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风物志怎么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52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6:23

荷花,是令人喜爱的植物,外表美丽,令人赏心悦目。下面是荷花托物言志的作文范文,快来围观吧。

荷花托物言志的作文【篇一】

有人喜欢国色天香的牡丹,有人喜欢清新飘逸的兰花,而我却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去年夏天,我去了北京清华大学的莲桥,走近荷塘,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翠绿的荷叶,就像绿色的海洋,让人陶醉,心境豁然开朗起来。荷叶有小的,有大的,可爱极了。过了一会,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像一颗颗珍珠落到了一个个碧绿的圆盘上,雨中的荷花更显得娇嫩,雨中的荷塘更有一番诗意,让人流连忘返。

荷塘不仅荷叶漂亮,荷花也有着自己的特点。荷花的形状就像一个个小摇篮,只有你仔细地闻它,才能闻到它那清新淡雅的幽香,荷花有粉色的、乳白色的,但是乳白的荷花却很稀少,荷花有单瓣、复瓣、半重瓣。微分吹来,荷花和荷叶左右摇来摇去,像一位位仙女在水面上翩翩起舞,风停了,荷花又在水面上亭亭玉立。

荷花和荷叶不仅美丽,用处也很大。比如荷叶能泡茶、做中药,莲藕能吃,莲子则是夏天清凉解暑的最佳食品。总之,它的全身都是宝。

我爱荷花,她的美不仅来自于外表,更代表了一种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花托物言志的作文【篇二】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正是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荷花的“出污不染,”也正是这句话,勾起了我对荷花深深地喜爱之情。

有人说:“荷花全身都是宝。”我也赞成这句话, 别看荷花长得这么美丽,就像是专门用来观赏的一样,实际上,用它的花瓣来做肥料,或者药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它凋谢过后,结出的果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莲蓬,”更是营养丰富,它即可食用,也可药用。更有和它同根生的荷叶,它可以用来泡茶,品茶时,若把眼睛放在茶杯口,让茶的热气沁入眼内,便可保持眼睛清亮,心里觉得无比舒畅。

荷花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它的身子常常浸泡在半水半泥之中,它得不到干净得水,也得不到湿润的泥土,而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虽说可以吸收不少有害物质,但它们经常用嘴咬荷花的颈部或者根部,使荷花的营养减少。

荷花从不懂得争奇斗艳,它只懂得把自己做得更好。每当夏季来临的时候,荷花们纷纷抬起头来,把自己最好的以免展现出来,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夏季的清凉,放眼望去,除了荷花还是荷花,它们朵朵都是那么美丽,没有好坏之分,我想:它们一定都把自己做到最好了吧!

荷花有着高尚的品质,它的出生地是那么的肮脏,可它确实那么的高雅素洁。

出污不染的荷花,无私奉献的荷花;拥有顽强生命力的荷花;只懂得把自己做得更好的荷花。它是那么伟大,它不正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吗?如此美丽的生命怎不令人敬佩?

荷花托物言志的作文【篇三】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更爱荷叶。 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可以去热清火;荷叶作为特别的包装材料,不怕水浸,不怕油污,不怕烟熏;用荷叶煮成的粥,碧绿清香,清爽可口……

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 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荷叶赞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更爱荷叶。 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6:24

平生无甚爱好,读书码字便成常态。我因为读到文友沁茗的《茶与莲》,忽然嘴馋莲蓬:“手捏着莲蓬,对着突出的地方用力按下去,就会听到‘吧嗒’一声,蹦出一颗鼓囊囊的莲子。嫩莲蓬的清、脆、甜,恰好可以佐茶。”

沁茗是获得冰心散文奖的才女。但猜不透,这么惬意的家居生活,是兴致所至,还是刻意而为?像我等粗鄙者,所以嘴馋,实乃爱屋及乌——因了“鼓囊囊的莲子”。

荷生江南,犹如菊开东篱,并非遥远的妩媚。有荷必有莲。金华乃浙中粮仓,鱼米之乡,想要赏荷剥莲,既不必去高山之巅,也不用到险滩深处——随便去近郊走走,就能在乡村素朴的池塘边遇着;即便是城市公园——“梅苑”,也有一方方荷田,正袅袅地舒展着荷叶与莲花,开窗可视,漫步可触。

“梅苑”与武义江仅仅一堤之隔。倘若溯江而上,便是著名“莲乡”武义,产我国三大名莲(宣莲、湘莲、建莲)之一的宣莲。宣莲是宣平莲子的简称。“宣平”乃旧处州的县治,1958年撤并后划归金华市管辖,现为武义县的一个中心镇——柳城。

