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22:01
头屯河阶,是中国陆相中侏罗统上部的一个阶,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侏罗系工作组于 1999年 12 月在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提出,阶名源自石河子地区的岩石地层单位 “头屯河组”。
根据对比,头屯河阶大致相当于 《国际地层表》中的中侏罗统的巴通阶 (Bathonian) 和卡洛维阶(Callovian) 。
根据课题组 (姜宝玉等) 研究,头屯河阶的主要进展是: 重新选定了阶的层型候选剖面,收集、积累了头屯河阶内较丰富的古生物资料,为其时代定位奠定了基础,初步阐释了头屯河阶及其底界的定义。
(一) 头屯河阶层型剖面位置
头屯河阶命名时指定的层型剖面是,乌鲁木齐市以西的头屯河一带剖面。由于该剖面研究程度不高,课题组经调研,选定玛纳斯河红沟剖面作为头屯河阶的候选层型剖面。该剖面地层出露完整,各层位间沉积连续、界线清楚,含化石丰富。该剖面位于石河子市沙湾县种养厂东南约 14 km 处玛纳斯河边的红沟处,剖面起点的地理坐标为北纬 43°55'9″,东经 85°52'16″ (图98) 。
图98 头屯河阶候选层型剖面地理位置图
(二) 头屯河阶层型剖面描述
在该剖面上,头屯河阶的代表性岩石地层是头屯河组,是一套杂色河、湖相碎屑沉积; 与下伏西山窑组和上覆齐古组均呈整合接触。现将该剖面的分层岩性特征及含化石情况描述于下。
上覆地层 上侏罗统齐古组,底部为灰绿色块状砂岩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下伏地层 中侏罗统西山窑组
顶部为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黄绿色、暗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
(三) 头屯河阶内的生物组合
经课题组研究和前人资料积累,目前,在头屯河阶内已发现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古植物、孢粉和轮藻等动、植物化石,丰富了头屯河阶的生物组合内容,为确定其时代奠定了基础。
1. 双壳类
目前,在头屯河阶内发现的双壳类主要属种有: Psilunio jingyuanensis,P. ovalis,P. chaoi,P. globitriangularis,Cuneopsis-sichuanensis,C. tuyukensis,Kija ovalis 等。这一组合的特点是,在中侏罗世早期 (西山窑期) 大量繁盛的 Kija 至此已明显衰退,而代之以在我国中侏罗统上部层位广泛分布的Psilunio 种群的大量涌现,显示这一组合应是中侏罗世晚期的产物。
2. 腹足类
在头屯河阶内,腹足类具有较高的分异度和丰度,出现的主要属种是 Viviparus qiketaiensis,Pseud-omnicola acuta,Amplovalvata suturalis,A. manasensis,A. jiangguensis,Costovalvata antiqua,Liratina per-onata,Atropidina? turfanensis,Lioplacodes xinjiangensis,Bithynia sp. 。这一组合与吐鲁番盆地七克台组的腹足类同属于 Viviparus qiketaiensis-Amplovalvata suturalis组合,反映了中侏罗世或中侏罗世晚期的面貌。
3. 叶肢介
头屯河阶内发现的叶肢介与下伏西山窑阶内的叶肢介组合面貌相似,同属于 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动物群。主要属种有 Triglypta manasica,T. tianshanensis,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E. complanata,Qai-damestheria shanshanensis 等。其时代属中侏罗世。
4. 介形虫
头屯河阶内发现的介形虫组合面貌属于在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 Darwinula sarytirmenensis-D. magna-Timiriasevia组合。主要属种有: Darwinula magna,D. sarytirmenensis,D. impudica,Timiriasevia macker-rowi,T. gracilis,Damonella aff. ovata 等。这一组合的时代为中侏罗世的中期 (巴柔期—巴通期) 。
5. 古植物
头屯河阶内发现的古植物与下伏西山窑阶的古植物组合相比,显得较为单调,主要属种有: Co-niopteris simplex,C. murrayana,Cladophlebis sp. ,Eboracia lobifolia,Equisetites laferales,Podozamites sp. ,Radicites sp. 等。其中以 C. simplex 和 C. murrayana 最为常见,反映了中侏罗世晚期的面貌。
6. 孢粉
头屯河阶内发现的孢粉较为丰富,为 Cyathiditse-Concavissimisporites-Classopollis组合,此组合与下伏西山窑阶的孢粉组合十分相似,二者相同的属有 54 个,种有 83 个,其时代为中侏罗世晚期。
头屯河阶除发现以上化石外,还发现有大孢子: Erlansonisporites sparassis,Trileites sp. ,Paxilliteri-letes phyllicus 和轮藻 Aclistochara abshirica-A. stellerides-A. nuguishanensis 等化石组合。
(四) 头屯河阶底界的定义
头屯河阶的底界,目前研究尚未达到以某种生物化石的首现定义其底界的水平。其底界暂时以岩石地层的自然界面确定,位于头屯河组底部浅灰色、灰*块状含砾粗砂岩的底面与下伏西山窑组顶部黄绿色粉砂质泥岩的顶面之间。头屯河阶以双壳类 Psilunio 的出现和 Kija 的明显衰退,以及出现Cyathidites-Concavissimisporites-Classopollis 孢粉组合为识别标志。
(五) 头屯河阶的区域对比
据初步分析研究,在国内与头屯河阶大致同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有: 石河子地区的头屯河组和齐古组,塔里木盆地的恰克马克组,吐鲁番盆地的七克台组,喀什地区的塔尔尕组和库孜贡苏组; 甘肃靖远地区的新河组和苦水峡组; 鄂尔多斯盆地的直罗组大安定组和芬芳河组; 冀北地区的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土城子组下部; 四川盆地的下沙溪庙组上部和上沙溪庙组; 辽西地区的海房沟组上部至蓝旗组和土城子组; 山西大同地区的大同组上部至云岗组和天池河组; 大兴安岭东北部地区的南平组;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漠河组至开库康组; 大兴安岭南部地区的新民组上部; *唐古拉山地区的布曲组至夏里组; 安多及色哇地区的莎巧木组,阿里地区的波林组; 湖北西部地区的陈家湾组; 云南思茅地区的和平乡组; 湖南西北地区的泸阳组,中部地区的阳路口组,南部地区的白香带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