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13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5:58

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观察法: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历史法: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比较法: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的方法。采用比较法要注意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反映,等等,明确可比较的指标。从而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 比较法的步骤是:(1)描述,准确、客观地描述所要比较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做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3)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统计法:统计法是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的方法。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同时,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此外,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1)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2)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使用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借助各种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两者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 实验法一般分三种:(1)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3)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后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于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于现实环境。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的弊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5:59

1.实证方法
基本方法有:教育测量法、定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内容分析法
(1)教育测量法基本特点: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从而获得数量化的结果,并通过进一步分析获得相关结论。它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状况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的数据。
(2)定量观察法特点:定量观察法也是事先设计好的一种方法,有人称之为系统化的、结构性的、标准化的观察。
(3)问卷调查法特点:调查工具标准化、调查过程标准化、调查结果标准化 、研究效率高
(4)教育实验法两个基本特点:第一,揭示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二,教育实验对因果关系的预先设想以假说形式表现出来,实验过程围绕假说展开操纵、控制等一系列干预活动,经观察、分析,最后检验假说。
(5)内容分析法是对教育文献的内容作客观而系统的量化分析,并加以描述,从而对相关的教育现象作出事实判断的研究方法。
2.质性方法。访谈调查法、定性观察法、叙事研究法
访谈调查法:调查过程灵活深入;获取信息完整真实;适用范围更广泛
定性观察法:指研究者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被观察的人或事所作的开放性观察。
叙事研究法:就是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来描述人们的经验、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所叙述的故事来探究经验、行为的意义,及其蕴涵的思想和哲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5:59

成为“研究型教师”是新世纪中小学教师的理想,及时地整理研究成果,形成可发表的文章,是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很多教师教学造诣很高,课堂教学很精彩,可要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教研文章的时候往往一筹莫展,常常是课堂实录加点评,或一两个案例加反思,显得不够“高、大、上”。本文从思维方式、写作规范、文字风格三个方面简述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文章如何做到“高、大、上”。

思维方法:“一个中心”“六个基本点”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写作是思维的训练。尤其是教研文章,属于社科论文,在思维上要力争做到简洁清晰,科学严谨。要达到这两点,需要把握“一个中心”与“六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问题为中心。问题是一篇文章的“魂”。科研的核心是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阐述清楚,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可学校是否能说明为什么要发明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想解决学生的什么问题呢?

每一篇教研文章都要强烈的问题意识,从现象与经验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深入地阐述。比如,如果写关于交互式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的文章,最好着眼于某个具体的问题,如它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或者它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文章所讨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要言之有物,而不是泛泛而谈。

“六个基本点”分别是背景、概念、视角、体系、方法与数据。

背景就是一篇文章的“势”。“顺势而为”“势如破竹”“势不可挡”……这些成语都暗示我们,即使是一项很小的研究,如果顺应了潮流,它也是“大有来头”。背景可以简要地用一两句话说明该研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环境,如“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各国都将培养目标锁定在‘国际视野’‘合作能力’与‘创造力’等核心能力上。为此,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小脚丫走五大洲》。”对于国际上大的趋势,教师平时可以多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与季刊《教育展望》,国内的趋势则可从国家的五年发展规划中了解。

概念是一篇文章的“基石”。所谓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概念思维,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比如,对一幅画或者摄影作品的评价,普通观众只能略谈自己的感受,好或者不好,美或者不美,而专业人士却能用诸如“构图”“光线”“景深”“意境”等一系列概念进行分析。教师在对现象或者经验进行分析时,需要使用一些科学的概念。比如,《让历史教学焕发活力》与《让物理教学生活化》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中的“焕发活力”是一个比喻,而后者中的“生活化”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概念。显然,后者要表达的意思比前者就清晰很多。

视角是作者看问题的独特角度。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发现。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这样的文章便缺乏独特的视角,显得泛泛而谈,不够深入。再比如,介绍一个主题学习网站会显得平淡,如果从混合式合作学习的角度谈学习网站的作用,便赋予了文章一个前沿、新颖的视角。