“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莲蓬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花托,柳城的“十里荷廊”有900多个品种,花期有早有晚,剥食莲蓬的时日亦特别长——自端午开始,一直可持续到中秋前后。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采摘莲蓬宜在日出之前或在日落之后,又苦又累。而前往荷田采摘的,多为农家妇女。她们戴一顶斗笠,骑一辆后座挂着一对笸箩的单车,稔熟地穿行在田埂上。一到田头,便卷起裤管,赤脚下田。田水虽说不深,但淤泥很厚,一脚下去便没到了小腿肚,每走一步都要艰难地抽身,手臂也常被荷茎上的细刺划得一丝丝通红……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她们的身材或许不再苗条,但给荷田带来的女性美感,却厚重了从诗经绵延至今几千年的文学表达。

如今,我们依然不难想象,在那空灵的清早或梦幻的薄暮时分,凝翠的莲叶深处,莲蓬已经颗粒饱满,身着青花衣装的农家女沐着荷香,在采摘一朵朵莲蓬的间隙,偶尔也会惬意地掐下一两枝半开的荷花,摆出姿势,逗弄*……

绿荷无语,红莲如醉。此情此景,不免让人想起与金华颇有渊源的易安居士。她冰雪聪明,“婉约”可人,短短3首词便把莲的一生写透。“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一旦荷花凋谢,便成《南歌子》中的“翠贴莲蓬小”。之后,“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怨王孙》)

艺术源于生活。易安居士爱莲懂莲,是否亦爱吃莲?虽说无从得知,但自古以来,食过鲜莲者,往往爱不释手。

莲芯细小,是苦夏时节的解暑良品——剥开一颗,褪去嫩绿外衣,便露出洁白肉核,凑近嗅嗅,有一丝丝绕鼻难挡的清香。只是,清香有魂,倘若冷落怠慢,就会魂散香消,无甚嚼头。所以,鲜莲最宜现摘、现剥、现吃,故有“溪头卧剥”之说。

鲜莲淡雅清香,除了直接剥食,还是难得的时令佳蔬。譬如,杭帮菜中的鲜莲炒虾仁——鲜虾去壳,清除虾背的肠线,用棉纸吸干水分,以调料略为腌渍,然后速冻一会儿。目的有二:既锁住虾仁的鲜甜,又增强弹牙的口感。热锅冷油,煸香姜末,倒入虾仁爆炒,将至起锅前再下鲜莲,略为翻炒便可上桌。鲜莲炒虾仁,虽说搭配简易,但鲜甜柔嫩的虾仁,濡染了鲜莲的清新芳香,隽美至极。

时间是食物的月老。雨打荷叶,花易残;清露沁凉,莲也老。入秋之后,莲子熟成,入口脆硬,就不宜生吃了。而在莲乡武义,莲农们摘下莲蓬,不再赶早兜售,而是剥蓬取子,搓去莲衣,用针把莲心一一挑去,再用木炭文火加以焙烤,就是易于存储、质酥不糊的宣平莲子。

莲蓬是莲子躲避世情风霜的家,既象征着甜美的乡间生活,亦预示着喜庆的丰收岁月。曾见过一幅古老的民俗画:一个白胖娇憨的小男孩,身穿肚兜,手拿莲蓬,粉嫩的手臂圆嘟嘟,犹如莲藕一般。

莲蓬一身是宝。鲜莲生吃,干莲适宜烹制甜点,而“医家取之,百病可却”。有病治病,无病养生。莲蓬不愧是一味宅心仁厚的中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6:24

风物 是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可以代表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志 是古代文体一种 也是 记的意思。 包括: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刘安遇、胡传淮著《大英风物志》。 2,以记事为主,他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闻遗事,文艺随笔 ,人物短论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刘安遇、胡传淮著《大英风物志》。从百度百科上可以了解。风物志可写的东西很多。善于写景,就描写家乡的美景,善于讲故事,就写家乡的传说
平生无甚爱好,读书码字便成常态。我因为读到文友沁茗的《茶与莲》,忽然嘴馋莲蓬:“手捏着莲蓬,对着突出的地方用力按下去,就会听到‘吧嗒’一声,蹦出一颗鼓囊囊的莲子。嫩莲蓬的清、脆、甜,恰好可以佐茶。”

沁茗是获得冰心散文奖的才女。但猜不透,这么惬意的家居生活,是兴致所至,还是刻意而为?像我等粗鄙者,所以嘴馋,实乃爱屋及乌——因了“鼓囊囊的莲子”。

荷生江南,犹如菊开东篱,并非遥远的妩媚。有荷必有莲。金华乃浙中粮仓,鱼米之乡,想要赏荷剥莲,既不必去高山之巅,也不用到险滩深处——随便去近郊走走,就能在乡村素朴的池塘边遇着;即便是城市公园——“梅苑”,也有一方方荷田,正袅袅地舒展着荷叶与莲花,开窗可视,漫步可触。

