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4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4:03
一、后勤工作的内涵
“后勤”,是后方勤务的简称。它源于军队,是一个军事概念和军事术语。现代汉语词典中述:“是指后方对前方的一切供应工作。也指机关、团体中的行政事务性工作”。
后勤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后勤?要科学的解释还是颇费一些口舌的。探究“后勤”一词的产生和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与军事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同时也有助于科学的认识后勤,给后勤一个精确的定义。
克劳塞维茨(1780-1830,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在他的《战争论》中说到:任何理论首先必须澄清杂乱的、可以说是混淆不清的概念和观念。只有对名称和概念有了共同的理解,才能同读者常常站在同一立足点上。
自从“后勤”一词出现后,后勤的定义至今仍在争论不休,主要原因是在后勤一词的使用上不规范的简化用法和随意的口语用法较多,因而显得含义广泛,理解起来常生歧义。鉴于后勤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深入发展的需要,本着逻辑原则和人们的习惯给后勤下一个定义:后勤是通过筹划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从物质和技术方面保障军事需要的工作和组织。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中,后勤系统的组织机构和隶属关系的变化是最多最快的一个系统。这种情况给后勤理论研究带来麻烦,以至于人们在确定后勤定义时,陷于迷惘而踌躇不前。美国有一名主管后勤工作的助理国防*,但是有很多属于后勤范围的工作却分给另外一名助理国防*和副*负责。苏联国防部的组织机构也有类似的情况。之前和建国初期,特别是以后我军的后勤系统的组织机构也曾经历过多次的变动,使原来归属后勤部门的成为的机构或隶属于作战指挥部门。可见,后勤理论的研究过多的考虑组织结构的状况,使后勤这一术语变的混乱不堪,自相矛盾。随着战争和军队的发展呈现出军队愈是现代化,后勤事务愈加复杂扩大,当某项事务扩大到原有机构不便实施管理和控制时,就会引起机构和隶属关系的变动。
纵观世界军事后勤的历史和现状,对于后勤的理解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人员、物资、设施,构成后勤工作的本体;二是补给、运输、维修、其它勤务,构成后勤工作的职能表现;三是组织、计划、协调、执行、监督,构成后勤工作的过程。
由于各个国家和国家集团所处的情况不同,通常使用不同的术语表达,其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因而对后勤工作的范围和机构设置、指挥的对象与隶属关系也不尽相同。美军实行的是军令和军政分开的双轨制,其后勤指挥与后勤保障是分离的。后勤指挥由参谋部执行,后勤保障由各基地和各部队的司令部执行。原苏军后勤概念和我军的基本相同,因为是实行的是一长制,除战略后勤外,战区以下的后勤均同副指挥长负责后勤工作的组织、计划和协调。由于美国是实行的全球争霸战略,其后勤大体分为国际后勤(或盟军后勤)、国家后勤。我军的后勤部门,主要包括后勤组织指挥和财务、军械、军需、军交、车船、油料、卫生、营房、物资等专业勤务部门。通过后勤的实践,可以对后勤的概念可做按指挥层次、专业内容、任务性质、存在时间、存在的形态、面临的环境、军种的划分,以及国家后勤、民事后勤、军事后勤的区分。与此同时,又延伸出后勤思想、后勤理论、后勤*、后勤历史等其它的概念。
二、后勤工作的历史沿革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后勤”一词的使用已从军队扩展到机关、学校、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社会组织。
恩格斯说过:在氏族社会中,“没有军队、宪兵和*,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私毫没有今日臃肿复杂的管理机关”。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为两大不可调和的阵营,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建立起一套特殊的暴力组织,以*被统治阶级的反抗,这个暴力组织就是国家。作为国家强制机关的一部分,行政机关也建立起来。行政机关的出现,使行政管理工作日益专业化。为了实现机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完成机关的工作任务,就需要一定的物质和生活保障。这样,就产生了机关后勤工作。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机关后勤工作经历了奴隶社会、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三个社会阶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后勤工作机构的名称、建制、级别、规模、制度、方式等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夏代,就设有管理车辆的车正,管理畜牧的牧正,管理饮食的庖正;商代和周代,后勤官吏增多且分工明确;春秋时代,设太仆,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秦首行“三公九卿制”,以太仆掌管宫廷车马、仪仗,将作少府掌管宫廷建筑,宗正掌皇族事务等;汉承秦制,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后,三省两部制渐趋形成,行政机关中设有专门管理后勤事务的机构。如唐代**中以殿中省掌衣食车乘,以光禄寺掌酒醋膳食,以太仆寺掌厩牧马舆;至于清代,后勤管理机构更趋分化,如工部掌土木、水利工程,太仆寺掌牧马,先禄寺掌饮食荐饷之事,内务府掌理帝室事务,銮仪卫掌帝室仪卫之事,并管理乘舆、供奉、秩序等。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演变中,由于长期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物资供应的方法主要是封闭式的供给式服务。
