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9:23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有趣的教育现象: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一个教师,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要做些什么呢?根据多年的教师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作。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如父母一样,把温暖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窝里,如:一个学生头痛趴在桌上,你及时把一杯开水和药送到桌前:一个学生忘了值日,你走到他身边小声提醒而不在全班批评;一个学生上课自觉坐正了身子,你报以赞许的微笑这些小事,都会使学生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充满亲情的爱,而对你产生尊敬、感激之情。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特淘气的孩子,他的父母离异。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畸*中,他的性格懒散,脾气暴躁,动不动就跟同学打架。对他,我给以无微的关怀,走过我身边,我会帮他正一正帽子、衣领,理一理红领巾,或关心地询问:吃早饭了吗?一次听说他没有吃成早饭,我急忙拿出自己准备当早饭的面包,递到他面前,他看看我,羞红着脸,推却着。吃吧,老师再去买,小心别噎着。我盛上一杯开水,吹凉了递给他,抚扶他的头说:这几天老师一直注意你,你这几天真听话,如果以后也能这样,老师太高兴了。听了我的话,他的眼睛湿润了。毕竟,他好久没有享受过母亲的爱了,而正由于这些,他开始变了,变得十分懂事起来,后来,还成了班上的劳动委员,我的得力大将。除了亲切关怀外,还应充分理解学生。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社会在发展,孩子们的思想发展也不像我们从前那样的单纯,小脑袋里有许多新奇的事和新奇的问题,如果我们对他们所产生的一些新的想法、做法,横加指责、一味杜绝,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学生需要理解,不理解学生,教育就无从收到效果。有些教师整天对着学生苦口婆心,说破了嘴皮,却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以致于师生关系紧张,老师一张口,学生就故意顶嘴,无视老师的存在。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多问。教师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教师、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善观。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有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2.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理解学生,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比如,我刚接任的一个新班,班里孩子们对我充满戒备,班级气氛相当紧张,我走进去,立即感到这种压力。于是,我笑着说:我想请大家做个连线题,老师与学生朋友与敌人。空气立刻不再那样紧张,大家都做出了明确的选择,我乘机说:既然我们是朋友,那么见面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合作愉快。这样同学们不再把我拒之门外,而当一位知心朋友。班长发现班上有几个同学在教室里抽烟,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一个个小脸都吓白了,眼看着一场暴风雨来临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逐个的问抽烟的感觉是什么?孩子们不知我壶里卖的什么药,只好如实回答;辛辣的呛鼻子。我笑着说:既然这么难受,你们为什么还要抽?老师知道你们看见大人抽,觉得好奇,想试试。可是你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难道你们还不知道抽烟的危害吗?一个小男子汉是不应当有这些不良行为的,你们说,我该怎样去告诉你们的家长。孩子们连声求情,我说:好!希望这是我们之间永远不再发生的秘密。孩子们没有料到我会这样,一个个都万分感激,因此,再也没犯类似的错误,而彻底把我当成知心朋友。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3.奖惩分明,促进疏导顺利进行对学生除了倾注一片爱心之外,还必须时时约束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才会收到良好效果。严师出高徒,在班级管理中,有三类学生要特别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一是班干部,二是差生,三是优秀生。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要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然而,作为一名教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差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显出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对待差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而对优秀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否则他们便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如果说教育差生是每位教师棘手的工作,那么,发现优秀生隐蔽的缺点,给予严格而有效的教育,未必不是困难的事。因此,教育优秀生自尊、自爱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这样处理,学生才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没有袒护谁,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了心里障碍。在教育与疏导中,我注意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观念,陶冶了情操,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