“梅苑”与武义江仅仅一堤之隔。倘若溯江而上,便是著名“莲乡”武义,产我国三大名莲(宣莲、湘莲、建莲)之一的宣莲。宣莲是宣平莲子的简称。“宣平”乃旧处州的县治,1958年撤并后划归金华市管辖,现为武义县的一个中心镇——柳城。

“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莲蓬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花托,柳城的“十里荷廊”有900多个品种,花期有早有晚,剥食莲蓬的时日亦特别长——自端午开始,一直可持续到中秋前后。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采摘莲蓬宜在日出之前或在日落之后,又苦又累。而前往荷田采摘的,多为农家妇女。她们戴一顶斗笠,骑一辆后座挂着一对笸箩的单车,稔熟地穿行在田埂上。一到田头,便卷起裤管,赤脚下田。田水虽说不深,但淤泥很厚,一脚下去便没到了小腿肚,每走一步都要艰难地抽身,手臂也常被荷茎上的细刺划得一丝丝通红……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她们的身材或许不再苗条,但给荷田带来的女性美感,却厚重了从诗经绵延至今几千年的文学表达。

如今,我们依然不难想象,在那空灵的清早或梦幻的薄暮时分,凝翠的莲叶深处,莲蓬已经颗粒饱满,身着青花衣装的农家女沐着荷香,在采摘一朵朵莲蓬的间隙,偶尔也会惬意地掐下一两枝半开的荷花,摆出姿势,逗弄*……

绿荷无语,红莲如醉。此情此景,不免让人想起与金华颇有渊源的易安居士。她冰雪聪明,“婉约”可人,短短3首词便把莲的一生写透。“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一旦荷花凋谢,便成《南歌子》中的“翠贴莲蓬小”。之后,“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怨王孙》)

艺术源于生活。易安居士爱莲懂莲,是否亦爱吃莲?虽说无从得知,但自古以来,食过鲜莲者,往往爱不释手。

莲芯细小,是苦夏时节的解暑良品——剥开一颗,褪去嫩绿外衣,便露出洁白肉核,凑近嗅嗅,有一丝丝绕鼻难挡的清香。只是,清香有魂,倘若冷落怠慢,就会魂散香消,无甚嚼头。所以,鲜莲最宜现摘、现剥、现吃,故有“溪头卧剥”之说。

鲜莲淡雅清香,除了直接剥食,还是难得的时令佳蔬。譬如,杭帮菜中的鲜莲炒虾仁——鲜虾去壳,清除虾背的肠线,用棉纸吸干水分,以调料略为腌渍,然后速冻一会儿。目的有二:既锁住虾仁的鲜甜,又增强弹牙的口感。热锅冷油,煸香姜末,倒入虾仁爆炒,将至起锅前再下鲜莲,略为翻炒便可上桌。鲜莲炒虾仁,虽说搭配简易,但鲜甜柔嫩的虾仁,濡染了鲜莲的清新芳香,隽美至极。

时间是食物的月老。雨打荷叶,花易残;清露沁凉,莲也老。入秋之后,莲子熟成,入口脆硬,就不宜生吃了。而在莲乡武义,莲农们摘下莲蓬,不再赶早兜售,而是剥蓬取子,搓去莲衣,用针把莲心一一挑去,再用木炭文火加以焙烤,就是易于存储、质酥不糊的宣平莲子。

莲蓬是莲子躲避世情风霜的家,既象征着甜美的乡间生活,亦预示着喜庆的丰收岁月。曾见过一幅古老的民俗画:一个白胖娇憨的小男孩,身穿肚兜,手拿莲蓬,粉嫩的手臂圆嘟嘟,犹如莲藕一般。

莲蓬一身是宝。鲜莲生吃,干莲适宜烹制甜点,而“医家取之,百病可却”。有病治病,无病养生。莲蓬不愧是一味宅心仁厚的中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6:25

苏州旧俗,农历六月廿四日为荷花生日,逢其时,男女老少都纷至荷荡赏荷,盛况一时空前,古人称六月为“荷月”,尊荷花为六月花神,大概亦与此俗有关。《清嘉录·荷花荡》中有这样的描述:“苏州好,廿四赏荷花,黄石彩桥停画鹝,水精冰窨劈西瓜,痛饮对流霞。”这样的盛况让人神往,不知今日的江南是否依然延续着旧时的风俗。