*以来,军事部门的后勤机构称为军需处(署),行政机关也有后勤服务的机构。新中国的机关后勤工作和后勤保障制度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1931年*工农民主*就设有总务处管理后勤事务,并且规定在省、县、区的工农民主*里都要设立总务科。延安时期,**和**直属机关(包括警卫部队)的后勤部门,不仅未严格区分,而且后期是合并在一起的。抗日战争初期,党*机关设*管理局;**机关设*后勤部,1942年与*机关后勤部门合并为*管理局,1945年又改称*供给部。1949年改称中直供给部,1954年改称中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建国初期,在管理*上,后勤工作仍隶属于秘书部门。1951年,在《政务院关于各级*机关秘书长和不设秘书长的*主任的工作任务和秘书工作机构的决定》中规定,“秘书长和*主任工作的性质,既要参与政务,又要管理事务。……条件许可时,可把秘书业务研究工作、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划分开来。”随着秘书部门职能的发展,工作日益复杂,在五十年代中期,省级以上机关成立秘书长领导下的相对的后勤事务管理机构。新中国的后勤保障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供给制和津贴制再到工资制(或称薪金制)的演变过程。
三、现代后勤管理与后勤工作
后勤管理与后勤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勤管理则是用科学的方法、手段,通过有目标的组织协调工作,搞好后勤的各项工作。这是后勤工作的一个运作过程。后勤工作是为保证生产、经营、科研和职工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所做的工作。这是后勤工作的本体和职能的表现。
后勤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后勤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和工作规范的总称。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原则,则要求从整体出发去研究管理中的问题,通盘筹划,实现最佳效应。二是整分合原则,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三是封闭原则,则是形成一个指挥、执行、监控、反馈的封闭回路。四是反馈原则,则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取得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形成新的决策。五是能级原则,则是要求管理者根据能量大小、强弱、实行分级管理。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六是动态原则,要求管理者要有善于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七是效益原则,则是既考虑需要,又考虑能力和条件;既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又考虑合理性和效益性。八是动力原则,则是要充分利用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发挥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后勤管理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人、财、物的素质和水平,这是它的自然属性。在社会主义制度*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反映了服务对象的客观要求,这是它的社会属性。
后勤管理具有的特点,一是社会性——后勤服务门类齐全、无所不包,离不开社会上所有物资的供应;二是服务性——后勤工作并不直接体现一个单位的职能,而只是为其职能活动服务的;三是时间性——后勤服务工作必须按照职能活动的程序要求进行工作;四是复杂性——表现在*性强、任务繁多、涉及面广、内外关系复杂等诸多方面;五是群众性——后勤大量的工作和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六是综合性——后勤管理是一门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很多学科的,具有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性;七是先行性——“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说明了后勤工作的先行性;八是事务性——后勤部工作事多、杂,十分琐碎,吃喝拉撒睡,桌椅床凳柜,生老病死退;九是突发性——后勤管理中有一些突发性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正确处置,避免被动;十是*性——后勤工作不仅仅头绪繁多,而且涉及到许多*性的问题。
后勤管理的基本职能决定了它在单位工作中的作用,一是为职能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二是可以提高对人、财、物的利用率;三是可以体现组织对职工的关怀;四是可以促进单位的精神文明的建设;五是可以稳定职工队伍和生活秩序追问干嘛要你去百度搜索,我也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4:04
打杂之类的吧,工资待遇不算高追问呃呃,具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4:04
杂务追问具体点
追答搞卫生,采买,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