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1 01:30
古代文言文也有雅俗之分,有史家之严谨,也有戏剧之俚俗。
比较严肃、高雅、正式的文言文,“我”一般用:余、吾、我、予、某、昂、妾(女人)、愚、仆等等。帝王人臣专用:朕、孤、寡人、本王、微臣、臣、下官、末将、本将、本督、本帅等。
通俗一点则用:鄙人、后学、末学、不才、奴家(女人)、在下、晚生、小生、晚辈、洒家(早期白话)、老朽、贫僧(和尚)、老衲(和尚)。
“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表示单数。如苏轼《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孟子·万章上》“予既烹而食之”(我已经做熟了而且吃掉了)。
“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表示复数。如《史记·项羽本纪》“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说的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如屈原《离*》“朕皇考曰伯庸”(我父亲的名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后就成为只能用于皇帝的专用代词了,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我是始皇帝)。“昂”多用在《诗经》中,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昂否,昂须我友”(别人涉水过河,而我却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
“侬”属于吴地方言,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现代汉语中的第三人称“她”指代女性,既可做主语,也可做宾语,还可做定语。而在古汉语中,第三人称则由“之”和“其”充当,这两个他称代词,既可指称男性,也可指称女性,也就是说,这两个他称代词可以表示“她”,只不过在上古文言文中“其”只能表示领属。
不过这两个他称代词,通常不充当主语。所以,你所例举的“她是我的女儿”或“她是我的妻子”的文言文应该是:此女为我女子也;此妇人为我妻子也。
注意:古代,女:指未婚女子,妇:指已婚女子;女子:即女儿,例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弃诸堤下。”。妻子:即妻,例如:《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几何 《诗·小雅·巧言》:“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马瑞辰 通释:“尔居徒几何,即言尔徒几何也。”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於是始皇 问李信 :‘吾欲攻取荆 ,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新唐书·李多祚传》:“﹝张柬之 ﹞乃从容谓曰:‘将军居北门几何?’曰:‘三十年矣。’”清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小子费亦不赀矣!家私几何,乃如此胡为耶!”《老残游记》第三回:“高公 又问:‘药金请教几何?’”郭小川 《春歌》之二:“战斗的诗情能装千筐万箩,而我的笔墨呢,又有几何!”。