好在近年我所生活的苏北地区还有这样的节日,邻县金湖每年都要举办荷花节,虽说办节的含义已与古人略有不同,不再是单纯的赏荷与纪念,而加入了新的元素,“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经济建设服务才是最终的目的,但面对千顷荷塘,接天碧叶,仍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称之为“花朝”,这就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疑问:既然百花都在二月十二这天过生日,何以还要给荷花单独安排个生日?个中原因不得而知,我的理解是,可能是人们太过喜欢这种花,又适逢荷花此时开得最盛的缘故吧。既是著名作家,又是艺花高手的苏州人周瘦鹃曾说过这样的话:“荷花生日虽说无稽,然而比起什么神仙的生日还是风雅得多。”此话我信。

荷花,也称莲花,古称芙蓉、菡萏、芙蕖。关于荷花的这一别名“芙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两位文化名人还专门为此打过一场笔仗,他们是赵朴初和郭沫若,战争源于1961年*为老友周世钊写的一首《七律》的结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赵朴初的解释是:“芙蓉即荷花。请想想看,清晨的日光(朝晖)遍照着满地的芙蓉,这该是多么光辉美丽的世界啊!”但郭沫若不这样看,他认为此芙蓉指的是沐秋霜而盛放的木芙蓉,理由是:“*告诉我们‘芙容国’是湖南的异称。”接着又搬出五代人谭用之的《秋宿湘江遇雨》诗来佐证,其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一句,郭说:“这首诗点出了‘芙蓉国’的故事。‘芙蓉’……有人说是指荷花,但在我看来就是木芙蓉。因为谭诗写的是秋天,正是木芙蓉盛开的时节……如果是荷花,在秋季便已经凋败了。”这场笔仗的最终胜利者归郭沫若,在后来出版的《*书信选集》里,收录有1961年12月26日*致周世钊的信,其中就引用了谭诗的联句:“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对于荷花,国人一直是有偏爱的,那个曾留下“七步成诗”佳话的曹植就推它为群芳之首,在他眼里,荷花地位尊贵无比,至高无上。宋人周敦颐更称赞它为花中君子,专门为它写了篇文章,叫做《爱莲说》,千古传诵,文中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甚至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气节的象征。

以画虾著名的白石老人也在这天专门画过荷花,他在1923年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六月二十四日,今日为荷花生日,余画荷花大小卅余纸,画皆未丑。有最佳者,惟枯荷又有四幅,一当面笑人,一背面笑人,一倒也笑人,一暗里笑人。师曾携去四幅枯荷,暗里笑人在内。”这个“师曾”就是陈师曾,白石老人在国际国内的名声鹊起,自然是得益于他本人的“衰年变法”,亦与这位北京画坛领袖的提携有关。

“清初四僧”之一、别号八大山人的朱耷,亦极爱荷花,留有诗句“竹外茅斋橡下亭,半池莲叶半池菱”,对所居地点要求很高,东坡是“不可居无竹”,他则必有荷。我以为,白石老人六月二十四日画荷花,固然是因为此日是荷花生日,亦与八大山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无关系,理由是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开红花墨叶一派,形成自己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师法的几位绘画大师中,就有朱耷的名字。

朱耷青年时曾落发为僧,后来又弃僧为道,不管是为僧为道,都已经不在“俗人”之列,巧的是,荷花亦不单单只是得到了俗家人的喜欢,它与僧道两家的渊源都极为深厚。

先说与佛的关系。

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气候干燥、酷热,水能解暑,那里的人们对水的喜爱与生俱来,莲生水中,自然,对莲花也就有了特别的情感,印度人选荷花来作为国花亦即源于这种感情。佛教认为,现实世界是一片秽土污泥,而佛教则能使人摆脱污染,超凡脱俗,达到清净无碍的境地,这一点,又正好与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相同,它们在精神上的不谋而合,使得莲花与佛教有了不解之缘,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就生于莲花座上,当其时,池中绽出千朵莲花;还有观音菩萨,据说也是从莲花中生出来的,因此,莲花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佛和菩萨的宝座。

佛教有步步生莲的传说,据《佛本行集经·树下诞生品》载,释迦牟尼在兰毗尼园“生已,无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步步举足,出大莲花。”

实际上还不止佛教,莲花在印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同样是产生于印度的婆罗门教,它的主神大梵天据说也是坐在莲花上出生的。

再说与道的关系。

不想说的太多,只说三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是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她得道的法器就是荷花;再说劈山救母的沉香,他之所以能战胜二郎神,救出母亲,宝莲灯的法力功不可没;第三个是三太子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后,*太乙真人使他复活,此时的他,已经是荷花的化身。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