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4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0:45
现代经济体系具有很复杂的组织结构,在工业领域、机器与人力被企业组织在一起,开发自然矿产和能源,造出人们需要的商品和更多、更精密的机器。在教育体系中,人们把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并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锻炼,最终为未来的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在科研部门,专业人员不断的进行实验、研究、思考,为社会提供和储备知识与技术.....这一切结合起来才是一个能够生存并扩张的经济体系。很显然,任何人都不可能理解所有行业的运转细节,但为了分析整个社会的运行规律,经济学家必须将所有的行业纳入考虑之中。这就要求经济学家对复杂的现实经济体系做一定的简化。简化模型能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不过,在应用任何简化模型的时候都必须时刻注意模型与现实社会的不一致,并力求将这种不一致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目前的西方经济学已经发展了数百年,审视它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假设是很有必要的行为。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主张有下面几点 1 财产私有制是社会的基础 2 自由贸易原则是经济运行的规律 3 *不应干涉经济 同时,依附于这种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则指出,自由主义*是最好的社会组织方式,公民自己会对生活作出选择,*的任何干涉和控制都将带来效率和福利的损失。 对于这些原则,支持它的知识分子用各种方式来试图证明它的不可侵犯,有的乞灵于自然法,有的竭力从宗教中寻求帮助,总之是要把这些法则套上神圣的光环,把反对者扣上“反对文明”或者“道德败坏”的帽子,从而试图阻止对它们的质疑。其实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任何一种社会理论都曾经先后被套上过这种光环,也都曾先后被无情的贬斥为罪恶的源泉,但无论这些论证巧妙还是拙劣, 历史总在前进,经济发展才是历史的根本动力 。 经济活动的目标是达到富足,因此,效率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评价标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人类社会趋向于能达到最高效率的制度。在许多时候,这种趋向通过缓慢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极端的情况下,不同经济制度的社会会进行对抗,而同一个社会内部也会出现不同经济制度的对抗,具体表现就是战争与*。无论是哪一种,总的趋势都是效率较低的经济制度被淘汰。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为了解释现代西方发达社会的社会制度的合理性,我们应该研究现代经济体系的效率问题。 基于效率标准,现代西方经济学确实有其逻辑基础。简要的可以总结如下:鉴于人人自私,只有私有财产才能在自私的保护下得到最好的照看,并通过拥有者对财富的渴求达到最快的增殖目的。同时,自由贸易是社会分工的组织纽带可以使任何财产体现出它的价值,并流动到能够使其最快增殖的主人手里。如果前两个原则得到贯彻,那么,一切财产都会在最能将其增殖的主人手里得到了最好的照看,*要尽量避免打扰这个最优状态。至于附属的*理论和其他具体的经济*,不过是把个人自由和福利量化后代入这个逻辑结构的结果而已。 这个理论推导看上去完全自恰,甚至还可以解释身边农贸市场上的许多具体现实,这就是它能够占据主流地位的原因之一。不过, 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其中最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企业悖论 --如果我们完全接受自由贸易理论,会发现企业是一个多余的东西,因为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可以通过市场配置完成分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个人生产与市场之间出现一个在内部实行计划经济的组织一定会导致效率损失。亚当.斯密曾经使用一个著名的别针厂的例子来说明分工促进效率,但如果自由贸易真能完成这全部的分工的话,别针厂就不需要存在了,每个车间和工种大可成为一个的企业,相互博弈竟价,还可以在同类企业中形成竞争,最终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再极端一点,连这种车间级企业的存在也违反市场规律,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每个工人作为一个的个体在市场中博弈,最终用复杂的契约和换算方式达成平衡,完成整个别针的生产过程。但事实上,别针厂运转的很好,并没有被无数个人的竞争所排斥,其他各个工业部门也存在大量运行良好的企业,这说明光用私有制和自由贸易两条原则来组织经济活动还远远不够。 企业为何存在?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在内部实行计划经济的组织?为什么工*多数接受固定的日工资而不是对每天的劳动都进行一次谈判竟价?为什么资本家要雇佣经理、监工和工人并指望这些不拥有企业本身的人去为企业的利益努力工作?难道不能让他们为自己工作,然后从他们手中购买劳动产品吗?这一切的原因在于真实世界与西方经济学经典模型的偏差。西方经济学一方面指出分工能够促进效率,另一方面又指出这种效率必须通过交换来得到体现,*之流的经济学家经常会使用这种例子:A、B两人达成协定,合作伐木,其中A力气大,负责砍树,B擅长赶车,负责把树运到城里供出卖,两个人通过契约来规定收入的分配比例。如果任何一方认为分配比例不利于自己,或任何一方能找到索价更低的合作伙伴,都不会达成合作协议。这样,最终的收入分配方式充分反映了砍树的工作和赶车的工作所值的价钱,充分调动了两个人的积极性。 这个例子有问题吗?没有,正如前面所说,西方经济学“甚至还可以解释身边农贸市场上的许多具体现实”,如果模型限于农贸市场和伐木工人, 模型的逻辑没有问题,关键问题在于这个模型无法推广到整个世界 ,认为这种伐木工人的契约在各个经济部门复制无数次就能解决所有经济问题是书呆子的想法。我们必须分析这个契约的形成过程:在这个契约里,A、B双方都很了解对方的劳动,很清楚伐木 赶车就能带来利润--所以他们可以迅速达成合作的意愿。双方可以在无数的合作者中进行比较,寻找索价最低的合作者,这种比较是基本不消耗成本的--如果在合作过程中一方要提高出价,你可以迅速找到替代者,这个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下面几个条件: 1)所有合作者都很清楚能够取得利润的合作目标,达成这个共识所需要的成本如果不是0也可以忽略。 2)选择合适的合作者不需要成本,如果某个合作者中途退出,寻找新合作者的成本也非常低。 3)所有工作和资本都可以被量化评估,具体到个人,并通过所有具有这个技能者的竟价达到合理价格。 如果条件1发生变化--市场上存在许多劳动力,具有各种各样的技能,但他们并不清楚如何组织这些技能--这正是符合大多数现实的描述,他们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合作,通过试错法淘汰效率不高的组合方式,努力寻求更大的利润。但他们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加入已有的经济组织寻求一个好职位。或许这个选择并非最优方案,但试错法的成本或许更高。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让大部分劳动者达成某个共识是不现实的,哪怕是最粗疏的共识。