì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小龙,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饕餮: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尸贝: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霸下([虫八][虫夏]):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花经》里,龙王有八位。他们是: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婆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五德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宋代画家张胜温作《法界源流图》,画了其中的六位(缺摩那斯龙王和优钵罗龙王)。这六位龙王都是人间王者的形状,穿袍蹬靴,携侍带眷,衬以天云海水。

唐代翻译的《华严经》中,龙王增至十位,名称也不同于上述八位。他们是:一毗楼博叉龙王,二娑竭罗龙王,三云音妙幢龙王,四焰口海光龙王,五普高云幛龙王,六德义迦龙王,七无边步龙王,八清净色龙王,九普运大声龙王,十无热恼龙王。另外,还有五龙王、七龙王、八十一龙王。一百八十五龙王之说。

这些龙王有何功能呢?一是护持佛法,导佑众生。如排在佛教二十位“诸天”中第十九位的“娑竭龙王”,尽管是传说中掌管水蛇的海王,也要以*神的身分供奉和护持佛舍利、佛经等佛的“法宝”。西晋竺法护译的《海龙王经》里,还讲了一个龙王请佛到大海龙宫受供养,并请“世尊及大众”诸佛为其“无数眷属”说法的故事。二是兴云布雨,消灾弥难。《华严经》称,诸位无量大龙王,“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这和中国本土龙兴云布雨的神职是相吻合的。

道教在许多地方是参照了佛教的。既然佛教中有那么多龙王,且都能为中国老百姓所接受,道教自然不愿意落伍。于是,就效法佛教,也创造出一批龙王来。道教的龙王主要有四海龙王(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闰,西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五方龙王(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黄帝)、诸天龙王(日月龙王、星宿龙王、天宫龙王、龙宫龙王等)。此外,还有清净龙王、大地龙王、法海龙王、妙罗龙王等六十八位,修吉神龙王、深林神龙王、多善神龙王、花流神龙王等一十二位,以及三十八山神龙王、二十四向神龙王、天星八卦神龙王,等等。

道教龙王的主要职责也是行云布雨。如《太上护国祈雨消魔经》所言,遇到百姓苦于炎旱之时,天帝就派遣各位大龙王等,“兴动云雾,施绕世间”,让江河溪涧、上下四畴“皆得滂沛”;草木丛林、一切花果五谷之类,“悉皆生成,枝叶茂盛”。此外,龙王还管安葬起坟事。《太上召诸神安镇坟墓经》称,安置先人坟墓,如果犯了“天星地禁”,子孙就会遭灾罹祸,诵经召请龙王来安置一番,方可免灾致富。龙王甚至管到自己职责以外的许多事情,《太上洞渊说请龙王经》称,只要烧三天三夜香,将《诸天龙王神咒妙经》不断地诵念,龙王就会降临,“随意所愿,所求福德、长生、男女官职、人民疾病、住宅凶危、一切诸官事无有不吉”。

水中的龙王,是人间帝王的对应。应当说,“王”的概念和服从王的意识,在地球东方这块*主义盛行的土地上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佛经中出现龙王的名号,中国老百姓并不感到陌生和奇怪:既然人间有帝王、王爷,水族里为何不能有龙王呢?于是,就顺理成章地接纳了龙王,心悦诚服地崇拜起龙王,并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一大批中国式龙王。这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河海湖泊,渊潭溪并,大凡有水之处,都有司理雨水的龙王驻守,龙王庙也就到处可见了。

在上述道教创造的龙王之外。一般的龙也可升格为 “王”。这样的提升,常常是人间帝王根据老百姓的愿望,通过诏封形式予以确立。帝王们是乐于做这样的事情的,因为它可以显示自己的权威,人们对水中龙王的崇拜,也就喻示着对人间帝王的尊服。《宋会要辑稿》载:熙宁十年八月信州五龙庙“祷雨有应”,神宗皇帝便赐以“会应”的匾额。到了大观二年十月,徽宗皇帝干脆将天下的五龙神都诏封以王爵: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神封孚应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

五龙神因“祷雨有应”而封王,有一条小龙则因帮助“王师南征”而封王。《事物纪原》载:熙宁年间,王师军杖数十船泛江南渡,彭蠡小龙显异“伏其中”,使帝王和船队乘风破浪,“日数百里”。于是,有人上奏章将小龙的功绩表述了一番,神宗皇帝便诏封这条小龙为“顺济王”,并派遣礼部*将诏书直接送到龙祠。

清朝统治者对龙王也有浓厚的兴趣。《清朝文献通考》载:康熙皇帝数次到北京西山北部的黑龙潭龙王庙“祷雨”,并拨款“鼎新庙宇,御制碑文以纪之”。继任的雍正皇帝也亲临此龙王庙,“致祷澍雨”。乾隆皇帝则加封黑龙潭龙神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还有,顺治三年,加封运河龙神为“廷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雍正二年,封云南各盐井神为“普润龙王之神”,“春秋致祭”;雍正七年,封浙江蛟门山龙神为“涵元昭泰镇海龙王之神”,“六月朔日致祭”;同年,又封宁夏大渠龙神为“宁渠普利龙王之神”,“春秋仲月照山川礼致祭”,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1:04

龙的长子叫(音毕希),它的长像鳖形龟貌,气力大,好负重。所以,它充当了人间石碑座子。很多人把坟墓里碑座误认为是鳖和龟,实际上都不对,它是龙的长子。
龙的二子叫螭吻。它喜欢挺而走险,爱在高空作业,鲁班就把它作为建筑物上的俏柱,立于屋顶。
龙的三子名叫蒲牟,它整天喜鸣爱吼。传说它的喊声可传十里以外。寺庙的和尚在铸钟时,把它铸在钟扭上,作为装饰品。
龙的四子叫狴犴。生来面貌威严,人人见了都害怕,衙门管法律的长官,就派它做了监狱门上龙头门环,震慑囚犯。后来有权有势的人,把它也用在自己家的大门狮子门环上。
龙的五子叫饕餮(音陶铁)嘴馋身懒,爱吃爱喝。民间就把它派用在各种烹饪鼎器上,如大铜茶壶。各种酒皿实物上。
龙的六子叫蚣蝮。它爱喜波弄水,常年累月在河水中玩耍。民间建桥工匠就把它作为桥上的桥标。
龙的七子叫睚眦(音崖自),嗜杀成癖。好像一天不杀生,它就活不下去,民间很厌恶它,后被衙门一名刽子手发现,就把它装饰在杀人的“鬼头刀”环上。它总算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龙的八子叫狻猊(音宣宜),它好烟火,闲下无事,到处 煽风点火,弄得民间乌烟瘴气。后被庙院里一位和尚发现,分配它作香炉上的装饰品,从此,它才安居乐业。
龙的九子叫椒图。它喜欢给人当警卫。民间不论谁家出了事,它整天整夜在人家大门口“站岗放哨”。后来民间就把它派用在大门上的龙头“门环”。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