体系就是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写文章或报告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归纳几点,使之形成一个体系。问题在于,我们归纳的几点常常只是在修辞上看上去是一个体系(如尾字押韵),而缺乏内在的联系与一定的秩序。比如,某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系是“校园环境像花园,校园和谐如家园,课堂高效似乐园,校园管理创机缘,教育本质求真元,引领学生追梦圆。”花园、家园、乐园、机缘、本源、梦圆貌似形成了一个体系,实则缺乏理论依据与内在联系。如果按教育活动的五大要素,就可以形成一个体系。

方法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手段与措施。中小学教师做的研究大多数是行动研究或叙事研究,所以常用的方法是观察法、访谈法、文献调查法等质性的研究方法。校本课题会有少量的实验研究与量化的调查与分析,这时才会涉及到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是一种策略,是为了精选研究对象,既可以是质性的研究,也可以是量化的研究。“经验总结”是不是一种方法?不是。研究方法无非两种:一种是搜集数据的,一种是分析数据的。经验总结显然不是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论据来支撑论点的时候,论据不能太少,比如只有一节课的课例加观点。此外,叙事研究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个线索就是问题的发现、展开与分析。

最后是数据,被加工过的信息称为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代码等。中小学教师在搜集数据时大多用的是观察法,所以只有文字类的数据。如果能做点问卷调查,搜集些数字类数据,文章就显得更实证一些。调查事实类的问卷,如学生基本信息等,不需要信效度的检验,但量表的开发则是一件很专业的活,尽量用专业人士开发的量表或请研究人员来代劳。

以上“一个中心”与“六个基本点”便是文章的“心”与“骨”,它们能撑起一篇教研论文,使其显得“高、大、上”一些。

写作规范:教研文章“题好文一半”

在投稿前,一定要阅读刊物的《投稿须知》,弄清该刊物的写作要求。有的刊物是学术性的刊物,便要按学术规范附有摘要、关键词、参考书目等。摘要又称文摘或提要,它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句,将著作的主要内容正确无误地摘录出来,使读者于最短的时间内得知著作的大意,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250-300字。关键词是摘要中出现的几个核心概念,摘要中没有出现的就不能作为关键词。

当然,有的刊物则不要求按学术规范来写作和呈现。但不管哪一种刊物,原创均是首要标准。编辑会检查每一篇文章的重复率,一般而言重复率不能超过30%。

“题好文一半”,对教研文章来说,好的标题要能直接反映作者研究的主题,揭示研究价值。如何拟好教研文章标题呢?首先,标题表意要清晰,不能模糊。例如,标题《我为小老师代言》就不能清楚表达文章的主题,读者不能直观地看出文章究竟要讲什么,但如果改成《“小先生制”在自主高效课堂中的发展与创新》就清楚明白的多。其次,标题要显得有深度。以《豆朋趣味多元课堂评价APP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为例,如果仅从标题来看,读者会以为该文只是在介绍一种新的APP,但如果我们增加一个理论视角,改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网络课堂表现评价指标与应用》就显得有深度多了。第三,标题要吸引眼球,不能太保守太平淡。比如,《教师创新教学设计的规律与启示——以语文经典课文教学为例》,这个标题不仅冗长,而且像是教科书的标题,平淡保守,毫无新意。但如果改成《在“守”与“变”中创新经典文章的教学设计》,就不仅简洁了许多,而且突出了创新中的一对矛盾关系——“守”与“变”,一下子就能勾起读者的阅读*。

文字风格:简洁、冷静、客观

教研论文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因此,文字风格要简洁、冷静、客观。中小学教师常见的问题是语言“口语化”、“文学化”。

口语化就是像聊天一样,说话随意,没有事实根据,显得不严谨。比如:“诚然,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是一个*,甚至是一个上层人为本的社会,并没有产生多少儿童读物。建国以来有了一些,但要么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一些近乎‘弱智’的东西。”

文学化的语言就是感情泛滥,用词不讲科学性。比如:“如何达到这种‘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的师生神谈境界呢?唯有教师反求诸己,才会有师生不期而遇的相知相谐,这是需要期待期待再期待的,在期待中走近彼此,在咀嚼中获取真意。”这里面“神谈”不是一个科学概念,后面的“期待期待再期待”也是一种琼瑶式的写作风格。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