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在已经结合好的企业中接受稳定的契约,这个契约并非是最公平的契约,但在信息交换会占用大量成本的情况下,或许是一个成本相对最低的选择。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在社会中,对某个行业具有深入了解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一方面强调人的智能体力*,认为分工达成效率,另一方面又要求每个人都了解整个生产过程,从而“理性”的达成契约在逻辑上是矛盾的。同样,条件2也很难得到满足,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合作者过多或对其他工作缺乏了解等原因,无法允许每个人都去挑选自己的全部合作者,由一个企业根据某些条件来挑选并管理劳动者显然更有效率。最后是条件3,必须指出,在日趋复杂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把所有的工作都量化评估后分发计件工资是很不现实的,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用预先制订好的分配制度来代替更符合经济学原理的计件工资。 与最优的资源配置相比,任何经济计划都可能带来效率损失,这是对的,市场可以使资源配置趋向于最优化,这也是对的。但是 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配置资源都需要成本 ,计划经济的成本已经被讨论的很多了,譬如:当雇员每天领固定的工资而不是计件工资时,雇员会趋向于偷懒,当企业使用固定的考核指标时,考核指标之外的事项将不被重视这都是计划经济的成本。 但纯粹的市场经济同样存在巨大成本 ,因为在个别劳动者不能完全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时候,一切资源和人力的组合都需要用试错法和竞价来挑选,这对于两个樵夫组成的砍树经济或许合适,但如果你指望任何现代工业企业的全部成员通过自由的互相交易来完成分工合作,谈判时间可能会超过整个人类历史,甚至永远无法达成谈判。在这一方面,企业家要比经济学家清醒的多,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率,他们不追求虚幻的“最优配置”,而是宁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人类智慧来分配资源而不去指望低效率的市场。 前面的讨论或许有些复杂,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上面的讨论:市场可以对资源配置提供压力,使资源配置趋向于最优化,但在复杂的现代经济中,由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过低,人类必须创建企业,在企业范围内对资源配置进行计划管制。这种管制不一定能达到最优配置,但它可以更高的效率完成资源配置,从而节约了最大的成本:时间。事实上,目前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并不否认企业存在的现实,但他们坚持认为企业的存在不改变总体上的市场经济,因为企业之间还在互相竞争,形成外部的市场经济。另外,经济学家还坚持认为随着企业的增大,内部成本会逐步上升,带来越来越高昂的成本,从而保证了宏观上的市场经济。但是他们 没有考虑到的另外一个事实是:随着经济体系越来越复杂,科技门类和工作种类不断增加,市场本身配置资源的成本也在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一个科技进步不断改变最优资源配置方式的社会里,市场永远不会及时的把资源配置到最优 。两相对比, 理论上对最优配置的趋向并不能帮助市场经济获得胜利,胜利永远属于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种经济制度 。哪一种制度将胜出呢?经济学家在作出市场最优的结论时并没有详细的对比两种*的成本--事实上,从来不愿意关心具体的工业生产过程的经济学家也没有这个能力。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moshang208/blog/item/611a2edff83ba51748540325.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2:03
市场经济;资本优化和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商品的生产.如何生产.生产多少.由谁来生产以及为谁生产都由市场来决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3:38
不知你问的是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两个答案~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时代最基本的特征是,工业取代农业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市场营销成为最普遍的经营形式,由此导致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1) 由封闭走向开放
(2) 机器化
(3) 科学化
(4) 雇工经营
(5) 专业化和社会化
(6) 厂商(或企业)成为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
(7) 私有制范围扩大了
(8) 利润取代具体产品成为直接生产目的
(9) 生产要素资本化
(10)实行市场机制 市场分配成为最基本的分配形式
(11) 广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
(12) *民主
(13) 规范化
(14) 对外扩张和全球化
市场经济的定义
以上14条概括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概念”:在工业经济时代,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导产业,相应地由厂商取代个体家庭成为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个体私有制悄悄演变为“扩大的私有制”,并开始孕育产生新兴公有制萌芽;厂商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赚取利润,各种生产要素都变成了厂商赚取利润的手段,即所谓“资本”;厂商凭借手中掌握的资本,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普遍使用机器和雇佣工人,生产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一切产品都通过市场渠道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分配,到处存在广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人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个人自由,平等协商、互利合作成为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并在*上导致广泛的民主和法制;世界各国相互渗透,日益融为一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经济*,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7791.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5:29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